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慈善新理念对策研究

2017-05-16 19:19黄凤凤王祎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慈善法对策

黄凤凤 王祎婕

摘 要 慈善法的出台,有力地引领、规范、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但是我国目前个人、学校、国家和社会在慈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培养“知善意,明善行”新个人、建立“促善行善”新校园、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新格局对慈善事业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慈善法 慈善新理念 对策

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9月1日施行。慈善法出台了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弘扬慈善文化、提高政府公信力等促进措施和监督管理措施,规范了有关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等内容,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将有力地引领、规范、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但是,由于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传统慈善观念根深蒂固、慈善机构运行机制不尽合理等原因,目前还存在个人慈善观念落后;学校慈善开展形式单一;国家和社会监管力度不强等现状。为此,本文从个人、学校、国家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培养“知善意,明善行”新个人

我国目前个人在慈善理念认知方面存在片面性,对慈善新理念的内涵没有深入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慈善理念上;在慈善行为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参与慈善活动的频率不稳定等。为此需要对个体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将慈善核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1.1加强自主意识,树立正确观念,切勿攀比和从众

个人需要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形式,摒弃“自私自利,追求功利”的思想观念,树立“相互尊重,平等兼爱”的慈善新理念,增强践行慈善新理念的自觉性,避免受舆论组织压力、个人名望形象和从众心理的牵制,形成自主意识,从而提高思想动机的纯洁性。

1.2积极参与,量力而行,由此及彼

首先,要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例如: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公开募捐等;其次,在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量力而行;最后,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注重用人格力量和模范行为感染、影响更多的人投身到慈善事业中来,做到由此及彼,共同推动慈善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公民作为未来社会的后续力量,其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都影响和制约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培养“知善意,明善行”新个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建立“促善行善”新校园

就学校层面来看,部分学校对慈善开展重视不够,对学生慈善团体管理不到位,总体呈现出“慈善活动单一、参与兴致不高”的局面。为此需要在课程教学和社团活动等方面加强管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充满活力。

2.1开设慈善课程,灌输慈善理念

学校需要增设有关慈善教育的新课程,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慈善发展历程、懂得当前慈善现状、学习其他国家慈善立法与慈善管理等相关知识,从而将慈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校园慈善的开展。

2.2增加慈善活动,丰富活动形式

学校需要增加活动的数量、提高活动的质量,比如开展以纪念日为主题的慈善拍卖、慈善表演、慈善捐赠,实施“暖冬计划”、“扶苗计划”等,助推蕴藏在学生中的慈善热情竞相迸发,激励慈善行为,提升慈善效果,促进更多成员投身慈善活动。

2.3校园慈善团体专业化、组织化

首先,学校要把慈善法的学习培训放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全面部署。采取领导班子集体学,职能部门深入学的措施,做到社团全体成员人人皆知、职能部门人员熟练运用。其次,通过提供场地和资金等多种形式进行支持,营造师生共同领导、共同参与的氛围。最后,要对团体进行管理和监督,以提高其组织能力和专业水平。

3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新格局

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从以往领导者、策划者的角色转变为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使社会慈善事业从政府严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学习国外慈善法制建设和立法经验,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新格局,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3.1管理和监督慈善组织或机构

慈善法已经明确规定了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措施和程序,各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运用好审计监察等监管手段;建立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健全慈善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3.2学习国外慈善经验

英法国家在慈善方面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值得借鉴和学习,具体包括:宽容的慈善法理念、宽松的慈善政策环境;灵活判决处理慈善问题;与时俱进,创造性进行慈善立法改革;慈善立法较强的可操作性等。将这些优秀的经验和措施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从而转化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全民参与

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慈善法、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把慈善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把握其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慈善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 张奇林.《慈善法》与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江淮论坛,2016(04):10-15.

[2] 李立國. 积极组织实施慈善法 开创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民政,2016(13):17-22+25.

[3] 郭维江. 关于提高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6(06):25-26.

[4] 张家华.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5] 张奇林. 美国的慈善立法及其启示[J].法学评论,2007(04):99-106.

猜你喜欢
慈善法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罗源县凤山诗社吟友盛赞《慈善法》
采取改革创新的方法宣传实施《慈善法》
《慈善法》视阈下“互联网+慈善”模式探究
《慈善法》公益信託盤活千億資金
目前《慈善法》规制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