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语文课
——谈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衔接

2017-05-15 06:32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走路课文教材

□文/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查 慧 杨 进

会走路的语文课
——谈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衔接

□文/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查 慧 杨 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最难的板块,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层次与地域差别。小学作文要求很低,学生能在作文中找到快乐;但是初中作文要求难度大大加大,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很多学生一时半会无法得到提升。本文就小学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衔接问题分析原因及提出相应的措施办法,旨在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作文素养。

浅析;小学;初中;作文;衔接;办法

作文,顾名思义,写文章。它如同走路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持之以恒。所以,作文教学就好比会走路的语文课,需要慢慢探索,不断追求。作文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路走来,每个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其中,1—2年级是“写话”,3—4年级、5—6年级都是“习作”,7—9年级是“写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作文教学有清晰的层次性。从“写话”到“习作”,要求学生从看到具体的图像能够有效组织语言、把图像内容尽可能表述清楚到没有图像、学生可以临摹优秀作文片段进行作文再创造,这是语文作文量的积累的过程,这就好比小孩子刚学走路时借助父母的手,安稳地行走到脱离父母的双手,自己寻求平衡点借助外界尝试着独立行走。然而从“习作”到“写作”,那就是质的飞跃。它要求学生脱离临摹,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创作属于自己的文章。然而,这就好比成年人,自认为走路很稳,但还是免不了摔跤。写作亦是如此:把一件事情阐述清楚很简单,但是如何才能吸引读者眼球,获得写作高分,则是一个难题。

下面,我就针对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作文教学的衔接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好习惯的持续性

(一)坚持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开始,学生就已经养成积累好词好句好段的习惯,上初中以后,当继续延续这一好的习惯。这是语文学习特别是作文提高的必经之路,因为有了丰富的素材,却没有必备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积累摘抄,在他人的好词好句好段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流露。

(二)坚持大量的阅读

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单一,只能通过大量地阅读,从别人的人生中感受精彩,学习不一样的表达,沐浴不一样的人生,这样才能拓宽学生写作的路。基于此,学校可以设立阅读课程,全班同学阅读同一本书,一段时间后,方可进行阅读交流与展示,使阅读行之有效。

(三)坚持每日一练

学生可以记录当天自己学习生活中感受最深的那一幕,哪怕每天坚持练习写作一两句,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创作,这也是学生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可以让思绪翩飞,感受写作的快乐,培养写作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主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离不开平时的课文阅读教学,即教材教法不能脱节。作文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学,是融基础知识、语言表达技巧、阅读理解为一体的教学。那么,在作文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感悟教材里面课文所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写作时把握主题有很好的作用。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看到这样一个写作要求,学生第一感受是空、大。因为学生的生活很简单,学校、家,两点一线,没有极大的事情发生,他们每天的感受几乎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让他们思如泉涌?——教材!

这一个单元有五篇课文,分别是《散步》、《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散文诗两首》。每一课的主题都不一样,在教学时,还可放大主题的教学面。例如,《散步》,这是著名作家莫怀戚的篇目,也是七年级入学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导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除此之外,还可多方面截取主题,例如:母爱,爱的力量,小小人儿的大智慧,在生活的矛盾中把握美的真谛、责任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真真切切写作。

(二)写作技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利用好教材,除了让学生适当延续小学高年级“习作”临摹优秀片段的语言文字之外,进入初中,也可继续临摹,但是,不是像小学选取他人优秀作文片段适当用进自己的作文,而是临摹写作技巧。

还是列举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为例。这篇课文的表达上用了长短句的方式,使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大量运用了对偶的写法,就整篇文章来讲,又是采用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所以,在这节课结束以后,我充分利用了教材,让学生仿写《散步》。不是仿写内容,而是充分运用长短句、对偶句、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重新选择主题进行创作。学生也因为从未接触过这样的临摹方法,很感兴趣。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文。例如《旅行》、《跳绳》、《画画》等。真切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一改小学写作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三)听说思维能力的培养

说话是作文的先导,是作文的起步。俗话说:“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有神。”因此,作文教学应特别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在课文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口头表达,并且要求能表达准确、思路清晰、具体生动。只有这样反复要求、反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才能提升,相应的,写作之前的“腹稿”才能迅速完成。

采用“三步式”的评改模式。

小学低年级及中年级作文批改多为“学生作,教师改”,这是基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这样的“精批细改”式作文教学模式,对于班额大、数量多的现状,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学生取得写作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小学高年级开始尝试多种批改模式,比如:面批、自批、互批、层批、展批,但往往是单一的方式,与“全批全改”各有优劣。

进入初中,我们当大力倡导“三步式”作文批改方式,即:第一步学生自改,第二步学生互批和小组批改,第三步教师复批、总结、点评。这样,对于学生“随意作文而不修改”的习惯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扬长补短,还能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最后还能得到老师的赞赏或者鼓励。

总之,小升初语文作文衔接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我们还要斟酌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地进行作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这堂语文课走得更稳更有效!◇

(注:本文系2014—2015年度巴南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衔接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元代 黄公望 《为张伯雨画仙山图》

[1] 丁亚燕.让作文插上创新的翅膀《中小学作文教学》[M],海南教育出版社.

[2] 叶圣陶.叶圣陶教你学作文[M].吉林出版集团.

[3]何捷.写作可以这么做——小学高年级“创意片段写作训练”举要[J].2013,(06).

[4]曹广银.引领学生步入作文殿堂[J].《作文教学与研究》,2013,(101).

[5]覃敏学.初中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积累[J].《写作导引》,2008,(10).

猜你喜欢
走路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会走路的蛋
宝宝学走路
会走路的树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