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之道(双语加油站)

2017-05-16 09:03
环球时报 2017-05-16
关键词:译法术语话语权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确立,从战略层面看,仰仗的是综合国力的提升;但在战术层面则有赖于公共外交一丝不苟、字斟句酌的“工匠精神”。语言翻译在国际交流中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国之大事”。

对外传播,“简洁”是灵魂。过去,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中医在向国际推广过程中,就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穴位”的简化就是例证。中医采用了世界通用、最简单的语言——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肺经用“P”代表,肺经的11个穴位分别是“P1”至“P11”。可谓对外传播中“简化”的经典之作。

中译外过程中,贬义词似乎如影随形,一不留神就会“自找难看”。“白象”电池、“蝴蝶”缝纫机在欧美销路长期受阻,这两个词在英文中分别有“无用的累赘”和“轻浮的人”之义。作为一家涉外星级宾馆,“上海航友宾馆”中的“航友”拼音“HangYou”在英语中恰是“吊死你”。大的方面而言,以前将宣传部门的“宣传”译成“Propaganda”,但该词有“不择手段、欺骗”之意,应采用中性的“publicity”才妥。

在外宣工作中,正确的翻译严重滞后于现实,这一局面亟待打破。2015年8月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事关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抗战”这一关键词,两种规范译法才姗姗来迟。一是“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resis⁃tance”(反抗)包含着非常正面的内涵,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译为“theChinesePeople'sWarofResis⁃tanceagainstJapaneseAg⁃gression”后,国外读者便可明晰谁是侵略者、谁是正义方。这一术语与其他同盟国长期使用的术语相同,有利于在国际社会强化中国作为同盟国重要成员、维护世界正义力量的形象。二是“counter-Japanese”。此译法既能表明对方的行为发生在先、己方行为具有应对性质,也能表明抗击的对象是侵略行为,而非日本民族。此前,“抗日”一直被误译成“anti-Japanese”。这一译法只意味着“反对日本”“反对日本人”,并未包含“侵略”等信息。而且,英文前缀“an⁃ti-”(即“反”)后加上民族或人民构成的复合词,常常与非理性的、情绪化事件或行为搭配。这一译法容易使国外读者产生误解,会把所有与此相关的表述都理解为“反对日本人”,而不是正义的“反抗侵略”的活动。▲

(本栏目供稿:陈效卫)

猜你喜欢
译法术语话语权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第三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话语权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