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17-05-18 19:34沈正峰蔡效猛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大数据

沈正峰+蔡效猛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开辟了全新的途径,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重構教学项目,促进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中职化工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中职化工;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73-0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很多领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力地提升教学质量。新的教学环境,只有通过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化资源的体量增大,中职课堂教学现代化气息也逐渐浓厚起来,课堂教学活力逐渐得以释放,丰富了教师组织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途径,驱动了教学模式的更新,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

(二)研究意义

本文的探讨,主要是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对“信息化资源体量巨大,难查找;信息化资源闲置太多,难应用”问题分析,探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建设一种“教学导航”,让学生在“大数据”的海洋中精准找到所需资源,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导航的精准引导,改变学生学习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工专业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加以改进与完善,从而形成适合中职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将教学路径构建成为生成性动态路径,以满足多样性的学情需求。

(三)研究目标

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建构一种框架清晰、程序完整、操作简便的“以导航为引导、以项目任务完成为方向、以学生提出问题为驱动、以资源创新应用为抓手、以学生自主选择为特色”的“行动导航”教学模式。模式研究核心是构建出以优质信息化资源应用为途径,以导航性微资源引导的具有差别化、选择性动态课堂教学路径。

二、大数据时代基本特征

(一)社会性

在大数据时代,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越来越多领域的传统产品流动以数据流通方式呈现,将生产演变成服务,将工业劳动演变成信息劳动。信息劳动产品的交易更加便捷化和直接化,不需要离开其拥有者即可进行交易,并且此类型产品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大量的复制分配,并且不需要再投入生产费用,价值的提升并不是依靠传统的人力劳动,而是依靠信息技术。

(二)广泛性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联系更加紧密,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不同领域数据信息的采集,并且可以获取数量庞大的数据。

(三)公开性

大数据主要是建立在开放的、公共的网络环境之上,越来越多的数据将会开放、交叉使用。数据公开性、公共性的实现,主要是利用网络开放平台或者云计算服务为基础,并受到一系列法律或社会公认的数据标准、规范的约束。

(四)动态性

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随时随地产生数据资料,不仅数据资料的收集具有动态性,而且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也随时更新,即处理数据的工具也具有动态性。

三、现阶段中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单一

就单一的教学内容进行全班学生统一的学习,是当前中职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内容不具备选择性。这种思维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无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学生个体对某个项目或知识点是否存在困难、困难程度的大小。这种教学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不够吃”,基础稍差的学生“吃不完”,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想吃”。所以,我们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情,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兴趣,在充分尊重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自助餐”而不是统而划一的“桌餐”。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适应更高能力要求的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知识丰富、技术精湛、富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在当下中职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单向性讲授、示范的教学行为,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本文所研究的“行动导航”教学给予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在分析项目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存在的困难,提出问题,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路径、资源进行不同的学习。该模式是在“工场”情境引入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在项目分析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路径选择中培养学生决策能力,在项目讨论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在“导航”使用中培养学生工具意识,在项目完成中培养学生做事能力。

(三)教学资源单一

在大数据时代,个别中职院校尽管加强了资源库系统的建设,但是往往只会在教学比赛中或者公开课中投入使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少使用,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从而导致教学资源严重浪费。教师教学方式不够先进,对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不够灵活,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环境较为沉闷,缺乏生机,不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利用,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资源价值密度低

网络平台的信息化资源丰富,给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因大数据的“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等因素,也给学生择优选择资源带来不小的麻烦,由于资源良莠不一,让学生自主甄别选用存在不小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就单一动态资源而言,大部分视频过于冗长,价值密度低,让学生不知重点所在,不利于学生从资源中提取有效信息,降低了资源使用效力。面对浩瀚如烟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索教学资源,却得不到想要的资源,并且教师对资源的筛选、加工的时间和精力就较多,影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创新措施

(一)建构项目,优化教学材料供给

隨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变化和丰富。新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在“导航”引领下,学生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组内同学不断互动完成教学项目。教学活动是学生接受项目、分析项目、应用资源做项目、成果展示、评价、反馈与思考的过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参与环境、体验过程”思想的集中体现。新环境新模式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优化信息化资源、编辑功能优良的教学导航等,使教学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全身心做好教学“供给侧”优秀产品供给工作,以“客体”身份参与教学过程,接受学生询问、参与教学评价,引导教学向正确方向正确地走。特别是在大数据环境背景下,更需要教师不断掌握信息技术,强化数据理念,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培养出具有良好化工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奠定基础。

(二)行动导向,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中职院校需要积极构建高效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行动能力,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技术、计划、决策、执行、探究、合作、工具利用等多种能力培育为目标,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做项目,教师能及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此种教学模式就是对传统的教学重新构建,学生在课后先进行自习,然后在课堂学习中根据“导航”引导按需选择观看教师针对可能存在的困难而制作的视频,通过一些实践练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以学习者身份参与到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来,给学有困难的同学提供更为高效的帮助。此种教学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中职化工课堂可以采取此种教学模式,教师积极针对化工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精心制作课堂内容,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教学内容,有利于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吸引学生进行听讲;并且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反馈。在适当任务的驱动下,该模式能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学在课前、用在课上、拓在课后”,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创建导航,引导教学路径创新

课程是中职课堂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大数据时代对中职课程内容新颖性、针对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中职院校可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出以导航为引领,以“任务文本、微视频、仿真、闯关游戏”多样性资源铺就的“动态教学路径”。通过建设一种导航性资源,让学生在“大数据”的海洋中精准找到所需资源。

此种导航性资源的作用是:提高资源价值密度,改良教学路径。导航B1的作用是可以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完成项目存在的困难,让学生可以明确想要完成项目需要学会什么知识;导航A1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同困难,给出不同的学习内容,尊重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需求,充分体现出差别化教学;导航A2可以通过二维码或者引导让学生明确解决困难的途径,以及解决困难所需要的资源在哪,实现精准规划学习路线,精准锁定学习所需资源的位置;导航B2可以通过资源“花絮”,让学生明确所用资源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在使用过程中重点关注什么,从而提高资源的价值密度;导航B3通过“任务书、过关游戏”等文本性、趣味性资源反馈评价机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保证学习的时效性;导航A3引导仍有困难的学生使用“信息密度大、提示更直接的信息化资源”,从而实现变更学习资源,拓宽学习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项目;导航B4提示完成项目操作步骤、完成项目过程中注意事项。

通过“行动导航”教学模式的运行,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如下创新。

问题驱动:通过项目分析,学生清晰表述出任务完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驱动,所以模式创新的运行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资源对话:模式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将问题反应给导航,而后导航引导学生分析项目、提出问题、获取资源、分析资源、应用资源做项目的过程,并且通过检测性资源将学的效果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做出适当的选择,从而实现学生与资源的对话。而资源是教师设计、制作、改良的产品,是教学中教师的替身,所以该模式运行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信息化资源三者间对话交流的过程。

自主选择:根据不同的学习个体存在的不同问题(困难)或相同问题(困难)不同的困难程度,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路径,在导航的指引下,可以得到不同资源的帮助进行不同的学习。因为选择,使学习内容具有生成性,学习路径具有动态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得到了充分尊重。

该模式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是面对困难的思维过程,是学习内容、路径的自主选择过程,也是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

总之,科学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化工专业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结合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便利之处,编辑“导航”性资源引领学生精准找资源、高效用资源,引导教学路径,实现信息化资源应用和教学模式改革双创新。通过大数据挖掘及分析,记录学生技能、能力发展趋势。对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情况进行记录,学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自我发展变化,为学生形成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生发展潜能。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大数据
微课模式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发展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