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

2017-05-12 10:28张彤璞韩洋
商业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丝绸之路经济带

张彤璞+韩洋

内容提要:基于2005-2014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从GDP、人口、地理距离、人均GDP差额、制度安排等方面对中国与其贸易流量和潜力进行分析、预测。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9个国家农产品贸易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贸易逆差也呈扩大趋势,双方农产品存在极大的互补性;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与双边的贸易量成正比,而国家间距离、人均GDP差距则对贸易有负向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其中,SCO(上海合作组织)的促进作用明显,WTO、APEC的影响作用较小;中国与大多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开发。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贸易潜力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4-0169-09

2013年9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并得到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广泛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联亚太地区,西接欧盟,以中亚为腹地,全长1万多公里,途经近40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4亿,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1],是一条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且人口众多,农产品的需求市场巨大,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个国家的农业资源、优势产品等各有不同,与我国形成很强的互补性。

近年来,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额更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2005-2014年之间,双边贸易量从8036亿美元增加到294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662%,其中,我国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出口额在2005年为5093亿美元,2014年增加至1284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522%;进口额由2943亿美元增长至1658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4634%。2014年,我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为29426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51%;向沿线国家出口额为12844亿美元,同比增长59%;进口额为16582亿美元,较去年下降了083%。

本文试图探讨以下问题: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沿线的不同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未来趋势如何?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是运用引力模型测算国家间的贸易潜力及贸易效应,其中国内学者主要对于中国与东盟、东欧、拉美以及非洲等地区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流量、贸易效应进行研究。而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研究方面,过多侧重于对双边贸易关系、可行性与特征方面的研究,或者集中于对中国与经济带沿线的某一国家或局部地区的贸易潜力研究,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以较新数据进行系统、整体性研究的文献是非常匮乏的。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从GDP、人口、地理距离、人均GDP差额、制度安排(包括是否加入APEC、SCO、WTO)等方面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39个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流量和贸易潜力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预测,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一、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具体范围目前并没有明确界定,未达成共识。本文借鉴众多学者在研究中提出的范围,参考胡鞍钢等(2014)[2]的划分方法,将经济带沿线国家划分为三大层段,即中亚经济带(核心区)、环中亚经济带(重要区)、亚欧经济带(拓展区),共39个国家。具体分类见表1。

(一)中国与“核心区”农产品贸易现状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体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向西开放及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中亚五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大宗商品如粮食、棉花、油料等的生产区,同時也存在对鲜活农产品如蔬菜等的进口需求,而中国又是中亚五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稳步推进,作为毗邻国家的双方必将在农产品合作方面迎来发展的新高度。

如表2、图1所示,2005-201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从进出口结构来看,除2009年外,中国出口到“核心区”的农产品贸易额均低于其进口额,长期处于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地位。2005-2014年,双边的农产品贸易额由571亿美元增长到1133亿美元,年均增速约983%。其中,中国出口额由099亿美元增长到536亿美元,年均增速4414%,而中国进口额由472亿美元增长到597亿美元,年均增速仅有265%,但其绝对额一直高于出口额,农产品贸易极不平衡。2014年的逆差额也达到428亿美元,2014年又降至060亿美元。

注:数据根据中国商业部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二)中国与“重要区”农产品贸易现状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区即环中亚经济带涉及的国家,除了包括以上提到的中亚五国,还有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以及西亚地区国家沙特、伊朗等。自2010年到2014年,中国一直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约50%人从事农业或相关行业;巴基斯坦是中国最坚定的盟友之一,该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65%;中国是沙特阿拉伯农产品进口的主要市场、是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国。这些有利因素都将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稳步推进,为中国与“重要区”国家农产品贸易带来极大的发展契机。

如表3、图2所示,中国与“重要区”(除中亚五国,下同)国家农产品贸易额除2009年外均呈上涨趋势。10年间双边农产品贸易额从2005年的1809亿美元增至797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3410%,其中我国向重要区国家出口额由1350亿美元增加至3693亿美元,年均增长了074倍,进口额由458亿美元增长至428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8354%。从进出口结构来看,虽然中国出口到重要区的农产品贸易绝对额在不断增长,但长期低于其进口额,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逆差额在2013年最高达到1946亿美元。

注:数据根据中国商业部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三)中国与“拓展区”农产品贸易现状

“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展区即指亚欧经济带,包括环中亚经济带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欧盟28国、乌克兰。

如表4、图3所示,中国与拓展区农产品贸易额(除环中亚经济带,下同)基本上呈上涨趋势,且贸易量数额巨大。2005-2014年中国与欧盟28国、乌克兰的农产品贸易量从5656亿美元增加到2031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592%,其中我国向拓展区国家农产品出口额由3643亿美元增加至8614亿美元,年均增长了014倍,进口额由2012亿美元增长至117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816%。从进出口结构来看,与核心区、重要区不同的是,2005-2011年中国一直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从2012年开始出现农产品逆差的情况,说明中国对欧盟、乌克兰的农产品依存度渐渐趋高。

注:数据根据中国商业部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总体来看,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贸易总额基本呈“持续性增长”趋势。10年间双边贸易量除了在2009年有一个短暂的下降外,均呈上涨趋势。同时,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我国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进口额由2943亿美元增长至1658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634%,增长了近5倍。而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522%,增长不足2倍,中国农产品进口越来越依赖于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虽然中国出口到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增长缓慢,但总贸易额仍然呈现大好的发展前景,加之双边的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的气候带,农产品的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及优势产品等都存在着互补性,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与世界农产品进出口金额为1 9450亿美元,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为29426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151%。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稳步实施,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引力模型源自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该定律认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Tinbergen(1962)[3]和Poyhonen(1963)[4]将该思想抽象出贸易引力模型,并初次运用到国际贸易研究中。随着贸易引力模型的发展趋于成熟,逐渐成为研究国家间贸易流量的主要实证工具。

为了考察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以及空间距离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本文拟采用2005-2014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来研究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构建如下的贸易引力模型:

其中,i=1,代表中国;j=1,2,3,…,39,分别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39个国家;Ttij表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t年的农产品贸易额;Yti、Ytj分别代表中国与其他39国在t年以美元表示的GDP;Pti、Ptj分别代表中国与其他39国在t年的人口数量;Dij代表中国与其他39国之间的首都距离。

(二)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

源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贸易引力模型,一般认为贸易引力模型包含的自变量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较多的解释变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引力模型的解释力。因此,本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39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将中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中国与各国之间的GDP乘积、人口乘积、首都距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差的绝对值以及是否同属于某一区域性经济组织(APEC、WTO、SCO)作为解释变量,来检验经济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以及是否加入同一区域性经济组织等因素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1.需求相似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需求相似理论”亦称“林德定理”,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它是指如果两国间的需求格局越相似,其潜在的贸易量就越大,而需求取决于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在实证分析中,常常使用“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来说明“林德定理”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因此,将(1)式拓展为:

2.WTO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在本文所考察的39个经济带沿线国家中,有35个国家相继加入了WTO,为了考察该组织对贸易的效应,把两国是否同属于WTO成员国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因此,将(2)式拓展为:

其中,WTOtij代表国家i与国家j在t年是否均加入WTO,同时加入时该值取1,否则为0。

3.APEC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中国、俄罗斯属于APEC成员国,为了考察该组织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把两国是否同屬于APEC成员国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因此,可将(3)式拓展为:

其中,APECtij代表国家i与国家j在t年是否均加入APEC,同时加入时该值取1,否则为0。

4.SCO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SCO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为了考察该区域性组织的影响,把两国是否同属于该组织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这样将(4)式拓展为:

其中,SCOtij代表国家i与国家j在t年是否均加入SCO,同时加入时该值取1,否则为0。

(三)变量、数据及统计

解释变量说明。对于模型中出现的各个变量,由表5作出说明。

数据来源及说明。本文主要目的是准确评价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实际状况,采用面板数据进行估计。选取2005-2014年中国与经济带国家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经整理计算后得到有效值3 960个(39个贸易伙伴国家)。关于各指标来源,如表6所示。

农产品的界定。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有两个统计口径,一个WTO(世界贸易组织),另一个是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本文根据FAO对农产品的定义以及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实际情况,采用SITC①(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的分类数据,选取了00-09,11,12,21,22,24,25,26,29,41,42,43 共21章的商品,具体的代码及说明如表7所示。

表8为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潜力与需求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在运用计量软件Stata12进行回归的过程中,本文对五个模型分别构建混合(OLS)、随机效应(RE)、固定效应(FE)模型,并分别进行Hausman检验和F检验,最终结果都是将随机效应模型作为最优选择。

1.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及空间距离的影响。运用Stata12软件对模型(1)进行回归模拟,得到拟合结果见表9。

由上表可得模型(1)的回归方程为:

其中,R-sq:within=06181,between = 07715,overall = 07622。

结果表明,各变量的系数与理论预期相符。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影响效果非常显著。中国与沿线国家的GDP之积每增加1%,农产品贸易量增长054%;人口规模之积每增加1%,带动农产品贸易量提高0528%。与此相反,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距离则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阻碍作用,其回归系数为-0994,绝对值大于GDP、人口的系数。这说明距离因素会直接导致贸易成本的增加,有时甚至会出现运费大于农产品本身价值的情况。

2.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定理。运用Stata12软件对模型(2)进行回归模拟,得到拟合结果见表10。

由上表可得模型(2)的回归方程为:

其中,R-sq:within= 06209,between = 07671,overall = 07582。

由此可见,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回归系数为-0577,绝对值还高于GDP、人口规模的系数,说明它对贸易额的影响效果比经济规模、人口总量还大。人均GDP差额每提高1%,农产品贸易量将减少0577%。这说明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定理,即两国之间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双方的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之间的贸易会越频繁;反之,若两国之间的发展水平相差越大,会缩小双边的农产品贸易规模。

3.WTO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运用Stata12软件对模型(3)进行回归模拟,拟合结果见表11。

由上表可得模型(3)的回归方程为:

其中,R-sq:within= 06210,between = 07670,overall = 07582。

由方程可知,虚拟变量WTO的系数为0021,说明加入WTO在一定程度上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系数值较小,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可能加入WTO的经济带沿线国家相互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相较于与中国之间来说开展得更为频繁;二是WTO作为全球最权威的贸易组织,〖JP+1〗却从一开始更加注重发达国家的利益,使得发展中国家成员受到不平等待遇。也就是说WTO实质上还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更多侧重强调发达成员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促进作用不明显。

4.APEC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运用Stata12软件对模型(4)回归模拟,拟合结果见表12。

由上表可得模型(4)的回归方程为:

其中,R-sq:within= 06210,between = 07277,overall = 07588。

从方程中可以得出,两国同属于APEC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系数为0289,相比于GDP、人口规模的系数较小,且P值很大,不够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本文考察的39个沿线国家当中,只有俄罗斯与中国同属于APEC成员国,因此中俄两方的农产品贸易额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整体的影响结果相对较小一点。

5. SCO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当引入虚拟变量SCOtij后,发现方程(9)中lnDij、APECtij的系数发生了改变。经检验可知SCOtij与lnDij、APECtij的相关系数比较高,分别达到067和042,即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单独考查SCOtij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在构建模型时可暂且除去自变量lnDij和APECtij,由此得出的回归结果见表13。

由上表可得回归方程为:

其中,R-sq:within= 06210,between = 07930,overall = 07826。

從以上方程可以看出,虚拟变量SCO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高达1143,可见其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表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由于一系列的优惠贸易安排(如放宽关税配额、降低农产品检验标准等)和贸易转移效应,使得双方的农产品流通更加方便灵活,有效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因此,在今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的作用对双边农产品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五)模型运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测算

贸易引力模型常用来测算国家间的贸易潜力,通过“自然”(即实际值)与“理论”(指预测值)状态下贸易额的比值将贸易伙伴进行分类,通常分为潜力再造型、潜力开拓性、潜力巨大型[5]。该方法将农产品贸易的实际值除以据贸易引力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所得的数值若大于或等于120,则被认定为潜力再造型;若比值在080-120之间,为潜力开拓型;若比值小于或等于080,为潜力巨大型。

为了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最近情况进行研究,使分析结果更加接近现实情况。本文运用方程(3-1)测算了样本考察期最新年份即2014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结果如表14所示。

根据表14,可以清晰地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39个国家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潜力巨大型,即比值小于或等于08,包括卢森堡、印度、伊朗、沙特等14个国家。这是未来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点,此类贸易伙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开发较小,现有潜力巨大。一般情况下,造成这种“贸易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贸易壁垒的存在,因此今后与此类国家发展的重点就是两国间制定优惠的区域贸易制度安排,推进自贸区的建设以释放双方农产品贸易潜力。

二是潜力开拓型,即比值介于080-120之间,包括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英国等7个国家。中国与这类贸易伙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尚未完全开发,仍存有一定的扩大空间。

三是潜力再造型,即比值等于或大于12,包括罗马尼亚、俄罗斯、法国、丹麦等18个国家,代表着“贸易过度”,从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中国与该类贸易伙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已很充分。因此,与之进一步扩大贸易的思路是,保持现有的积极因素,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

注:该表已将贸易潜力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呈“持续性增长”的发展态势,农产品贸易逆差也呈扩大趋势,双方农产品存在极大的互补性。从实证结果来看,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与双边贸易量成正比,而地理距离则对农产品贸易有阻碍作用,贸易伙伴国间的人均GDP差额的绝对值对农产品贸易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且该影响大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带来的正面促进效应,符合林德定理,这将是制约我国与其他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其中,SCO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WTO、APEC的影响作用较小。运用引力模型对2014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与大多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开发挖掘。

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机遇下,相关各国应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互信度,实现共同发展:

1加快互联互通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公路、铁路、航空、能源管道、电网以及互联网等互联互通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全力打造贯穿亚欧的交通走廊,降低运输成本[6]。

2进一步完善双边农业合作机制。中国应与经济带国家建立有效的贸易协定或组织框架,以SCO为依托建立关税同盟;构建经济带内的联动发展模式,如降低关税水平、简化通关程序,在经济带沿线的一些主要地区建立自由贸易示范区,促进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继续积极发挥SCO作用,建立与沿线国家的对话机制。

3实施差异化的贸易战略,创新贸易合作模式。模型在运用中将经济带国家分为潜力巨大型、潜力开拓型和潜力再造型。应针对不同贸易潜力的国家采取差异化的贸易政策,应以各国的差异化需求为目标,从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出发,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注释:

①SITC(Standard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Classification)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颁布的“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是联合国推荐采用作为经济分析的贸易分类。该分类主要依据产品的加工程度和经济功能。采用了最高为5 位数码的分类。每一个货物编号的设计是由第一位数字的「类」、第二位数字的「段」、第三位数字的「组」及最后两位数字的「条目」所组成。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背景、潜在挑战和未来走势[J].欧亚经济,2014(4):10-15.

[2]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0.

[3]Tinbergen J.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M].New York: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

[4]Poyhonen P.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Flows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J].Economics and Finance Archive,1963,90(1).

[5]莊丽娟,姜元武,刘娜.广东省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6):81-86.

[6]王铁山,贾莹,徐玲.我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5(8):91-95.

(责任编辑:李江)

收稿日期:2016-11-11

作者简介:张彤璞(1978-),女,陕西宝鸡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韩洋(1993-),女,山西长治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BJY031。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丝绸之路经济带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地价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创意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主要因素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中韩FTA实施的效应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对策
浅谈中韩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