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感悟
——以近三年高考压轴题为例

2017-05-12 05:43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石家文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零点单调数形

☉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 石家文

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感悟
——以近三年高考压轴题为例

☉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 石家文

解决数学问题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作用举足轻重,思想方法选择得当,往往有事伴功倍的效果,思想方法不当,往往引起思维混乱,解题思路受阻.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函数压轴大题,有的以其复杂的分类讨论而令人生畏;有的因入口难寻而让人却步.其实,处理这类题数形结合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笔者以近三年的高考压轴大题为例谈一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感悟.

感悟之一:数形结合是避开分类讨论的最佳方法

例1(2016年全国高考理科卷21题)已知函数f(x)=(x-2)ex+a(x-1)2有两个零点.

(1)若f(x)有两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2)略.

解:(1)由f(x)=0⇒a(x-1)2=(2-x)ex.

则f(x)有两个零点⇒直线y=-a与函数y=g(x)的图像有两个交点.

所以函数g(x)在(-∞,1)内单调递减,在(1,+∞)内单调递增.

当x≥2时,g(x)≥0,当x<2时,g(x)<0.

又g(0)=-2,故在同一坐标系中作直线y=-a及函数y=g(x)的图像,如图1所示.

由图1知,当且仅当-a<0,即a>0时,直线y=-a与函数y=g(x)的图像有两个交点.

故a的取值范围为(0,+∞).

图1

反思:本题采用先分离参数再“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函数的零点画出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答案,确实比评分标准上给的答案简单得多.一个图形胜过千言万语,它避开了复杂的分类讨论!

感悟之二:数形结合是撬开分类讨论入口的杠杆

(1)当a为何值时,x轴为曲线y=f(x)的切线;

(2)用min{m,n}表示m、n中的最小值,设函数h(x)= min{f(x),g(x)}(x>0),讨论h(x)零点的个数.

分析:这是一道见过多次的新定义函数问题,一般方法先由不等式f(x)≤g(x)解出x的取值范围,然后将h(x)转化成分段函数,但是f(x)的表达式含有参数,且g(x)为超越式,故f(x)≤g(x)不可解(因为关于x的方程f(x)=g(x)的根算不出来),注意到函数g(x)=-lnx的图像易作出来,于是,解法如下.

解:(1)略.

图2

(2)由函数y=g(x)的图像(如图2)知,当x<1时,g(x)<0,当x=1时,g(x)=0,当0<x<1时,g(x)>0,结合h(x)的定义知,有如下三种情况.

(1)当x∈(1,+∞)时,g(x)=-lnx<0,h(x)=min{f(x),g(x)}≤g(x)<0,h(x)在(1,+∞)内无零点.

(3)当x∈(0,1)时,g(x)=-lnx>0,由h(x)的定义知,若(fx)=0,则x就是h(x)的零点,故只需研究(fx)在(0,1)内的零点个数.

图3

1 x=-a有一个解,所以(fx)在(0,1)内仅有一个零点;

反思:本题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太大,难以入手,由于参数无法分离,不能像例1那样画图解决,但是,上述解法充分利用了函数g(x)=-lnx的图像特点,结合h(x)的定义及函数零点的几何意义,自然而然分三类讨论,转化研究函数t(x)的零点个数.

以上解法,关键是通过研究函数图像,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找到了分类讨论的入口和分类标准,使问题圆满解决.数形结合的确像一根杠杆,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感悟三: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例3(2014年天津高考理科卷20题)设(fx)=x-aex(a∈R),x∈R,已知函数y=(fx)有两个零点x1,x2,且x1<x2.

(1)求a的取值范围;

(3)略.

原供参考解答如下:

解析:(1)由(fx)=x-aex,可得f(′x)=1-aex.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i)a≤0时,f(′x)>0在R上恒成立,可得(fx)在R上单调递增,不合题意.

(ii)a>0时,由f(′x)=0,得x=-lna.

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这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lna);单调递减区间是(-lna,+∞),于是,“函数y=f(x)有两个零点”等价于如下条件同时成立:

①f(-lna)>0;

②存在s1∈(-∞,-lna),满足f(s1)<0;

③存在s2∈(-lna,+∞),满足f(s2)<0.

由f(-lna)>0,即-lna-1>0,解得0<a<e-1.

而此时,取s1=0,满足s1∈(-∞,-lna),且f(s1)=-a<0;

并且,当x∈(-∞,0)时,g(x)≤0;当x∈(0,+∞)时,g(x)>0.

由已知,x1,x2满足a=g(x1),a=g(x2).

由a∈(0,e-1)及g(x)的单调性,可得x1∈(0,1),x2∈(1,+∞).

对于任意的a1,a2∈(0,e-1),设a1>a2,g(ξ1)=g(ξ2)=a1,其中0<ξ1<1<ξ2;g(η1)=g(η2)=a2,其中0<η1<1<η2.

因为g(x)在(0,1)上单调递增,故由a1>a2,即g(ξ1)>g(η1),可得ξ1>η1;类似可得ξ2<η2.

说明:暂且不说第(1)问的解法是否简单,上述对第(2)问的证明笔者花一个多小时尚未看出究竟.于是,笔者按自己的思路从第(1)问做起,解答如下:

由g′(x)≥0⇒x≤1,所以函数g(x)在(-∞,1]内单调递增,在[1,+∞)内单调递减.

又当x≤0时,g(x)≤0;当x>0时,g(x)>0.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直线y=a及y=g(x)的图像,如图4所示.

又f(x)有两个零点⇒直线y=a与函数y=g(x)的图像有2个交点.

反思:在笔者用分离参数和数形结合的方法轻松解决第(1)问之后,再来解决第(2)问,由图4作出图5后,笔者顿时恍然大悟:

原供第(2)问的解答就在图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数缺形时少直观啊!于是第(2)问的证明如下:

图4

图5

(2)由图5可以知,当a的取值由a1减小到a2时对应值由明显增大.

反思:第(2)问的证明真的如此简单?“可以看图说话,不能以图代证,必须用代数方法来论证”,因此,上述对第(2)问的证明是不严谨的.究竟该如何证明呢?这种一眼就能看出的结论偏偏就是讲不出道理的经历,使笔者深深体会到“形缺数时难入微”.

感悟之四:数形结合千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上述例3的第(2)问如何证明呢?经过对图5认真观察:发现函数g(x)在(0,1]上递增,在[1,+∞)上递减,这一直观发现,让第(2)问的证明水到渠成.

反思:以形助数是发挥图形的直观性,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而以数辅形是用数式的严谨性来弥补形的不足,由于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因此只有数与形相结合,发挥两方面的优势,才能形成互补,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数学解题中要善于发掘“数”与“形”的内在联系,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式的严谨性,去揭示和描述数学问题的本质.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有时可以避开分类讨论;有时可以找到分类讨论的标准和入口;有时可以揭示题中的隐含条件,从而迅速找到解题途径,达到以形助数的目的.然而,对于代数证明,即使由图可以直观看出答案,也不能以图代证,需借助数式的严谨性,采取以数辅形、数形结合的方法,发挥两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

总之,数学解题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基本思想方法.著名教育家张奠宙教授说:“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进行抽象概括的认识的升华,数与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形结合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我国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千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因此,解题时若能巧妙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由数思形,以形助数”或“由形思数,以数辅形”,发挥数与形的双重优势,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化简解题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升解题能力.

1.石家文.例谈函数零点问题解题策略[J].湖南教育,2016(10).F

猜你喜欢
零点单调数形
函数零点、不等式恒成立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导数与函数零点的不解之缘
透视函数的零点问题
数列的单调性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数列的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