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化就业指导视野下理工科类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初探

2017-05-17 00:06吴相森任峰饶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全程化职业发展就业指导

吴相森+任峰+饶莉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职位供需不匹配与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完善使得理工科院校研究生就业问题开始显现。本文通过调研北京化工大学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状况,深入分析理工科类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就业服务模式创新和就业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完善和改进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全程化;就业指导;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01-04

一、引言

笔者所在学校理工科专业共有在校研究生4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0余人,项目团队面向北京化工大学理工科专业各年级在读研究生,以微信问卷方式展开调查,最终提交问卷889份,有效问卷863份(有效率97.07%)。作为描述性研究,本次调查覆盖面广,抽样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基本可以反映本校理工科类研究生择业、就业基本情况。

通过Spss软件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校研究生能够认识到在就业共过程中将要面对的困难,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多数研究生对自身的定位依旧不明确。受到社会原因、高校原因和自身原因的多重影响,大部分研究生在短期具体目标(住房、工资、工作地点等)和长远目标(职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的权衡中,更加重视工短期的具体目标[1]。经过调研分析,笔者对影响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做了详细归纳,在全程化就业指导视野下,从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就业服务模式创新和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完善和改进研究生就业指导重点工作。

二、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困难成因分析

经过调研分析后,笔者得出,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2]:

1.社会原因。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步入稳定发展的新常态阶段。产业升级、生产方式由粗犷型到集约型开始转变,除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以外,大部分地区企业招聘人才主要以技术性、生产性的岗位为主,高层次人才的岗位需求有限。不断增长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成为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3]。

2.高校原因。除社会大环境因素外,社会对理工科类研究生的需求与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不一致、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工科类院校研究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首先,高校对研究生就业工作不够重视。大多数高校单纯地认为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无须就业指导与辅导,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放在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上。研究生在本科阶段重点在于学业发展,关注就业方面的指导不够系统,再加上理工科研究生长期专注于科研,缺少求职经历,对就业政策、就业能力提升的需求把握不到位,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其次,高校缺乏系统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与管理。研究生对就业行业把握存在的困惑,对职业发展存在的疑问,缺少职业规划的能力和意识,对如何将自身的专业实力与职业发展和谐匹配等问题均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答疑解惑。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单纯地停留在基本的服务层面,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实用性。同时高校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一定程度上脱节。在理工科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更偏重于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造诣和科研技能,而对研究生工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指导较少,对学生就业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偏低。最后,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不完善。目前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的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一方面,面向研究生群体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高校较少,笔者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发现,很多高校没有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即使已经开设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高校,也只是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课程效果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建设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研究生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往往是研究生辅导员或者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老师兼任,师资力量薄弱,授课教师在实践经验、专业背景方面相对缺乏。二是研究生就业指导课课程设置与研究生在校期间各个阶段的需求不匹配,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未能贴合研究生的特点,间接造成课程教学效果无法保障,研究生课程接受程度降低,在研究生创业教育方面也缺乏指导。

3.自身原因。理工科类研究生缺乏就业经验与技能、职业规划能力弱、择业心理困扰多成为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困难的自身原因。(1)理工科研究生就业观念落后。研究生经过前后7年或更长时间的精英式教育,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是根深蒂固,认定自己应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较为功利,重薪资、重名响、重地域。研究生由于优越感较强,常常眼高手低,认为自己学历水平比本科生高,专业能力比本科生强,工作待遇及发展机会就要比本科生高、比本科生多,真正面临选择时,他们往往因期望值与现实不符,而犹豫不决[4]。因此,理工科研究生就业难与研究生群体的就业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理工科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弱。读研的本科生中,一部分人将研究生学历当作就业的敲门砖,一部分人是为避开庞大的就业浪潮而考研,一部分人则是抱着考上了就继续读的心态,他们中多数人并不明确读研的目的,看不清自己的竞争优势,不了解自己可选的就业方向,对未来发展十分茫然。因此,他们在读研期间,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于学术研究与科研项目上,被动地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刻板地应付毕业要求,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升。(2)理工科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心理困扰较多。无论是社会舆论环境、亲友家人期待、自身的高期望值都在很大程度上對研究生择业过程产生不良影响,致使研究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理工类研究生出于对专业的认可度或者兴趣不高,期望转行或者从事专业之外的工作,以至于多年的专业学习成为就业择业的一种“束缚”,影响研究生做出理性选择。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意向选择上的非理性已经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5]。

三、全程化就业指导视野下,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指导重点工作

1.就业指导体系建立。目前,高校中关于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体系还不完善,就业工作的落脚点通常是就业率,无法真正全面地反映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性。同时,研究生专业性强,不同的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不同,就业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研究生进行的就业指导上需要体现差异性。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应成立主管校领导、究生就业指导中心、基层单位和研究生指导教师四级联动的就业指导管理体系[6],如图1所示。主管校领导负责就业人力、物力的全面统筹;研究生就业指导部门负责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发布,就业市场的开拓;基层单位和指导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对研究生的就业工作开展针对性的指导。

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切实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支专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在专兼职工作团队,是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积极为研究生就业指导教师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专业的业务培训。真正从业务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育人等方面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能力,增强指导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构建就业能力的年级化差异化辅导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研究生就业指导需求,充分调研,合理布局构建差异化的辅导模式,如图2所示。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主要以生涯规划的适应性教育为主,建立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概念,找出差距,引导研究生不断去完善、提升个人能力,帮助研究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完成初步职业定位;针对二年级研究生主要以认知教育为主,二年级是理工科研究生集中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指导,全面开展研究生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就业素质;针对三年级研究生主要以全方位的专业就业指导为主,通过课程提升就业能力,把握就业技巧,尽可能地让研究生做好充分准备进行面试[7]。

2.就业服务模式创新。现有研究生就业指导模式以讲座、实习、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学校就业网站宣传教育为主。调研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积累值得借鉴的做法。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式”模式注重培养科研能力,“专业化”模式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学式”模式以授课为主,不重视研究能力培养,“协作式”模式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德国注意把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及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呈现研究型、教学型和应用型并存交融的多样化趋势。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形成了以项目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应用型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韩国研究生教育的“智力工程”包括重点地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生学院,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的技术和人才,重点地建设一批优秀的地方大学,加强地方高校的竞争力,提倡和鼓励大学教育机构广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面对新形势,应积极探索、创新研究生就业服务模式[8]。(1)“校企共建”模式。搭建学校和企业长效互动交流平台,共建企业俱乐部,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高校邀请相关企业进校开设讲座,讲授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用人理念、人才选拔机制、入职技能及面试礼仪等,帮助学生实习实践,做好职业规划。另外,利用社会实践实习的机会,高校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鼓励毕业生“走出去”,实地参观考察企业或参与就业实习,调动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9]。(2)“校友帮扶”新模式。校友资源对研究生的就业工作尤为重要。通过成立就业服务帮扶社团,多方面采集就业信息,建立不同专业领域校友就业信息数据库,为研究生提供有专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3)网络指导新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校園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传播工作,建立用人单位岗位信息和毕业生就业求职需求的联系,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就业指导服务,发布就业信息,不断增强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结合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开设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保障。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把握研究生的群体特点。新生入学阶段(一年级)是“自我探索,重新定位”的阶段,研究生从学业目标、个人规划等方面重新思考;低年级阶段(二年级)是“专业研究,渴望交流”的阶段,研究生阶段学业目标确立后,研究生有意愿寻求各种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来服务自己的专业研究和个人发展目标;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则是“求职技巧,就业升华”的阶段,研究生希望自己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业目标、职业规划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职业选择得到实现。通过把握研究生不同阶段的现实需求,进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成立专门的教学组织机构、组建专门的教学师资队伍、安排专门的教学课时等措施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使之成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目标定位上,可以由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与就业工作管理服务部门协同,通过对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重整,将思想教育目标与就业工作目标有效结合起来,推动课程建设发展。同时,我们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还可以面向全体研究生开发创新创业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通过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为正在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理论、师资、场地和资金支持等服务,促进研究生创业实践与创业教学有效互动。此外,还可以指导研究生通过导师科研成果项目推广加团队运营模式或者校企合作方式,引领研究生加强科技创新实践,推动创业就业,全面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全方位服务研究生发展[10]。

四、结束语

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事关社会的发展稳定,事关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体现。根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的770万人中,研究生数量超过了55万人。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该树立“全程化”的就业工作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就业工作机制,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指导模式,培育良好的就业育人环境,精心设计就业指导内容,发挥就业育人功能,引导研究生科学的自我评价、自我认知,志存高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參考文献:

[1]罗伟,等.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就业观调查及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77-82.

[2]李孟,等.基于工科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的研究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6,(18):187-188-190.

[3]韩惠茹.H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系统分析和对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4]李丽丹.关于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8):191-193.

[5]蒋麓.高校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126-128.

[6]郭艳文,等.试论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0):143-144.

[7]邱建东.构建三大体系促进研究生就业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63-66.

[8]徐杰,等.研究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以成都市部分在读研究生调查为例[J].教育科研,2014,(11):66-68.

[9]张小帆.基于育人功能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探究[J].职业,2015,(6):136-136.

[10]易晖,等.关于加强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6,(12):105-106.

A Study of Career Development System for Postgraduate in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ole-process Employment Guidance

WU Xiang-sen,REN Feng,RAO L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cultivating high level applied talents . With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changing of social demand,the supply of postgraduates in the employment market begins to exceed its demand,which leads to some employment problems.Therefore,this thesis will provid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by research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analyzing their problems in seeking jobs.

Key words:whole-process;employment guidance;career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全程化职业发展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