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地理创新教学

2017-05-16 09:31张翠贤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张翠贤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在于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探索初中地理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初中地理创新性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接或间接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材料,让学生置身于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去感知,去体验,去触景生情,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可借用色彩鲜明的挂图、画片、图表等形式再现地理课内容,也可运用幻灯、录音等电教手段再现情景,使学生心旷神怡。例如,我在教学“宝岛台湾”一内容时,创设了旅游情境:课前,我绘制了台湾名胜和日月潭风光的幻灯片,录下了列车奔驰的轰鸣声。课堂上,我打开录放机,那熟悉的火车汽笛声、节奏明快的车轮声立刻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随着磁带的转动、幻灯的放映,我首先进入角色,以列车员的口吻开始讲课:听,汽笛长鸣,列车飞奔,我们的旅行生活开始了。各位旅客,本次列车是由台南开往台北方向去的36次特别快车。现在,列车正从台南平原向台北奔驰……教室成了“车厢”,学生成了“旅客”。角色的变换,情境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和强化。他们兴致勃勃、入情入境地跟着老师一块儿饱览了台湾的美丽河山。

二、树立角色意识

传统教育造成了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我们说课堂确需要纪律,但同纪律相比,课堂气氛更加重要。新课程下的教学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朋友。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与交往的关系。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顾问、朋友、伙伴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广泛合作,积极沟通,使学生之间在共同学习中共享学习经验,达到“双赢”、双受益。

三、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常以教师的“讲”为主,实行满堂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了,作为一位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把问题留给学生去解答、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应该尊重没个学生的个性,营造一个民主、活跃的氛围,进行培养出学生的好学心理。这种方法一般采用“问题式”。 例如,在讲述“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时,不是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归纳总结,怎样让学生去总结出这些规律呢?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提出问题1:观察南北两个半球从低纬向两极气温有何变化?问题2: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气温有什么不同?依次提出,问题3问题4,让学生观察,去发现,学生不难发现:低纬区气温高些,高纬区及两极地区气温低些;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在夏冬季节的不同,从而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的是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去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这要求教学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优势及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强化语言表达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五、发挥学生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好宏观调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风尚,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积极打造生动课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形成主動学习的态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杜绝“撒手不管”现象发生,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及学生要做好反思教学及学习成果工作,课堂反思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测反思教师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透彻的地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新课程新理念,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是课改的关键。初中地理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重塑教师自身形象,励练创新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