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达成人才培养标准

2017-05-18 19:32毕进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毕进

摘要:科学、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是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直接导向。职业学校办学方向的调适、定位与根本任务的落实、推进,关键是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人才培养,制定有效教学计划,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达成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专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67-03

备受关注的技能大赛,引发了人们思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问题。科学、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成为技能大赛顺利推进、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直接导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职业学校办学方向的调适、定位与根本任务的落实、推进,关键是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人才培养,制定实施性有效教学计划,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达成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强化职校生整体素质,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以不断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贴近产业办专业,贴近专业办企业,贴近市场育人才,迫切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方法,以及深化知识与能力的内涵,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提升中职生整体素质,准确定位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人才培养标准是适应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与产业升级同步实施,突出培养以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这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当今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对人才培养的核心则须建立于理论素养之上的创造型人才,即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规格就是指培养出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文化、人格等标准,其核心问题是要通过提升中职生整体素质来实现的,整体素质主要包括:知识素质、技能素质、人文素质等。因此,科学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不但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方向,而且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执行都起着决定的作用,可以说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而,要达成这一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就必须着力处理好中职生培养过程中文化素养、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的结构比例调整问题,技能教学如何加强问题,以及如何立德树人问题,突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贴近岗位,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规范专业课程设置,开足开齐课程,充分利用实习实训设备,加强技能教学,不断调整和充实人才培养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方法与手段

中等職业学校要紧紧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紧扣“技术技能”、“高素质”、“技能型”这几个关键词,渗透到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转变办学思想,改革传统“重文化、轻技能”的“虚浮教育”模式;针对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专门力量,分别按照不同专业类别,着力于课程设置革新、资源开发、技能标准制定和课堂教学组织,以及职业思想养成;积极开展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等,切实放大技能大赛效应,以有利于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的有效达成。

(一)实施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立足实际,更新职教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导向,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调整和改革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实景体验教学等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试行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培养模式,创新顶岗实习方式,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深化课程改革,力求做到:遵循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强化德育课程;坚持降低难度突出实用性原则,优化文化课程;实施“三以一化”教学,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通过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二)开展技能大赛

可以说,技能大赛是“面向人人”的创新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落实技能大赛“四覆盖”、“四促进”的要求,形成全员参赛,层层比赛的局面。每校每年都要举办“技能节”,进一步促进技能大赛与技能考试相结合,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向社会集中展示专业技能的科技含量与创新智慧,围绕大赛要求,面向全体师生,整合专业课程,突出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性教学,想方设法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广泛创设和提供锻炼机会,整体提高中职生技能素质,达成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加强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教学规范是职业学校内涵提升的重要体现,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要强化教学管理,加大服务功能,加强教学过程的诊断与改进工作,逐步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压力传递的绩效责任制”,重构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力求在创高技能、创业实践、创新技术、创优素质、创意发展方面大做文章,不断提高管理绩效。鼓励教师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设置,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为改善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不断推进教学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立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与机制

攀升技能大赛品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成人才培养标准与规格,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建立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是人才培养的重心所在。

(一)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切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营造发展职业教育良好环境,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采取措施,运用各种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骨干职业学校硬件建设,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因此,培养一支专业理论强、实践动手硬、教学思想新、科研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极其重要的。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以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素质,重视名师培养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分期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实践培训,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技巧和实践经验,以改善教师的智能结构。开展专业技能达标,依托名师工作室深化校本教研,邀请企业技师团进校讲课,落实职业学校兼职教师20%编制政策,优化职业学校教师结构。

(三)加大职教科研力度

职业学校要广泛开展特色教研活动。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研活动。要立足课堂、面向现场,通过活动开展营造聚焦课堂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要普遍开展竞赛研究活动。以项目突破为攻克难点,认真研究师生竞赛新标准,想方设法向大赛要成绩,向大赛要成果。要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大力倡导和实施科研强师、科研提升工程。坚持课题引领,狠抓课题研究,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层面、多梯度的课题网络。要通过开展多形式、多专题的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素质,努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科研质量。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