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课堂目标制订的几点思考

2017-05-18 08:06巩煦云
甘肃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思考语文教学

巩煦云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目标;制订;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121—01

在工作中,常常会有这种现象,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会对于反复讲授的语文课掉以轻心。一篇文章摆在面前,自己没有教书育人的教学宗旨,没有确立整体的教学计划。一堂课下来,看似简单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心中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写法没有准确把握,对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悟和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更无感染和领悟,在美的文章中学生没法领悟感知体味美的情感,自然不会在生活中去实践它。那么,语文该如何体现语文的课堂目标和教学计划?应保留哪些原原本本语文的东西,又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呢?

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在语文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对语文学科有正确的情感和态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不应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之外,而要给予强调、重视,要做到激趣,激发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性,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一定要使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都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获得,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并时常保有这种习惯,慢慢地兴趣变为本能,学生的态度情感自然会发生变化。

二、落实语文工具性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学习目标的制订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学习目标的制订时,还应回归语文本质特征,在语文的范畴上,将“知识与能力”放在三维之首,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任务。教师要在平日教学课堂中培养有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只有熟练地把握教材,深入浅出地講授内容,学生才能消化课本知识,才能谈得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三、充分体现语文的语言表述以传递思想的作用

语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现在一些语文课堂却没有真正领会并落实它。课堂上只是一味地以学生的“听”为主,至始至终都在锻炼学生听讲的能力,锻炼教师滔滔不绝讲课的能力,而学生阅读,尤其是有声阅读少而又少,对文本理解反刍后学生自我观点的表述更在课堂上忽略而过。因为课文教师讲得过细,所以当课堂时间有限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述作用的“口语交际训练”等内容也就忽略过去了。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定要使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获得的,产生自我认识,丰富自己思想。课堂不追求唯一的答案和结论,允许不同的认识和体验,这样才不禁锢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形成自我的认识和判断。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影响整个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更能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在课堂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尤其是语文课堂,要借助课文中所选的那些生动形象、富有意境、思想深邃的文章,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不能讲得太扎实,无需对文章内容面面俱到。课堂要启发学生去思考,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只有思考,才会有灵感的火花,才会有创造的可能,再综合知识的储备,经验的积累,才会为创造力的产生提供可能。所以,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敢于发现、有所发现,勇于提问、表达自我,敢于批判、有所创新。

五、培养学生的精神气质,使之成为健全的人

中学生正从儿童逐渐向青少年过渡,他们的思维、知识、能力、心理在不断变化,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把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结合起来。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教给学生方法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感情修养。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涵,让优秀文章的美好情感感染滋润学生,使他们渴望和追求真善美;教师要加强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学习,倡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走进生活,树立对生命的珍惜、尊重与热爱。要让课堂成为不仅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成为展示学生个人素养、个性发展和能力成长的舞台。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思考语文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