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诊断肝胆管细胞癌1例

2017-05-19 01:59周元张美华马静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右叶胆管腹痛

周元 张美华 马静

·病例报道·

超声造影诊断肝胆管细胞癌1例

Diagnosis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b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a case report

周元 张美华 马静

患者女,83岁。因“腹痛腹胀3个月伴发热2 d”来我院就诊,自诉3个月前开始反复出现上腹痛,2 d前腹痛加重并持续胀痛,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伴有发热,最高体温38.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4.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41%,谷丙转氨酶15 U/L,谷草转氨酶53U/L,甲胎蛋白2.07 ng/m l,癌胚抗原2.11 ng/m l,糖类抗原199 51.46 U/m l;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丙肝抗体均为阴性。腹部超声检查:肝脏右叶内见一低回声区,范围约92mm×81mm×88mm,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CDFI示:内部见少量斑点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肝脏右叶占位,考虑脓肿。上腹部增强CT示:肝右叶占位,感染性病变可能大,伴腹腔淋巴结肿大,建议复查排除肿瘤。给予抗菌、消炎、止痛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期间患者腹痛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未见明显下降。两周后复查常规超声,提示肝右叶占位情况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后行肝脏超声造影示:肝右叶造影剂异常充填区:动脉相周边厚环状、内部稀疏羽毛状高增强(图2),门脉相造影剂开始消退,呈稍低增强,延迟相病灶呈低增强,病灶较常规超声明显增大,大小为113mm×98mm×104mm,考虑肝脏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细胞癌可能。后行超声定位下肿块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肝脏胆管细胞癌。

图1 肝右叶肿块声像图(箭头所示为肿块)

图2 肝右叶肿块超声造影动脉相声像图

讨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发生在肝内胆管被覆上皮的一种少见原发性肝癌,占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15%[1]。根据胆管细胞癌的发病部位分为周围型和肝门型胆管细胞型肝癌。本例患者因腹痛伴发热就诊,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明显,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糖类抗原等肿瘤指标均正常,常规超声及CT提示倾向于感染性病灶,故临床首先考虑肝脓肿,行抗感染治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未明显下降,复查常规超声肝脏右叶肿块较前未见明显变化,结合超声造影灌注特点,考虑该患者为恶性肿瘤,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后经病理确诊。增强CT对典型的肝脏胆管细胞癌可准确诊断,而不典型胆管细胞癌CT增强表现较为特殊,极易漏误诊,本例病灶即表现为不典型增强表现。肝脏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声像图有很多相似之处,鉴别较难,均可表现为肿块较大,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超声造影可为鉴别肿瘤良恶性提供更多信息,主要是依据良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病理基础不同。胆管细胞癌生长方式为浸润性,常规超声难以显示肿瘤细胞浸润部分,经过造影剂微循环灌注,可清晰显示肿瘤浸润范围,因此造影下肿块生长范围的测值较常规超声测值准确。胆管细胞癌病理基础为肿瘤边缘以肿瘤细胞为主而纤维组织含量较少,中央区肿瘤细胞较少而纤维组织含量丰富,故周边血供丰富,所以会出现动脉相肿块周边厚环状、内部稀疏羽毛状增强的造影表现,这也是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之一。

[1]肖运平,肖恩华,梁斌,等.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8):952-955.

R445.1

B

2016-04-14)

201600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超声科

马静,Email:MaJing0709@163.com

猜你喜欢
右叶胆管腹痛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钆塞酸二钠对肝右叶局灶性病变及肝右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测量的影响
甲状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先天性肝后胆囊并肝右叶发育不良1例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