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2017-05-12 23:44王江陶磊黄雨婷
商业研究 2017年4期

王江+陶磊+黄雨婷

内容提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推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布局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利用IMS指数、RCA指数、TC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对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结构比较劣势明显,中国在高技术含量服务领域不具有竞争優势,但在中等技术含量服务领域、低技术含量服务领域存在一定实力。因此,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是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 ;生产性服务贸易;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29;F7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4-0048-07

近些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依赖度较为明显,中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拉动效果要明显大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1]。生产性服务业粘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可为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降低制造业成本,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2],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升级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服务保障。因此,如何优化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STC指数对生产性服务贸易技术含量进行测度和分类,采用IMS指数、RCA指数、TC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对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优势行业进行排名探析,旨在为优化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提升贸易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为了对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根据《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5》中有关2014年主要国家(地区)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占比,本文选取“一带一路”沿线服务贸易进出口排名居前10位的德国、日本、印度、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波兰、土耳其作为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比对象。

(一)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及其变动趋势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方向升级。因此,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各行业的技术含量及变化趋势的衡量十分重要。本文利用STC指标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进行测算,各项目的技术含量及其变化趋势如表1所示。根据表1选取2013年数据,借助杨玲和吴根宝[3]STC测度方法,本文认为STC≥30000的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为高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贸易行业,[25000,30000]之间的运输服务、保险服务及其他商务服务为中等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贸易行业,[10000,15000]之间的计算机及信息服务属于低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贸易行业。

(二)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1.数据及公式选取

为了分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使用2011-2013年间的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UNCTAD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从市场占有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等方面选取四个评价指数来衡量各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各领域的发展现状。

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S):

其中xij表示i国j产品出口额,xwj为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某类商品的贸易竞争力越大,则IMS指数越大。若IMS指数越小,则竞争力较弱。

第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其中,∑xij和∑Mwj分别表示为i国和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额。RCA大于1则证明该国在某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且越大显性比较优势越强;RCA小于1则说明该国某产品缺乏显性比较优势,数值越小比较劣势越凸显。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其中,xij和Mwj分别代表i国j种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的值处于-1和1之间,越接近1则竞争力越强,反之则减弱。当TC=0时,表明该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与国际平均水平相似。

第三,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MI):

其中MI数值在-1和1中间变动,数值越接近1,表示竞争力越强,数值越趋向于-1,表示该商品的竞争力越弱。

2.实证分析

为了直观考察十国各类服务贸易项目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趋势,明确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优势行业与劣势行业,本文分别对中国和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7项指标进行分类测算,并对比各国在行业中的贸易竞争力。从表2可看出德国在运输服务领域拥有绝对优势,中国在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交通服务领域呈现上升态势。德国的通信服务、保险服务和其他商务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呈平缓增长趋势,中国在此领域的发展虽呈快速上升态势,并远远超越其余国家,具有较强的发展空间,但仍与德国存有一定差距。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劣势明显。中国计算机及信息服务行业处于前三的位置,增长幅度较大,但与印度相比还是略显不足。作为高科技强国,日本和德国对专有权利的使用和特许费服务极为重视,而中国对该行业还处于改善期。

根据表3可知中国运输服务业RCA值不断增长,到2013超过数值1,虽然显性比较优势明显低于韩国等国家,但可表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步变强,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德国通信服务业仍居世界前端,中国通信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虽然较为落后,但在2013年有了大幅提升。沿线十国的保险服务贸易和金融服务贸易缺乏显性比较优势,对行业重视程度也不足。印度拥有超级强大的IT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网络,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竞争力优势远远超过其余各国,而中国在该行业也具有显性的比较优势。除德国、中国和波兰外,其余国家的其他商务服务RCA数值出现负数,不具有竞争优势。

从表4竞争优势指数可知德国、中国、日本、意大利、泰国和澳大利亚的运输贸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该行业处于竞争劣势。澳大利亚在通信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发展迅速,且贸易顺差逐渐扩大;中国、日本、土耳其、波兰和泰国出口竞争力均出现下降趋势。德国与印度在保险服务领域的出口份额比例大于进口份额,而包括中国在內的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竞争力水平低于国际平均值。中国、韩国在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的进口额急剧上升、出口受限,其余国家处于波动态势,印度由贸易逆差变为贸易顺差。印度与中国在计算机及信息服务领域呈现强竞争力,尤其是印度拥有极其强大的出口贸易竞争力,其他国家TC值较小,不具有抗衡的能力。另外,只有日本和德国在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服务方面大于0且接近1,具有国际竞争力,其余国家竞争力均很弱。

注:土耳其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服务无法获得。

表5显示各国运输服务贸易的MI指数整体波动趋势变化不大,中国在该行业上处于劣势,与沿线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各国在通信服务领域和保险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不明显,趋于国际平均水平。各国金融服务贸易MI值显示出与TC值相似的排名趋势,其中韩国、德国、澳大利亚贸易竞争力较强,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呈缓慢增长态势。印度的金融服务贸易MI指数反映出印度在该领域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在该领域具有不可捍卫的地位,中国在此行业具有微弱的竞争力。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服务方面反映出日本、德国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而其他九国均不具有该领域的贸易竞争力。其他商务服务包含内容广泛,具体涉及专业和技术服务、研究和开发、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等行业,中国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综合全面地关注了各分支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各行业的技术含量进行衡量,发现德国、日本、意大利竞争力最强,其中德国在运输、保险、金融领域优势明显,日本在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服务领域贸易竞争力最强,印度在计算机及信息方面以极大的优势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以上行业不具有强大的贸易竞争力,但在其他商务服务领域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现在运用计量软件SPSS220提取2013年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依次从高技术含量的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服务业、通信服务业及金融服务业,中等技术含量的其他商务服务、运输服务及保险服务,低技术含量的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对沿线十国在生产性服务贸易各行业的竞争力进行评分,以便更全面地分析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

(一)高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分析

高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高、自然资源依赖度低、污染排放低等特征,对于产业核心竞争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提升和推动作用较为明显。如表6所示,从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服务领域得分来看,排名前五的国家为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澳大利亚,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属(UNDP)公布的《2015年人类发展报告》,以上五国位列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及地区排名之内,可见发达国家在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服务方面具有长期优势,难以赶超。中国在该项的排名第十,与排名靠前的日本、德国差距明显,处于绝对劣势。从通信服务业领域得分来看,竞争力得分大于0的国家分别为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度,与上文所述的各指标数据分析相符,以上国家通信服务方面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且RCA指数均大于1,出口额比例均超过世界平均出口水平,存在较大的服务贸易顺差。从金融服务领域得分来看,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具有贸易竞争力;中国在此领域排名第六,虽不具有贸易竞争力,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中国金融服务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为金融服务贸易由逆差转变顺差提供了机遇。另外,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在整个高技术含量领域得分排名靠前,整体竞争力明显。中国的高技术含量服务业所占比例过低,发展水平较低,该问题亟待引起重视与解决。

(二)中等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竞争力评价分析

中等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具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产业特点,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从重劳力向重科技方向转变。表7可知其他商务服务包括的专业和技术服务、研究和开发、建筑和工程、法律等领域,为其他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协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增加了就业、提高了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德国、中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波兰在中等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具有竞争力,其中德国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二,中国得分与德国只差034分,中国应保证排名的同时争取占据领先地位。在运输服务业方面,只有韩国得分大于1;虽然运输服务是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比重最大的部门,也是中国三大传统服务贸易之一,但中国在此领域仅排名第七位,进口规模大于出口规模是造成最终得分偏低的原因。中国在保险服务方面排名第九,在该行业的贸易逆差较明显。虽然印度保险服务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不及中国,但由于其保险服务贸易顺差较大,使得竞争力排名在前列。此外,俄罗斯是除德国以外在中等技术含量领域具有贸易竞争力的国家。虽然中国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在其他商务服务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但急需将发展重点尽快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

(三)低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分析

拥有较低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表8表明印度在此领域独占鳌头,而中国屈居第二,也处于领先地位。印度在生产性服务贸易方面的策略是在发展和保持某一领域的绝对竞争优势的同时,大力支持高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另一个得分大于0的国家是德国,德国在高、中、低等技术含量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全面较强的贸易竞争力。因此,中国应借鉴印度对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布局,在努力形成核心竞争力行业的同时,全面提升以高技术含量服务业为代表的领域发展水平,以此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水平。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指标计算及得分评价方法,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各行业内部竞争力,发现德国在高、中、低技术含量服务业中位居前三名,在通信服务、金融服務、其他商务服务、保险服务领域排名第一,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在高、中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行业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印度在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及信息服务领域有所建树、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较为合理。除在计算机及信息服务、其他商务服务行业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外,中国在其他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性服务贸易领域不具有贸易竞争实力,显现出我国在该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结构调整缓慢等问题,亟待提出优化及整改措施。

第一,完善“互联网+物流”,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运输企业“走出去”成为发展的新方向,中国交通服务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会。中国运输服务业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应本着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理念推进中国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同时,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销售等环节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物流网络完善、信息化程度高、国际物流合作广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全面优化运输服务业管理体系及服务水平,提高贸易竞争力。

第二,加大知识产权重视力度,增强专利保护意识。专有权利使用与特许费服务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生产性服务,中国需要宣传培养企业、机构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专利申请体系的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如中国技术企业需加大在核心领域的专利研发力度及专利申请量,同时重视技术吸引力大、专利位置高的核心技术专利研发,以此提升申请质量。企业需加大研发经费、培养研发人才等研发资源的投入,并对企业研发人员实行激励政策,也可以通过尝试与国外公司进行专利交叉许可等方法。企业需培养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第三,促进金融保险服务发展,扩宽投融资渠道。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需大力优化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扩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加强社会资金向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金融服务业,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薄弱部门发展;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加速金融市场化发展,不断加强与改善了金融服务水平,在扩宽投融资渠道需的同时带动保险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保险行业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觉民,李晓慧.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6):151-160.

[2]Lia X.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wo-sector analysis based on the facilit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10): 307-312.

[3]杨玲,吴根宝. 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模式与中国策略[J].改革,2012(9):95-104.

(责任编辑:关立新)

收稿日期:2016-12-10

作者简介:王江(1964-),女,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战略与政策、国际投资及跨国经营管理;陶磊(1993-),男,山东菏泽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黄雨婷(1992-),女,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特别委托项目,项目编号:13JDJGD004;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的模式创新及战略”,项目编号:01100051431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