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求效,优化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5-15 16:41陈素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语文实践

陈素玲

【摘 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上做了如下思考:借助《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一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要求,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能力水平,可以梳理出较为科学、合理、有序的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关注学习效果。这将对实现阅读教学有序、高效的优化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本体性内容;语文实践;文体意识;优化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行进中的过程,改革至今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教学流派,比如诗意语文教学、主题式语文教学、启发式语文教学等,然而无论哪种教学方式,在过去总是或多或少地将人文的东西放大了,而轻忽了语文工具性的重要属性。自从王荣生教授提出“教什么”的话题后,老师们明显发觉应该把教学的视线转移到语言表现形式上来。新课标中也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是对于一线老师来说,要寻找文本中的所谓“秘妙”之处,其实是相当难的,而且小学各阶段、各单元、各课间要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笔者以为找寻到阅读教学的立足之根本是语文课程的需要,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才会有高效的课堂。

一、归真——探寻阅读教学之本源

什么是阅读教学之本呢?阅读教学到底要教什么?在过去,不少老师总把教材、课文当成教学内容,在内容上做非常详尽的分析,而在语文学习能力提升上很少。显然教材与课文并非阅读教学之“根”。王荣生教授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沈大安老师《阅读教学去向何方》的讲座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启示,笔者以为这个“根”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内容,即知识、能力、方法。通俗一点来说,每一篇文本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载体,老师们应该通过这个载体,让孩子们从中学到语文的知识、能力与方法。组织教学时,以主体性内容为主,非本体性内容为辅即适当渗透文本中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我们告别过去的“内容分析”,去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1.对照《课标》,统筹安排教学内容

哪个年段学习哪种内容?学到何种程度?其实《新课标》中已经明确了每个学段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如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解读第二学段的课文时,可依据这些标准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能力层次。如: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全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的神奇故事,赞美了盘古创造宇宙无私献身的精神。根据中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年龄特征,发掘文本中相应的语文素养训练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①识字写字;②概括主要内容;③体会关键词表情达意作用;④合理想象仿写;⑤学习讲故事。⑥积累精彩句段。

2.树立文体意识,教学内容体现文体共性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童话文体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充满童真童趣,故事富有神奇色彩,而且常潜藏一个道理。说明文则在语言上相当准确等。《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在解读文本时还应该关注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的表达特点,训练讲故事的能力。如果在阅教学中树立文体意识,可以这样说,你教会孩子阅读欣赏一篇文章,也就教会他阅读同类的其他许多文章,让学生真正学会语言运用,使其受益一生。

3.以生为本,教学内容量身定制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实施还应该遵循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力水平等,充分预设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可能,让课堂真正为学生量身定制,以学定教,充分了解孩子已会与不会的再相机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教师用书上给《盘古开天地》制定的目标与内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三条目标中不难发现,这个目标对于学习内容指向性不够明确,比较笼统。其中前两条叙述的是学生要“学什么”,而最后一条“培养想象力”而是强调老师要“教什么”。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加以调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有效的课程活动,而并非教过即可。如《盘古开天地》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内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写好“降、阔、滋、润”等字。

(2)比较推敲“抡”、“猛劈”、“顶”、“蹬”等词语,背诵第2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并能合理想象,补写一、两句。

(4)能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對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兴趣。

笔者以为,紧扣《课标》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解读文本的文体特征,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情分析,可以制定出相对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二、求效——优化阅读教学之良策

一旦确定下来“教什么”的问题之后,那么紧接着就要思考“怎么教”。怎么教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当然其中影响因素很多,笔者以为有两方面至关重要:

1.开展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笔者这种实践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去获取语文的知识、能力解决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阅读教学中的言语运用则主要是听说读写的实践,从而使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使语文本体性内容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以读为本,以读促读。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可见,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因此,在课堂中创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朗读、默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齐读等。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二下古诗《草》的时候,初读要求“谁能把这首读正确?”这一读,即是读的过程也是识字的过程,这一读,也读出了孩子们心中的疑问,“什么是枯荣?”“为什么野火烧不尽?”那么因势利导,“谁能在读中找到答案?”这一读,读出了孩子们的思考,也读出了诗的意思。“谁能读得有诗的味道?”这一读,感受到了诗的韵律美,感受到了草的精神的熏陶。“谁能背下来?”这一读,又很快积累下了经典。可见通过读,不仅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读中识字,读中理解并积累字词句篇,读中感受写作的方法,读中提升审美情趣、开阔视野等,而这些恰恰是语文教学追求的“语文素养”。

(2)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语文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话训练,让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逐步提升。新课程教材挖掘的空间很大,也留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借用文本中的留白处进行补白,化虚为实。《假如》一文最后: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把省略号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依托阅读材料的内容,延伸写话。如《坐井观天》引导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围绕“天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不可以自以为是。还要善于学习“范例”,模仿写话。“范例”即是指文本当中许多精炼的句子、句式和段落。这些能为孩子们写话练习提供很好的参照的都可以成为范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朗诵并仿写。《泉水》一文提炼出示:“泉水流到——,看到——,泉水说——”让学生自由想象,在迁移语言表达方式上十分有效。建立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促进写话的顺利开展,同时又深化阅读教学,让语言运用在写话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事实上,读写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听说对话的过程,也是想象思辩的过程,也是理解感悟的过程。笔者以为,此两大实践活动应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实践活动,至于其他的批注、概括、复述等实践活动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实践。总之,阅读教学的过程要告别过去的单一的问答式,走向语文实践的过程。

2.关注课堂教学的成效问题

“教过”不等于“学会”。关注课堂教学成效问题,就是要关注学生有没有“学会”的问题。有效的语文实践就是检验学生“学会”与否的好方法,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永恒的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与基础。它会准备毫不隐瞒地展示孩子学习的成效。阅读教学过程中,安排对照本课教学的本体性内容,设计的听说读写等的实践活动。如《盘古开天地》通过四对反义词写出天地变化的句子,既生动形象又工整而富有变化,是值得积累的好句子。为此,可通过检查背诵来了解学生“学会”情况。总之,有了教学内容,有了教学方法,最后还要看看教得怎么样,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的取得成效。

综上,笔者以为,关注《新课标》、文体特征,以人为本去找寻到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内容,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教学方法,再关注“学会”情况——教学效果这样的思考过程,促进阅读教学的优化,实现阅读教学有序、高效将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沈大安.《閱读教学指向何方》http://www.docin.com/p-202828935.html.

[3]《新课程标准》,2011版.

[4]黄炯.《浅议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实践活动》http://www.jxteacher.com.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语文实践
“文体意识”的觉醒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融通:我所追求的语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