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知教学中的“对话”引领
——以苏教版《任意角》教学为例

2017-05-12 05:43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周维军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象限新知定义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周维军

例谈新知教学中的“对话”引领
——以苏教版《任意角》教学为例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周维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每章的新知大都是概念课,而概念课的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的难点.有时在教学中若过度重视知识内容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概念教学,特别是章节新知的教学.这往往使得学生疲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导致一章学完后还不是很清楚此章的知识构架和思想方法,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章节新知的教学是需要重视、值得研究的,毕竟“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上好章节新知课,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本章的知识内容、研究方法和数学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对本章学习兴趣的最好时机.而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可以采取“对话”教学的方式,取代“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话教学是要达到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体现学生的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和理念.对话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师生问答,而且是师生的交流、相互地倾听和情感的分享.可以表现为提问与回答、争论与探讨、阐述与倾听、赞扬与评价等.

苏教版教材中很多章节的新知都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跨越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以下通过《任意角》来阐述“对话”教学在此类型课中的应用.

一、“对话交流”开篇新知

本课是《三角函数》的“开篇”,学生已经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锐角的三角函数,对角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师:我们之前学习过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它们刻画了生活中的某些规律,生活中具有变化规律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跳水运动员向内、向外转体720°;扳手拧开螺丝按逆时针转270°,再拧紧螺丝需按顺时针方向转270°.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都是角度问题?

生2:都是超过180°的角.

生3:都是转动问题,还有转动方向的.

师:初中的时候角是怎样定义的?

生: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叫做角.

师:范围是什么?

生:0°到180°.

师:那上面的例题中出现的都与角有关,初中定义的角不够用了,需要重新定义,你们认为确定一个角需要什么要素?

生:需要角的度数和方向.

评价: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创设情境并回顾旧知.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学习本章内容;第二,从哪里入手.初中角的定义不能研究不在0°到180°范围之内的角的问题.这里需要强调“定义一个新概念的方法”,确定一个“任意角”的条件——旋转量和旋转方向.任意角不仅可以取任意大小的角,而且还有方向.通过“对话”构建本章的基本研究思路的教学,为整章学习作好准备.

二、“类比探讨”得出概念

“类比思想”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方法,通过类比能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再发现,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但与什么知识去类比,或是与什么思想方法去类比,是学生的能力不可及的,所以教师要通过“对话”抛出类比的对象,再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有的放矢.

师:有了度数和方向,角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呢?

生:通过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角是可以由一条射线“转”出来的.

师:那方向如何确定呢?

学生讨论结果:用逆时针和顺时针来确定方向.

师:逆时针方向旋转,顺时针方向旋转?如何区分?之前有没有学过一对相反的量的表示?

学生讨论结果:正数和负数.

师: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及确定一个“平面图形的旋转”的“三要素”,给定角的始边,只要确定了旋转的方向和旋转量,这个角就唯一确定了.

得出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

评价:为了表示不同方向的角,需要引进正角、零角、负角等概念.教师通过“对话”给出类比的方向,让学生通过“生生交流”类比“相反意义的量”和“负数的引入”得出角的概念.如果用同样的方法类比“单位长度”来度量角和弧长的话,两者就可以统一.这样就可以把角推广到“任意角”、引进“弧度制”,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

三、“思维冲突”总结方法

当提出一个问题以后,学生总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这是学生思维的亮点.所以可以有意提一些灵活或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亮点”、“思维冲突”充分表现出来,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从“冲突”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

师:有了定义后,请你们用图形表示一下-120°的角.

三位学生板演,如图1~3所示.

图1

图2

图3

师:三个图为什么不一样?

生:因为始边选择的不同.

师:有什么能统一表示的方法吗?

同桌讨论结果: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怎么放?

生板演:将角的始边放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

师:大家再画-120°的角一样吗?

生:一样了.

图4

评价:角除用度数表示外,还可用“形”表示.教师让学生展现他们的“思维冲突”,体现思维的不同点,从而统一角的始边与x轴的方向相同,那么任意角就只与它的终边相关.渗透了标准化、简单化、对应等思想,在统一“参照系”下,可使角的讨论归结为终边的问题,问题得到简化,并有效地表现出终边位置的“周而复始”.由此可以让学生接下来理解象限角的定义.

四、“及时追问”归纳性质

要构建“对话”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时追问”是“对话”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追问来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概念进一步的理解和展开其性质的研究.

师:定义角度的终边落在哪个象限,就称这个角为第几象限角.-120°在…?

生:第三象限.

师:-90°呢?

生:不是象限角,终边落在坐标轴上了.

教师安排活动,请一位学生说出角的大小,其他同学回答该角是第几象限角.

师:-20°,-380°,340°,700°?说出你是如何判断这些角所在的象限的?

生:-380°=-20°-360°,一周是360°,所以-20°和-380°的终边是重合的.

师:给定一个角的终边,它所对应的角有多少个?

生:无数多个.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吗?

生:β=-20°+k·360°(k∈Z).

师:请写出与30°角的终边相同的角.(生书写)

师:那么与角α的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怎样的集合?

生:{β|β=α+k·360°,k∈Z}.

评价:当学生回答完问题的时候,及时针对学生的回答“追问”,能让学生及时思考新的问题与刚才问题的关系,迅速得出新知,“追问”能让加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并提高课堂效率.

本课以对话为主进行了新知教学的设计,通过教师的层层设计让学生渐渐进入知识理解的深层次、深思考领域,通过对话让教学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前进,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表象及更深层次运用的理解,发展学生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通过对话,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得到了合理的掌控,对于知识的研究有了比较合理的台阶,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获得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步骤、学习过程.

总之,对话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当下数学教学正陷入课程改革的转型期,不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自导自演,将以学生为主体置之脑后,这样的教学违背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让数学新知的传授变得索然无味.新知教学需要怎么做?课程理念是希望我们不断引领学生亲身探索、积极思考,通过教师设计的“对话”将新知的学习演绎得深入学生心里.

1.殷伟康.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特征与时机[J].数学教学研究,2013(1).

2.黄严生,束从武.例谈“问思”教学法[J].中学数学教学,2013(1).

3.方小芹,林德宽.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知识类型分析[J].数学通讯,2013(4).F

猜你喜欢
象限新知定义
勘 误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