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

2017-05-12 23:36郑玉
商业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企业通过进口贸易渠道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检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在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中发挥了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且当知识产权保护跨越某一门槛值时,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跳跃式增强的。因此,我国应根据市场偏好来合理设计和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资源。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门限效应;技术溢出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4-0025-0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技术产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口贸易中遇到的知识产权摩擦日益凸显,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对知识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国际贸易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为研究对象,探讨国际贸易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某一水平(阈值)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对进口贸易及其技术溢出影响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主要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进口贸易的影响[1-4],第二类主要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技术溢出的影响[5-6],但鲜有研究关注到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可能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门槛特征。

(一)吸收能力与贸易技术溢出

任何国家在开放经济中仅仅依靠国内R&D投入来实现技术进步是远远不够的[7-8],而国外技术在引进后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后发国家的模仿吸收能力取决于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来源国的先进技术相匹配程度[9],而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专利申请数、经济发展水平等被广泛认为是关键因素,后发国家与技术来源国家的要素禀赋越接近、技术的适宜度越高,越有利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吸收贸易技术溢出的基础,并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绩效。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技术溢出

贸易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可通过两种机制对其自身的模仿创新产生影响:第一种机制是直接影响,贸易进口国放松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营造轻松的盗版环境降低企业的模仿成本,直接促进本国企业的模仿创新;第二种机制是间接影响,贸易进口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提高贸易来源国的研发积极性和贸易品的技术含量,间接地提高对进口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率,并最终有助于贸易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所以,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技术溢出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贸易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可能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阈值效应。

(三)模型设定

产品进口会引起技术扩散,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高技术国家进口产品,比从低技术国家进口产品能产生更大的技术扩散效应[10]。为了实证贸易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构造如下函数形式:

表示各省通过进口贸易获得的国外R&D资本存量,是本文的解释变量; 以外,可能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控制变量,本文引入的控制变量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国内R&D资本存量、FDI渠道获得的R&D资本存量、许可费用。由于Hansen的面板门限模型较交叉项或分组检验法有其固有的优势,可据此设定如下的单门限模型:

(四)数据来源及变量处理

1.创新绩效newsaleit:使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折算成2001年为基期的数据,单位为万元。当年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来自2002-2015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价格指数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2.知识产权保护iprit:鉴于省际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度量并沒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在韩玉雄和李怀祖[11]的基础上构建各省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重新测算中国各省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了保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分别采用省际专利侵权结案率①和法律保护指数②作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代理变量。

6.许可费用:使用R&D价格指数对当期许可费用进行平减后得到以2001年为基期的数据,单位为万元。当期技术许可费用来自2002-2015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单位为万美元,使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折算为万元。

本文对创新绩效、国内R&D资本存量、进口贸易获得的R&D资本存量、通过FDI渠道获得的R&D资本存量、许可费用分别进行了对数处理,表1提供了有关变量的含义和描述性统计。

注:F值为采用“自抽样”(Bootstrap)反复抽样500次得到的结果;***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技术的门限效应检验

表2呈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检验、门槛的估计值以及95%的置信区间,根据“自抽样”的结果以及门槛模型的选择标准,本文选择双重门槛进行分析。门槛效应显著性检验完之后,接下来对门槛值的真实性进行检验。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1和门槛2的估计值分别为2454和2942;同时,门槛1的估计值在(2453,2625)区间内,门槛2的估计值在(2756,3001)区间内。各个门槛估计值的95%置信区间是所有LR值小于临界值735的γ构成的区间,如图1和图2所示。因此,不能拒绝门槛值等于真实值的原假设。

(二)实证结果

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本文的门槛变量采用保护的综合测算检验其对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变量国内R&D资本存量与进口贸易获得的R&D资本存量的乘积项显著为正,表明国内R&D资本存量越大,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创新绩效的正面影响越大。国内R&D资本存量代表一省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其通过提高吸收能力而正向调节了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与我国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为假设1通过检验提供了直观的经验证据。

注:lnSm(L)、lnSm(M)和lnSm(H)对于门槛变量知识产权保护(用保护的综合测算来衡量)来说,分别表示低、中、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下的lnSm参数估计值;t-ols和t-white分别表示同方差假设下的t值和异方差假设下的t值,下同。

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FDI渠道获得的R&D资本存量和获得国外技术许可的支出,贸易、FDI和许可是实现技术进步的间接机制,与自主创新这种显而易见的直接途径共同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创新绩效。FDI和许可对我国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在同方差假设下通过了10%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我国各地区已经意识到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的发展战略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本文重点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发现贸易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位于区间[191, 2454)时,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为0334,在同方差假设和异方差假设下均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处于门槛值2454和2942之间时,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为0379;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位于区间[2942,3533]时,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达到04029,在同方差假设下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此时贸易技术溢出效应达到最大。另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果具有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阈值效应。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超过某一阈值时,贸易的技术溢出效果会跳跃式增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增大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以市场扩张效应为主,这与中国是一个模仿能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相符[18,21],并发现了支持假设2的经验证据。

目前,中国进口贸易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为\[2942,3533\],不平衡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引致了各地区知识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不平衡,强化了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中、西部地区的传统资源禀赋优势结合起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是协调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此外,政府应该强化创新管理功能,改善进口贸易产品结构,提高可模仿的技术集质量,通过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使结论更加稳健,本文使用专利侵权结案率以及法律保护指数作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根据表4“自抽样”的结果以及门槛模型的选择标准,现选择双重门槛进行分析。通过门槛效应显著性检验后,接下来检验门槛值的真实性。以专利侵权结案率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1和门槛2的估计值分别为0836和0988,分别落在区间(0783,0857)和区间(0910,1068)内;以法律保护指数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1和门槛2的估计值分别为4090和5010,分别落在区间(384, 454)和区间(487, 574)内。LR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不能拒绝门槛值等于真实值的原假设。

注:lnSm(L)、lnSm(M)和lnSm(H)对于门槛变量知识产权保护(分别用专利侵权结案率和法律保护指数来衡量)来说,分别表示低、中、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下的lnSm参数估计值。

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5,其左右两部分代表专利侵权结案率和法律保护指数分别作为门槛变量时对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变量国内R&D资本存量与进口贸易获得的R&D资本存量的乘积项在两个模型中都显著为正,表明国内R&D资本存量越大,贸易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面影响越大。因此,结论支持了假设1。

本文重点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如表5所示,无论门槛变量是专利侵權结案率还是法律保护指数,贸易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均存在非线性关系,即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具体来讲,门槛变量专利侵权结案率的两个门槛值0836和0988把知识产权保护分为三个区间,此时,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分别为03581、0374和03919。当法律保护指数作为门槛变量时,其两个门槛值409和501把知识产权保护分为三个区间,此时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分别为03466、0364和03845。据此,假设2得到了验证。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我国企业通过进口贸易渠道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检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如下:

第一,贸易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门槛效应”。当知识产权保护跨越某一门槛值时,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便会显著加强,这说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适当加强执法是合理的战略选择。

第二,FDI和技术许可等国际技术转移与溢出会对我国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说明我国不仅要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还要做好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准备,要使我国的科技能力快速实现赶超,亟须“两个轮子”同时转动。

第三,国内R&D资本存量越大,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越大,这说明自身的科技水平是基础性条件,并决定了我国的创新大业到底能走多远。

注释:

①专利侵权结案率指“专利侵权纠纷累计结案数/专利侵权纠纷累计立案数”。

②省际法律保护指数来自樊纲等的调查报告,通过各地企业对当地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执法效果的评价而获得的;并借鉴郭桂花等的处理方式,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估算出2010年至2014年的数据。

③R&D资本存量的平均增长率g的计算如下:首先通过构建的R&D支出价格指数把R&D投资支出折算成以2001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然后再分别计算各省2001~2014年R&D实际支出的平均增长率。

④柒江艺等(2011)、张源媛和兰宜生(2013)认为,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ZK)〗

参考文献:

[1]Maskus K E, Penubarti M. How trade-related 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5,39(3):227-248.

[2]Ivus O.Do stronger patent rights raise high-tech exports to the developing world[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0,81(1):38-47.

[3]马凌远.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增长[J].科学学研究,2014(3).

[4]Bergstrand J.the generalized gravity equa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the 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1989, 71(1):143-153.

[5]Coe D T,Helpman E,Hoffmaister A W.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nd institution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9,53(7):723-741.

[6]謝建国,周露昭.进口贸易、吸收能力与国际R&D技术溢出: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9(9).

[7]Barro R,Sala-i-Martin X.Technological diffusion, convergence and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7,2:1-27.

[8]Keller W.International Trade,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CEPR Discussion Papers,2009.

[9]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4).

[10]Coe D T, Helpman 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5, 39(5):859-887.

[11]韩玉雄,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3).

[12]张军,吴桂英,张吉鹏.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13]吴延兵. 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3).

[14]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6).

[15]Hu A G Z,Jefferson G H,Jinchang Q. 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87(4):780-786.

[16]许培源,章燕宝.行业技术特征、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J].科学学研究,2014(6).

[17]Lichtenberg F,Potterie B.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 re-examination.NBER Working Paper No.5668,1996.

[18]余长林.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进口贸易增长:基于扩展贸易引力模型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11(6).

[19]李梅,柳士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管理世界,2012(1).

[20]Potterie B, Lichtenberg F.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fer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1,83(3): 490-497.

[21]Co CY.Do Patent Rights Regimes Matter?[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4, 12(3): 359-373.

(责任编辑:厉新)

收稿日期:2016-12-06

作者简介:郑玉(1985-),女,河南信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公司金融。

基金项目: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BSJJ07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BRK030,15CGL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U1404707;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6A790024。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贸易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摩贸易数据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