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

2017-05-17 21:32赵永跃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中职语文浅析

赵永跃

摘 要 教师在对《陈情表》进行多元化解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度解读和取悦解读,这是要不得的,如何进行正确的解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解读要遵从文本的本质,依据史实。二是解读要体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三是解读要关注学情,并且要符合大众主流价值观。只有这样的解读才能最大程度的符合教学要求。

关键词 浅析 中职语文 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前些日子,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次关于《陈情表》的文本解读活动,各位同仁对文本的解读一改过去的唯教参论,进行了多元化解读,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与大家交流之后,仔细回想解读的内容,总觉得有一些解读不是很妥贴,出现了一些过度解读和取悦解读,这样的解读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没有好处,反而造成学生的偏离文本,对于教学没有任何益处。

例如有的教师认为李密写的孝情是虚情假意,认为李密为了自己的名节,假托孝情达到自己不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对蜀汉尽忠尽节的声誉。有的说李密所写之情是矫情,将《陈情表》看成是李密的处世哲学,李密懂得变通,懂得不作无谓的牺牲,懂得如何在乱世求生存求保全家人甚而求发展。不要将《陈情表》当成至真至性的文章来读。有的观点认为李密所写之“情”更偏向于“事情”“实情”而非“感情”,其孝情只是作者在尷尬处境中智慧行文时凭借的一种手段而已。认为李密辞不就职有三种原因:一是李密确实有一个需要供养的祖母刘氏;二是李密是蜀汉旧臣,有怀旧思想,对于晋灭蜀汉有些不服气;三是李密认为做官如履薄冰,晋朝刚刚成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

究竟应该怎样对《陈情表》进行有效多元的解读,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认为还是要要基于学情,还要体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并且要符合大众主流价值观。

1解读要遵从文本的本质,依据史实

(1)《古文观止》中对《陈情表》的评语是“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2)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3)北宋大文豪苏轼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4)晋武帝信守诺言,李密走上为官之道。《晋书.李密传》中有言:“后刘终,服阕,复以冼马征至洛”。

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陈情表》写的是至孝之情,顺忠之心。文章能深深打动晋武帝的也是这一点。当然让晋武帝欣然接受李密的“辞不就职”还有别的原因,但孝情是主要的,这与当时晋武帝的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政思想是吻合的。《陈情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为孝道的典范,影响深远。

2解读要体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课堂上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到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就会让学生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不仅影响立德树人,还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解读出李密的虚情假意或矫情,就会让学生对古代的文人产生一些不好的印象,从而怀疑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怀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抱负。而当他看到史实的记载时,又该怎样去解读呢?我以为是不妥的。如果文本解读是为了出新出奇,这样的解读不要也罢。

3解读要关注学情,并且要符合大众主流价值观

例如学生在学习李密的《陈情表》时,对于古代关于忠孝了解不多,理解不够,体会不深,对古语说的“自古忠孝不得两全”更是难以理解,为什么尽忠就不能尽孝,尽孝就不得尽忠,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尽忠尽孝都是很遥远的事,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更是难以体会到尽忠尽孝的两难尽地。如何进行文本解读,这是需要教师进行课堂预设的。应从李密的悲情、孝情、归顺之情和尽忠之情进行解读,符合大众主流价值观,也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所以应该对悲情和孝情进行重点解读,因为学生对于悲情和孝情还是有所感触的,只要教师能调动起学生在生活中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父母抚养孩子的不易,就能感受的李密与祖母的相依为命,情感至深。有了孝情做基础,李密的一切言行皆顺理成章。

由此可见,教师抓住悲情、孝情、归顺之情,尽忠之情对文本进行解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更利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对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也是有好处的。文章以事动情,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千古一文,实在是实至名归。而一些脱离主流哗众取宠的个性解读让文章失去光彩,让人性蒙上阴影,让往圣情何以堪?

因此解读文本需要理论支撑,而不是心血来潮、别出心裁。不负责任的解读会误人害己,所以解读要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 王彬.古代散文鉴赏辞典[M].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

[2] 陈青.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现状及几点思考[A].课外语文,2015.

[3] 崔国明.文本解读的四大误区[J].中学语文教学,2006,(8):24- 26.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中职语文浅析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浅析“谯”字“酷烈”义
扶眉战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