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工匠精神,做育人先锋
——访“全国技术能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周树强

2017-05-16 09:46刘晓波,陈琳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4期
关键词:参赛者实训室航空

扬工匠精神,做育人先锋
——访“全国技术能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周树强

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里,有一支“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扎根在教学第一线,秉承“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航空精神和“精益求精、严慎细实”工作作风,锻造自己,培育人才,书写着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 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周树强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教师,除了能把理论讲得深入浅出以外,还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带领学生‘真刀真枪’地操作。”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实训基地里,记者见到了周树强本人。他正站在一台机床前,穿着蓝色实训服,带着学生一起操作设备。

在2016年11月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中,周树强一鸣惊人,成功摘夺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项目(以下简称“数维”)教师组第一名,并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比赛时:感觉比高考还紧张

“感觉比参加高考还紧张。”回忆起比赛时的心情,周树强告诉记者。据他介绍,比赛给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过程性评分,参赛者每完成一项任务,考官现场给出是否得分,对参赛者心态影响极大;另一种是总体评价,在比赛整体结束时,考官给出综合得分。

▲ 周树强与学生一起操作设备

▲ 周树强授课现场

比赛时间为6个小时,共包括12个任务。也就是说,参赛者要在360分钟内完成12个数维任务。仅从比赛时间来看,赛制安排时间很长,但从任务量来说,比赛时间又特别紧张,对参赛者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

周树强回忆,做完“软件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个任务时,裁判当场评判,某个环节失误没有得分。“知道发生失误后,还是很紧张。”关键时刻,周树强及时调整心态,尽量不受失误影响,专心完成了剩余任务。

比赛争分夺秒,又不知道其他选手的情况,紧张感可想而知。赛后,周树强得知,基本没有一个参赛选手完全做完所有任务。赛制的设置依据之一就是要让参赛者在紧张的时间和氛围中突破自己。

好在周树强平日积淀深厚,操作熟练,比赛时又能积极调整心态,最终完成了绝大部分任务,其中“激光干涉仪应用”和“球杆仪应用”两个任务还获得了满分。

比赛前:白天上课,课后实训

在第一名光环的背后,是十余年的坚守与付出。

2005年,周树强入学成航,就读数控技术专业,主攻加工方向。2008年,他留校任教。2012年,成航成立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研室,周树强很感兴趣,觉得数控技术维修方向也可以尝试。于是,在主攻加工方向7年之后,他转向了维修方向。

坚持动手、不断思考、对新领域保持兴趣,周树强默默坚持了十多年。

2016年9月,周树强在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中获得四川省第一名,拿下四川唯一一个进入全国决赛的名额。之后,是长达两个多月的艰苦训练。

在数控实训室,周树强指着一台数控机床告诉记者,就是这台机器,陪他走过了两个月辛苦艰难的自我训练之路。“白天上课,课后就在实训室训练。”周树强回忆,全国决赛提前给了样题,但样题广泛又苛刻,不好针对性准备,只能全面训练,强度很大。

每天上完课,周树强就来到实训室自己训练自己。10月气温开始转凉,夜凉如水。他常常在空旷的实训室待到午夜甚至凌晨,没有人作陪,只有数十台冰冷的数控机床为伴。就这样,每天实操训练,每天总结分析,两个月风雨无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全国决赛赛场上,十余年的厚积薄发,艰苦卓绝的集中训练,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使得周树强最终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教师组第一名。

比赛后:夺冠有点意外,要更重视比赛的价值

“比赛结束后,觉得自己发挥不错,获得前几名应该没问题。”周树强坦言获得第一名有点意外,刚知道结果时内心还是有些激动。但他很快平静下来,开始总结比赛的意义。

“我对参加比赛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直观的理解。”周树强说,经过此次比赛,自己的理论、实践和情绪调节能力都得到了训练,个人专业综合能力也有很大提升。此外,有了比赛经验,他更清楚比赛对参赛者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在指导学生参赛时也更有针对性,平时讲课也更清楚重点,收获非常大。

“数控的学生参加比赛,能力也会获得提升。”推己及人,周树强认为,数控属于技术类专业,学生平时就需要多动手多练习。在日常积累的基础上,如果能够结合比赛进行训练,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赛前,学生需要参加集中训练和选拔。不论是否能够取得名次,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抗压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此外,用人单位对学生参与比赛项目也非常重视,如果能多参加比赛,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会提升。因此,周树强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多参加比赛,通过比赛锻炼、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目前,周树强正带领学生团队为一个数控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备战,向着新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刘晓波

本刊记者 陈琳

猜你喜欢
参赛者实训室航空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劝退马拉松参赛者
害我受伤的小石头
追光花园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