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2017-05-11 12:24高陆袁钟
海南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病理学淋巴瘤

高陆,袁钟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贵州遵义563003)

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高陆,袁钟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贵州遵义563003)

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治疗

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是指原发于一侧或两侧肺实质和(或)支气管的克隆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且在诊断时或诊断后3个月内未发现病灶的肺外组织侵犯[1]。结外淋巴瘤是淋巴瘤常见的形式,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24%~50%,肺部是仅次于胃和肠道结外淋巴瘤较常累及的脏器,但原发于肺部的淋巴瘤却非常罕见[2]。PPL在1940年由Craver首次报道,仅占淋巴瘤的0.4%,占淋巴结外淋巴瘤的3.6%,占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0.5%~1%[3]。由于PP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及痰涂片细胞学检查又多为阴性,诊断主要依靠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获得病理学依据,临床上容易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一例PPL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以提高对PPL的认识。

1 病例简介

男,60岁,因“间断发热1年,加重2个月”于2015年1月11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未重视及治疗。2个月前发热症状加重,体温最高达40.2℃,伴畏寒、寒战,以下午为主,为间歇性发热,偶有盗汗,伴有单声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就诊于院外某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诊断为“双肺肺炎(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予“泰能+万古霉素+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13 d,体温逐渐下降正常,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感染,病变部分被吸收,但患者自觉咳嗽等症状无明显好转。5 d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伴纳差、乏力,轻微活动后感气促,以“肺部感染”收入我院呼吸科。入院查体:体温38.3℃,脉搏11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5/51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9.8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百比76%,红细胞总数3.48×1012/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总数102×109/L。降钙素原0.38 ng/mL,真菌(1-3)-β-D葡聚糖25.52 pg/mL。胸部CT (图1)示双肺弥漫性病变,考虑真菌性肺炎可能性大,转移瘤待除外,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初步诊断:(1)双肺肺炎(病原学不明)并类肺炎性胸腔积液?(2)继发型肺结核并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上予头孢他啶2 g静脉输液1次/12 h抗感染治疗7 d后患者仍有发热,体温峰值无下降,最高体温达39.5℃,主要表现为午后发热,偶有畏寒、寒战。患者发热原因不明,为寻找原发病灶,继续完善相关检查:颈部淋巴结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彩超示腹腔可见切面未探及肿大淋巴结,腹部CT示未见腹腔明显肿大淋巴结。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物未查见抗酸杆菌,未查见真菌生长,未找到癌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左下肺)示支气管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表现,未见真菌,未见明显结核肉芽肿。外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男性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骨髓象示粒系比例增高伴中毒性改变,NAP染色积分明显增高,考虑感染性骨髓象。骨髓及3次血细菌培养5 d未见细菌生长,痰细菌培养为正常口腔杂菌生长。心脏彩超提示静息状态下,左室弛张功能减低。抗核抗体测定及抗核抗体谱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血沉48 mm/h。入院后经予头孢他啶抗感染,且院外经泰能+万古霉素+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仍有发热,主要表现为午后发热,支气管镜刷检物未见真菌及肿瘤依据,故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但患者仍有发热,体温峰值仍无下降。经多个科室会诊讨论后为除外肺部肿瘤,予行CT定位下肺穿刺活检,穿刺物组织病理(图2):镜下见大部区域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内见异型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示淋巴样细胞:CD20(+);CD3(-);CK广谱(-);Ki-67(+,70%);CD56(-);CgA (-);CK7(-);CK5/6(-);GranzymeB(-);syn(-);TTF1 (-)。结果(左肺)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故转入血液科,本拟予R-CHOP方案化疗,但因患者经济原因,予CHOP(环磷酰胺800 mg d1,多柔比星50 mg d1,长春新碱2 mg d1,地塞米松10 mg d1-5)方案化疗后患者体温逐渐将至正常,2015年2月9日复查胸部CT(图3)示双肺多发弥漫性病变,符合肺淋巴瘤征象,与2015年1月14日胸部CT比较双侧胸腔积液减少,双肺病变部分增多,部分明显减少,本拟继续住院治疗,因经济原因患者签字出院。患者出院后至今未返院复诊,已失访。

图1 2015年1月14日胸部CT

图2 穿刺物组织病理检查

图3 CHOP方案化疗后胸部CT(2015年2月9日)

2 讨论

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仅次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肺淋巴瘤,占所有病例的12%~20%[4]。目前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诊断普遍沿用1993年Cordier等[5]提出的诊断标准:(1)病理学确诊;(2)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胸部X线平片无明显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块;或者病变明显以肺部受累为主,CT和(或)手术中可有纵膈淋巴结肿大;(3)通过骨髓穿刺或活检等检查,无胸外的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证据,且3个月内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的征象;(4)既往没有胸外淋巴瘤病史。同时满足上述4点者即可诊断,如未完善(3)中相关检查者,需在之后12个月内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方可诊断。

PPL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发热等非特异性临床特征。徐艳[6]报道的6例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2例无任何症状;其余4例均有呼吸系统或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为咳嗽、咳痰,低热、咯血,胸闷、胸痛等。黄进宝等[7]报道的30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气促、胸痛、发热、消瘦等,无症状仅体检发现者3例。Agarwal等[8]报道的1例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以反复发热、胸闷为首发表现,首次胸部CT示左肺渗出性病变,提示肺结核征象。赵倩等[9]报道的8例原发肺淋巴瘤胸部CT结果示病变侵犯单侧或双侧,表现为单发结节、多发结节、肺肿块、多发片状阴影、充气支气管征、周围间质浸润、支气管壁周围增厚等非特异性征象。

本病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咳痰,胸部CT示双肺大量结节状、团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先后经抗细菌、抗真菌治疗后效果不佳,又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期间因行纤维支气管镜镜检查未获得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学依据,让该病例的诊断及治疗陷入困境。经多个科室会诊协作,行肺穿刺活检病理示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且至发病后3个月内未发生胸外淋巴瘤,故诊断PPL明确。临床上PPL容易误诊为肺部真菌感染、肺结核、肺癌等,且误诊时间长,延误患者诊治,确诊需要病理学依据,所以针对这类患者积极寻找病理学依据,对诊断至关重要。

PPL的治疗可选择化疗、放疗、手术或综合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以组织病理类型、生物学特性、分期及临床表现为基础[10]。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NHL,其组织学形态同DLBCL基本相同,故通常被认为是DLBCL的一种亚型,尽管一线治疗方案目前尚存在争议,目前美国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包括R-CHOP方案6个疗程加放疗,DA-EPOCH-R方案6个疗程并对局部顽固的病变+放疗,或应用R-CHOP方案4个疗程序贯ICE方案3个疗程或加放疗[11]。史春雷等[12]对14例经开胸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予R-CHOP方案化疗,其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85.7%,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病例本拟予R-CHOP方法化疗,但患者经济原因,故予CHOP方案化疗,经化疗1周后患者体温逐渐将至正常。

总之,原发性肺淋巴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胸部CT也缺乏特异性影像特征,确诊主要依靠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获得病理学依据,临床上容易漏诊及误诊。而有的患者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要表现,对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要形成系统的临床诊断思维。不明原因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前者主要包括肺结核、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后者主要以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病为主,而肿瘤性疾病中,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尤其是淋巴瘤。所以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在积极寻找原发病无结果,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密度影,且经积极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无效,同时除外风湿性系统等疾病,应该考虑原发性肺淋巴结瘤可能,尽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阴性,若条件允许,可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胸腔镜甚至开胸手术获取病理学依据,以免漏诊、误诊。

[1]Harris NL,Jaffe ES,Diebold J,et al.Lymphoma classification-from controversy to consensus:The R.E.A.L.and WHO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J].Ann Oncol,2000,11(Suppl 1):3-10.

[2]Koh PK,Horsman JM,Radstone CR,et al.Localised extranodal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Sheffield Lymphoma Group experience(1989-1998)[J].Int J Oncol,2001,18(4): 743-748.

[3]Freeman C,Berg JW,Cutler SJ.Occurrence and prognosis of extranodal lymphomas[J].Cancer,1972,29(1):252-260.

[4]Kim JH,Lee SH,Park J,et al.Primary pulmonary non-Hodgkin's lymphoma[J].Jpn J Clin Oncol,2004,34(9):510-514.

[5]Cadranel J,Wislez M,Antoine M.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J]. Eur Respir J,2002,20(3):750-762.

[6]徐艳.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3.

[7]黄进宝,李红艳.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分析[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7):7812-7816.

[8]Agarwal KK,Dhanapathi H,Nazar AH,et al.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role of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initial staging and evaluating response to treatment-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Indian J Nucl Med,2016,31(3):194-197.

[9]赵倩,赵绍宏,蔡祖龙,等.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1):42-45.

[10]陈彩明.原发性肺淋巴瘤5例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1.

[11]宫子木,杨威.2015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5):406-410.

[12]史春雷,王玲,张希远,等.R-CHOP方案对术后原发性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15,30(5):527-528.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8.058

R733.4

D

1003—6350(2017)08—1364—03

2016-11-17)

袁钟。E-mail:Yuanzhong1963@126.com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病理学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性气道狭窄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