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理论探究

2017-05-17 18:17张文绍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张文绍

摘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这其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是重要的一方面。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有义务和责任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工匠精神可以为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高精神支撑。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可以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奠定人才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理论探究

劳动者是推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国家积极倡导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消费者宁愿花更多的钱买质量好的产品,也不愿花更少的钱买便宜、质量一般的产品。

一、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敬业精神

工匠树立责任感和进取心,培养勤奋、执着的工作态度,努力成为本行业的顶尖人才;时刻保持对专业领域的高度热情,并积极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刻苦钻研,不断进步。

2.职业态度

工匠重视细节,对产品的品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细节处精益求精,为了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不惜一遍又一遍加工,不计较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真正体现了于细微处见精神。

3.创新精神

工匠追求极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创新的体现。挑战自我、敢于创新才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所在。在当今社会,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道。工匠们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可以让企业的产品不断抢占和扩大市场,从而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二、工匠精神回归的必然性

在打造精美工艺品时,古人无不将其工匠精神注入其中,使一个个作品栩栩如生、富有灵魂。我们无不惊叹于那些作品的巧夺天工,而这正是得益于工匠精神的孜孜追求。但在当前,部分企业家不注重产品的品质,一味地追求快速赚钱,导致产品质量低劣,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所以在新常态下,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工艺,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回归。

1.消费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以前简单、批量化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产品个性化和艺术化的多元化消费要求。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细节和质量,他们宁愿花费更多的钱买有个性、质量好的产品,而不愿意买材质简单、价格低廉的产品。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学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工匠精神的回归已经迫在眉睫。

2.制造阶段的变化

制造业是工业的支柱。虽然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但是制造业依然处于生产链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利润微薄,用极大的资源投入来换取不多的利润,既浪费资源,又影响环境。所以,低端粗加工与当前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所以,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出科技含量高、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因此,自主创新的实现需要工匠精神。

三、宣传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国内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大致离不开“精益求精”“始终如一”这几个词。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社会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实质上源于人们对当前生活信任的缺失。

1.工匠精神是经济质量提升的需要

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是先进制造业国家精神层面的重要标志。纵观发达国家,其产品质量受到国际市场的一致认可的原因是其产品做工精细,细节之处体现完美。而深层原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理念深入人心,从业人员具有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工人们力求制作出精细、完美的产品,严禁产出粗制滥造的低劣产品。对于他们而言,即便是十分不起眼的工作也要力求做得完美。这在本质上是职业精神教育的价值体现。所以我国若要实现制造業的提升和转型,对工匠精神的价值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2.工匠精神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需要

当今大部分企业对就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学会为人处世,要有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态度等精神品质。职业技能、知识等可以在步入职场后慢慢学习掌握,但是职业精神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

四、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可行性

1.通过思政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和创新创业课是直接改造学生的思想课。在讲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时,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成功人士讲座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境界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基本知识点,还要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价值与作用,要使其理解发扬工匠精神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快速成才。在工匠精神专业人才短缺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把职业道德观念融入思政教学课程的全过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工匠精神教育,把专注、创新、严谨、责任等思想观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匠意识。

2.通过专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

学生的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技能,也包括专业精神。因此,专业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利用专业课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其工匠精神。专业精神的养成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就业、择业时给用人单位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专业课在考核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专业精神的考核,将专业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考核考评之中,用量化、细化的考核细则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训课的机会,对学生的专业精神进行全方位的引导教育,通过实训作品的评比,结合工匠精神有关知识点,介绍优秀的实训作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通过工匠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形成以专业教育为切入点、以工匠精神教育为辅助的专业教学体系。工匠精神是高级技工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成为培养工匠大师的摇篮。就未来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应将培育工匠精神的教育问题纳入专业课当中,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3.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工匠精神

学校应加强人文宣传教育,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明白和理解缺乏工匠精神的必要性,通过不断强化,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开展技能比武、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精益求精的理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借此推动工匠精神理念的进一步传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工匠精神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亮点。培养大国工匠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所以,学校必须坚持创新,让工匠精神成为高职学生的共识,使其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在今后的就业岗位上践行这一理念。

4.抓住校企合作的机遇,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应当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出发点,在实训工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督促学生自觉学习企业能工巧匠身上执着、敬业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工匠精神的塑造。

5.借助现代学徒制铸就工匠精神

优秀的技术工人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也会向其讲解学习技能的规矩。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计划当中,不论是在通识课还是专业课中,都要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努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匠。高职院校要以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培养为契机,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现代学徒制制度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工匠精神不管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

五、结语

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培育和塑造新一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完成这一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路远.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6(8):168.

[3]姬颖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徐吉贵.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養[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

[5]范迪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6]纪顺源.论高职院校“静”文化的缺失与回归[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7]杨似君.探讨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好家长,2016(47).

[8]王晋,颜浩龙.“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44).

[9]徐晓梅.“工匠精神”融入扬州地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新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