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提升边缘学生自我效能

2017-05-15 06:32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程景红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梯度边缘效能

□文/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 程景红

“三人行”提升边缘学生自我效能

□文/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 程景红

边缘学生自我效能感低阻碍了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建立“三人行”小组合作模式,设计作业和学习目标等梯度,营造良好的小组评比氛围,积极暗示和合理归因,从而找到提升边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达到促人人自信、建均衡向上的班集体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中的边缘生现象

在小组合作中边缘学生大致分两类:一类属于自我边缘化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往往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以听为主,不愿主动参与。另一类是被教师和同学嫌弃的学生,他们不是学习困难的后进生,就是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从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可知,处于“劣势”方的学生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加重边缘化趋势,阻碍了“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发展。

二、边缘学生自我效能感低成因初探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班级边缘学生现状,2013年4月笔者申请了沙区教师成长课题“小组学习中提升边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并成功立项,在一年多的研究中,笔者发现边缘学生效能感低跟家庭教育环境、性格、失败体验、不当的教师评价和小组评比氛围有关。

三、解决途径

(一)建“三人行”小组合作模式

1.合理分组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实行“三人”小组,是因为传统的二人组太单薄,交流不够充分,而三人以上的合作小组,对于低段孩子来说,管理有难度,合作时效性降低,发言机会少,交流往往流于形式。

“三人组”不是随意搭配,也不是仅仅与成绩的好坏挂钩,而是兼顾了成绩、习惯、课堂参与度、性格、语言组织能力等多方面,采用高中低三个层次有机组合。左边1号是有待提升的“边缘生”,中间2号是综合起来较好的“小老师”,右边是中等生。这样以中间“小老师”为核心的“三人行”合作小组的建立,让边缘孩子不再是孤军作战,而是有后盾的团队协作。且“小老师”在中间的“三人行”小组模式,能随时监控、帮扶,每个人发言机会多,参与度高,避免“不合作”现象的出现。

2.任务驱动

为防止合作流于形式,应给“三人行”小组每个成员明确分工,2号小老师主要负责主持、协调组内的交流和解决3号也不能解决的问题,3号主要是发现问题、随时纠错、发表见解、做出评价。如在平时的生字词检查中,2号与3号共同检查1号自学的情况并做出评价,然后2号抽查3号部分字词并请1号做出评价。这样人人有事可干,而且自己是组内缺一不可的人,这种存在感和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假合作”成为泡影,增强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3.评价激励

(1)比的原则:

“比的不是聪明,是勤奋;比的不是基础,是进步;比的不单是个人,更是全组”。

(2)比的范围

包括:学业成绩、进步幅度、认真倾听、用心学习、团结合作、谦让宽容、自信展示等。

(3)评比形式

评比采用团队评估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单纯捆绑式评价让优生难以扬长而憎恨边缘生的恶性循环。边缘学生不再是被嫌弃的“拖尾巴根”,而是小组进步的机会。同时边缘学生因自己的点滴进步而为小组挣得星星,他们不仅体验到了成功乐趣,也得到了组内同学的认可,从而提升了自我效能感。

(4)奖励方式(班级特色表扬信+1)

指一个“小愿望”或者一个“小礼物”。我们班设计了背面印有集体照的班级特色表扬信(含个人和团队两种),同时获得表扬信的个人或者小组还可以实现一个小愿望,如使用彩色粉笔;帮老师收发作业;享有拖地的权利;在书柜自由选书读20分钟等;或者领取一份小礼物,如铅笔、橡皮、直尺等。

(二)梯度设计策略

1.家校联动,设计梯度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通过家校沟通,形成对孩子的合理期待,确立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如:

学生姓名近期目标学期目标颜某某敢上台,敢发言,不说“我笨”小组内能正常交流夏某某声音大点,让一半的学生听到声音洪亮,能全班交流连某某每天认识两个字,会写一个字突破及格线刘某某课堂上不大声吵闹影响其他人约束自己,交一个好朋友

具体、明确、好衡量、易达标的近期目标实现后,及时当众评价并加★,收集满10颗★,就可以获得班级特色“表扬信”,并实现一个小愿望。不断提升近期目标,奏响了学生成长的旋律。成功的体验促进了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不断体验成功会使人建立稳定的自我效能感。

2.设计“三人行”梯度合作模式

“三人行”合作模式不光对各小组成员的组成有层次和分工不同,在对各成员的要求上也有梯度。如生字词检查时,对1号是逐一检查,而对三号是抽查部分。又如在表达方面的要求是1号敢表达,3号能表达,2号会表达。

3.作业的梯度设计

每个班学生都有差异,作业的设计就应使边缘学生不至于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又要让优等生真正“吃饱喝足”。如我班名为《足迹》的家校联系册上的“积累”部分,对小组成员2、3号要求是“阅读课外书籍并积累好词句”,而对1号的要求是“鼓励阅读课外书籍,也可直接积累课文好词句”。

(三)积极暗示、合理归因策略

鼓励学生自我积极暗示,如把“我很棒”“我努力就会进步”“我行”之类简短、有力的话语挂在嘴边,并边说边想象成功体验,让积极的暗示形成习惯。

同时,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如利用每个语文园地后面的“展示台”,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写字比赛”“争当优秀小导游”,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手工制作、“绘画日记”、书签制作、树叶贴画、“成语分享会”等,提高效能感。

四、成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班上学生,特别是原来自我效能感低的边缘学生不仅成绩提高了,更自信了、融入度增强了,小组合作技能也得到培养,促进了班级均衡发展。如学习成绩边缘的后进生连某某,由入学时的0分跨域了及格,并突破了90分,我班的优生与平均分也因此位居年级之首。

极不自信的颜某某也由刚入学爱睡觉,不敢上台“自我介绍”,只一个劲说“我笨,我不得行”。转变成一个热心助人、小手高举的女生。

行为习惯边缘的刘某某是入学时最让我头疼的孩子,他会因为名字里没有整体认读音节而在课堂上吵闹推倒桌椅,他也会故意欺负女生只因他不怕女生,似乎他总和班规校纪唱反调,人人避而远之。如今的他懂得约束自己,也有了两个要好的朋友,在合作中还能善意地为同桌纠错。这些都是效能感提高带给他们的好处。

我想在我们的心目中要有边缘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边缘学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边缘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他们不再边缘,也才可能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猜你喜欢
梯度边缘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