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与社会课的探究和交往活动方式教学

2017-05-12 01:29吴胜顺
未来英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

吴胜顺

摘要:在知识更新飞速的信息时代里,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而是要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成为课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活动教学;探究性活动方式;交往型活动方式

现代的活动教学在各科教学中日益得到重视,那么它的内涵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有多种方式。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对以下几种活动教学方式作了一些尝试。

一、探究型活动方式

探究型活动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老师需向学生提供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并且是适宜学生完成发现,并能够激发不同水平上的多种思考的材料。

探究型活动是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求知、求真的熟悉活动,其中必有思想火花的闪现,它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关注种种地理、历史现象,并鼓励他们的探究精神。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的“活动探究”,首先提出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對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再组织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小组阅读讨论。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在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有的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些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而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天灾人祸或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会有好处等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的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探究”课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围绕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把握的思想和活动来安排,做到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或者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聪明才智自主地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探究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中的“中亚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探究题目(这些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并说明理由)之外,我还启发学生根据事先搜集到的有关我们本地的地形与降水量,以及水稻、小麦、玉米、果园等农作物的分布状况,探讨这种分布与我们本地的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增强了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了地理环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探究型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中开展的探究型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随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实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二、交往型活动方式

交往作为有目的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认知与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建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必须要经历集体智力活动的阶段。同时交往对于学生的发展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例如,主体意识的形成,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等等。因此,交往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活动,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主要交往学习活动。这种方式的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和共享信息。

例如:在学习“身边的故事”时,让学生相互介绍所见所闻,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游历华夏”时,让每一个小组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评比最佳设计奖,这就要求组内成员群策群力,达成一致意见,而且准确到位的表达;在探究“大众媒体的影响”时,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正反方各选出几位主辩手,其他的同学为智囊团,因为一般来讲辩题不偏向任何一方,重的是辩论过程的体验,所以要求学生合作收集资料,共同商讨应对策略,一起体现本组风度和智慧,不论场上场下都要做到配合默契。

又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母亲河之长江的开发”的活动时:“三峡工程大论坛”──学生就“利大于弊”和“利大于弊”展开辩论:学生自由组合伙伴,上网搜集材料,分工合作,推荐评委,最后小组总结,小组自我评价、评委评价。教师适时介入,把握教育机制,充当活动的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丰富了有关三峡工程的知识,培养了搜集、处理、运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活动中,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培养。这种辩论会,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好正反双方的辩论,并作一些评论。

交往型活动给了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日益流畅的表达,沟通能力的增强,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同时,使学生相互交往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产生灵感;还培养了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除上述方式外,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还有多种,如戏剧活动方式、游戏活动方式、参观考察活动方式等等。教学方法以讨论、观察、实验、角色扮演、辩论、表演、活动作业等方法为主。无论哪种方式,都不要局限于表面的形式,要落实到实处,要讲究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
例谈思品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初中思品课活动教学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活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