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疗效观察

2017-05-18 01:4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间质性肺病呼吸衰竭

张 童

(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 咸宁 437200)

无创通气治疗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疗效观察

张 童

(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 咸宁 437200)

目的观察评价无创通气治疗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疗效观察。方法2010年11月~2016年11月,选择此时段内我院收治的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既可降低临床指标,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无创通气;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临床疗效

弥漫间质性肺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多是由于肺泡炎症、间质纤维化病理出现基本病变,此病症发展到晚期会引起呼吸衰竭,在临床治疗时,需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传统的有创通气治疗易发生并发症,而且治疗费用较为昂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无创通气治疗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对此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针对以上情况,通过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分析无创通气对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疗效,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0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专科医生确诊患有此疾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3例;研究组患者男25例,女性18例,年龄在58~80岁,平均年龄为(65.5±5.4)岁;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性17例,年龄在59~80岁,平均年龄为(66.1±5.5)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治疗方法

给予研究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将患者的床头抬高到40°~50°,让患者保持半仰卧位的体位,选用菲利普-伟康的进口BiPAP无创呼吸机,将通气模式设定为S/ T,将频率设置15~18次/min,将吸气压调整到18 cmH2O,将呼气压调整到4~6 cmH2O,将患者的指脉氧维持在90%以上,应用合适的无漏气的口鼻面置进行通气,在通气的过程中,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有创通气治疗,方法:体位取半仰卧位,通过口气管插管,选择7~8 cm的管径,插管深度男23 cm、女22 cm,选用VELA有创呼吸机,将通气模式设定为PSV,应用15~25次/min的快呼吸频率、低PEEP、小潮气量的策略,将氧浓度设置为35%~50%。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统计采用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统计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情况对比

研究组临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1/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3%(7/4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x2=4.962,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临床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临床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 n 心率 呼吸频率 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研究组 43 90.0±18.0 21.0±6.3 61.0±23.0 8.0±1.2 13168.2±4655.1对照组 43 100.0±21.0 26.0±8.7 84.0±39.0 21.1±1.2 16458.5±5312.2 t -- 2.371 3.052 3.331 7.123 3.05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活动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障碍、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且肺部感染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选用的是有创通气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无创通气被逐渐应用到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的治疗中,且无创通气时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直接通过呼吸机面置与患者相连进行正压通气,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来看,研究组临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2.3%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6.3%。由此可以看出,无创通气具有通气模式简单、操作方便、无需插管等优势,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地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无创通气治疗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1] 臧金萍.无创通气治疗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101-102.

[2] 刘新桥,靳 凯,梁春芳,等.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在晚期弥漫间质性肺病患者的应用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5(s1):43-44.

[3] 仇芝香.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及机械通气治疗价值[J].医学信息,2014(19):363-363.

本文编辑:吴 卫

R563

B

ISSN.2095-8242.2017.14.2587.02

猜你喜欢
间质性肺病呼吸衰竭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