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取向

2017-05-20 09:51李铜山杨绍闻
中州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

李铜山+杨绍闻

摘要: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自生诱导机制、合作共赢机制、行为协调机制和政策运筹机制。要规范性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就要强力建立制宜的自生诱导机制、多赢的合作共赢机制、良好的行为协调机制和持续的政策运筹机制。要切实夯实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就必须有的放矢地挖潜性利用自生诱导机制的源动力,利导性谋划合作共赢机制的联动力,系统性规范行为协调机制的策动力,持续性提供政策运筹机制的促动力。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对策取向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4-0043-07

所谓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促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量和运行规则。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和放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至关重要。而要促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形成和放大,就必须弄清楚其动力机制的动力源之所在,并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取向。

一、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来自自生诱导、合作共赢、行为协调、政策运筹等方面,而且是在诸多动因的共同作用和持续推动下,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由弱动力演变成为强动力。

1.自生诱导机制

自生诱导机制是指自然生成或长期演化后约定俗成的能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起到劝诱、引导作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具体包括资源禀赋引导、特色集聚种养、农业文化传承、要素驱动、自我强化等方面。

第一,资源禀赋引导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无论是从事种植还是从事养殖,都对自然的依赖性极强。自然资源禀赋更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生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有着无可比拟的起始吸引力。在农业发展实践中,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孕育了不同的农业产业类型,就是明显的例证。也正是由于资源地域差异性所造就的农业产业类型不同,才使得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经营性组织为了共同开发和利用某种自然资源禀赋,或为了加工和经营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约而同地在特定区域内集聚。当生产经营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产业化链条越来越长,专业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越来越高,经济联系和运作机制越来越紧密时,一个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就逐步形成了。

第二,特色集聚种养是現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集成手段。不同的自然禀赋催生着不同的特色农业发展集群的发展,而不同的特色农业发展集群正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往往是,特色集聚种养规模越大、知名度越高、品牌越响亮,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就越容易,成效就越显著。因为特色集聚种养,既能带动农资供应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下游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上游产业还是下游产业,其与特色集聚种养互动、互惠发展久了,就会与之“难舍难分”地集聚起来,最终导致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农业文化传承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深厚底蕴。长远的特色集聚种养,会形成独特的包括农业种养传统文化、农产品加工传统文化以及独有的消费文化等在内的农业文化传承。这些农业文化传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根植性特征,不仅稳固着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会形成区域集聚比较优势,帮助形成地域特色品牌。

第四,要素驱动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素驱动主要包括市场驱动和龙头驱动。就市场驱动来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出现的专业化的农贸市场或批发市场,既催动着当地某种或某几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又催动着这种或这几种农产品的加工,不知不觉中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就会一块儿聚集在市场附近,逐渐形成“市场驱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生产者、生产企业集聚—市场扩张—农业生产进一步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上规模甚至大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就龙头驱动来说,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大中型农产品生产或加工龙头企业具有显著的主导带动作用,能将大量的生产者、生产企业吸引到自己周围,一些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除了收购、加工当地生产的农产品之外,甚至主动到农村建立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将农业生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来经营,最终,那些围绕着龙头企业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或原料供应等活动组成的各类产业就逐步形成了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2.合作共赢机制

合作共赢机制是指参与到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或受其影响的多方在完成交易活动或共担任务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并实现多方共同收益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具体包括市场需求和市场创造、市场环境催生、龙头企业带动及竞争等方面。

第一,市场需求和市场创造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不懈目标。一方面,市场需求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动力。在实践中的情况常常是,无论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的顾客消费需要,还是一定时间内的加工、营销企业需要,都会对市场营销环境改善和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某种、某几种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产生持续增加的购买欲望,从而刺激着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市场创造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永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创造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引导需求和创造新需求可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能够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拓展消费空间;改进产品和开发新产品可以帮助人们设计新的生活方式,能够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放大原有市场和构建新市场可以促进全新发展,能够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大舞台。

第二,市场环境催生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大众衍生出了小众,从简单衍生出了复杂,从温饱衍生出了优质高营养。而与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刁”相伴的,则是农业产业链增值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容易。农业产业的关联企业要想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得好的产品销路和市场利润,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融入到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种类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一个农产品生产者或加工企业、销售企业要想“另类”地独立善存,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倒逼农产品生产者或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增强合作意识,逐渐紧密地实施合作,以利益共同体形式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催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聚合主体。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的农民專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像“老家”,能将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者聚合起来,规避弱势,增强合作,齐心协力闯市场,稳稳当当地降低市场风险,实实在在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妥妥帖帖地提供系列服务,十分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局部形成和稳定发展。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营越规范、实力越强大,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局部形成和稳定发展越有利。

3.行为协调机制

行为协调机制是指参与到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或受其影响的多方在行动上的和谐一致甚至配合得当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具体包括产业协调、企业协调、平行链协调、网协调等方面。

第一,产业协调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行为协调前提。产业协调易于产生同质企业,同质企业集聚起来相对容易,又可以共建基础设施、共用生产要素、共求技术外溢及共享学习效应,既能使关联产业之间的产业链条自然延伸,使产业链、价值链形成密切联系,使多数企业感知到再“单打独斗”已经没有前途,从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集聚发展的愿望,由衷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关联产业体系的协同发展,又能使较多横向、纵向关联企业不断迁入,使产业集群内企业数量迅猛扩张,各产业及企业间的聚集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形成天然的结合,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整体优势,一同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促使行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使支持性行业、服务性组织得到较好发育,使集群的吸引力得到强化,共同追求外部规模经济。

第二,企业协调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行为协调手段。就一般的企业而言,企业协调易于规避离心离德、不守信用甚至忘恩负义的生产经营行为,同心同德、志同道合、诚实守信地共同采取行动,共同创造名牌产品,共同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就主导企业协调而言,如果主导企业协调意愿强烈,甘做与其他企业同甘苦共患难的表率,以德和能服人,且能够充分发挥其市场、信息和较好协调能力等优势,就能够将其他企业纳入到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中,完善整个产业集群价值网,甚至统领集群内其他关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平行链协调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行为协调方式。平行链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内的各个经营单位,为了共同分享资源、共同赢得声誉、共同争取政策以及共同建设和使用基础设施,往往会在地理集中的基础之上,在投入—产出关系上相对固定,约定共同遵守的经营规范,用同样的制度约束自身行为,共同享用农产品原料供应链,共同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共同提升产业集群价值链,并在多个方面开展密切合作,齐心协力地开创和占有共同市场。

第四,网协调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行为协调支撑。网协调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内的各个农产品加工经营单位,彼此之间为了共同享用农产品原料及其他经济资源,在投入—产出关系上也相对固定,企业间彼此联系紧密,合作非常频繁,既形成了明确分工,又形成了较封闭的网络结构,往往是上游企业的产品或废弃料是下游企业的原料,集群内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循环经济特征明显,共同支撑着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向纵深发展。

4.政策运筹机制

政策运筹机制是指政府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通过一定步骤、具体措施制定策略和进行谋划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具体包括产业升级、产业主体培育、发展环境优化、政府行政规导等方面。

第一,产业升级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恒定取向。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促进产业升级既是调节产业生命周期的主动之举,也是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手段,还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增强产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话题。对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来说,政府也要统筹考虑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的改善,周密安排要素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提高,适时上马高技术、无污染企业,果断淘汰落后、高消耗、高污染产能,走创新发展之路。

第二,产业主体培育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产业内及产业间“群龙无首”是会事端纷生、内讧混乱乃至没有前途的。为了规避和改变这种情况,管辖区政府常常会出台集群主体培育政策,一方面使产业内、产业间的龙头企业明确确立起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顺利发展。

第三,发展环境优化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硬性要求。①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优化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在内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为了更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管辖区政府常常会出台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一方面使生产、生活的硬件设施等硬环境真正地硬起来,另一方面使人文环境等软环境切实地软起来,感化并召唤现代农业产业内及产业间的企业纷至沓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第四,政府行政规导是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应有规制。一方面,为了更科学、健康地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管辖区政府常常会制定一些规则来引导和约束集群内各产业的行为,比如有的扶持,有的限制;有的引导,有的强求;有的限产,有的促产等。另一方面,政府行政推动往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说,确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制定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出台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措施,提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产品,落实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发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聚活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交流,都会不折不扣地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二、规范性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发展动力机制的主要思路综上,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多种动力机制的综合体。而多种动力机制又是多方面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综合作用、相互交织渗透的结果。弄清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就可以探寻规范性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主要思路。

1.强力建立制宜的自生诱导机制

无论是出于因地制宜,还是出于因需制宜,集群内各主体都必须首先考虑资源禀赋引导、特色集聚种养、农业文化传承、要素驱动、自我强化等要义,实施不同的自生诱导和区别引导,促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第一,在资源禀赋引导方面,富足者先行,迅速壮大集群规模;一般者慎行,持续壮大集群规模;不足者戒行,不勉强发展产业集群。

第二,在特色集聚种养方面,目前发展程度较好的,充分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发展程度一般的,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程度较差的,发挥政府的鞭策作用。

第三,在农业文化传承方面,已经形成种养、加工及消费文化的,尽快发扬光大;基本形成种养、加工及消费文化的,尽快完善和普及;还没有形成种养、加工及消费文化的,尽快挖掘、培育和发展。

第四,在要素驱动方面,宜资源则资源,宜市场则市场,宜龙头则龙头,宜创新则创新,不搞一刀切,而且要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

比如说,河南省鄢陵县在花木产业集群发展中,就把土壤條件良好,气候条件适宜,花木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比较丰富,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已经形成特色集聚种植,且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花木文化代代传承的西部、西南部、北部的七八个乡镇作为重点发展区,把以姚家花园村为中心的方圆十公里左右作为核心发展区,不断地向周边辐射,使全县的花木种植面积逐年提高。目前,该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花木品种多达2400多个。2016年,花木年产量达15亿多株(盆),花木专业村达12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1.6%;从业人员达2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4%;花木产业销售额高达70亿元,占全县GDP的30%;主产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河南省、全国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2.3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花木第一县”。②

2.强力建立多赢的合作共赢机制

无论是为了形成大规模,还是为了创出大品牌,集群内各主体都必须首先考虑市场需求和市场创造、市场环境催生、龙头企业带动及竞争等要点,彼此相互配合,开展联合行动,共同赢得、共同分享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成果。

第一,在市场需求和市场创造方面,对于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市场创造也已走上正轨的,要着眼于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外向度;对于市场需求一般,市场创造也才开始进行的,要着眼于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二,在市场环境催生方面,对于已经迎合了消费者需求,且产品种类不断翻新的,要着力于使特色更鲜明、优势更明显、效益更显著;对于还没有完全迎合消费者需求,且产品种类跟不上消费者需要的,要着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地显特色、增优势、强效益。

第三,在龙头企业带动及竞争方面,对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并在集群内形成良性竞争局面的,要促使集群功能更加完善、品牌更加强势;对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一般,也在集群内形成良性竞争局面的,要促使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尽快提升,在集群内先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比如说,河南省孟州市桑坡皮毛业产业集群,不仅加工业发达,而且与产前、产后的关联产业很好地集聚了起来;不仅注重市场需求,而且重视市场创造;不仅刻意地迎合市场,而且持续地通过产品质量提高和花样翻新拓展国际市场;不仅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而且实现了与相关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和在发展中竞争。如今,孟州市桑坡皮毛业产业集群以生产羊剪绒系列产品为主,开发了生活用品、汽车饰品、家居用品、婴童用品、医疗用品等五大类共100多种产品,已经形成了原料购买在外、产品销售在外、从业人员大都是外来人员的“三头在外”的局面,进口了澳大利亚出口羊皮的80%,产品出口亚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人员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产业价值链、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2016年,孟州市毛皮加工企业已达1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3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42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主要集聚在孟州市桑坡村以及周边行政村和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毛皮加工产业园,全年加工羊皮3500万张,实现产值70亿元,外贸出口完成近4亿美元。③

3.强力建立良好的行为协调机制

无论是基于共同闯市场,还是基于共同赢声誉,集群内各主体都必须首先考虑产业协调、企业协调、平行链协调、网协调等要求④,在行动举止上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共同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宽松环境。

第一,在产业协调方面,对于集群内多为同质企业,并可共享基础设施、生产要素、技术外溢及学习效应的,就围绕着同一产业链条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做大做强;对于集群内少有同质企业,并难以共享基础设施、生产要素、技术外溢及学习效应的,就尽快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整合,全力谋求基础设施、生产要素、技术工艺等的共建共享。

第二,在企业协调方面,对于主导企业榜样力量大,其他企业愿意紧跟的,就促进集群更加紧密化、和谐化和高效化;对于主导企业榜样力量弱,其他企业不愿跟随的,就促进集群内企业更加共赢化、协调化和互惠化。

第三,在平行链协调方面,对于各个经营单位能够共享资源、共赢声誉、共用政策以及共建共用基础设施的,要促进这种好势头持续发展下去,进一步完善投入—产出关系和经营规范;对于各个经营单位不能够共享资源、共赢声誉、共用政策以及共建共用基础设施的,要促进这种状况尽快彻底改变,让各个经营单位归结到比较明确的投入—产出关系上来,用规范的制度约束各自的经营行为。

第四,在网协调方面,对于各个农产品加工经营单位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分工及较封闭网络结构,产业间、产品间及环保间有着明显循环经济特征的,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促进集群发展模式的全面优化和完善;对于各个农产品加工经营单位彼此之间没有形成分工及较封闭网络结构,产业间、产品间及环保间也没有明显循环经济特征的,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促进集群内尽快形成生态型资源循环。

比如说,河南省商丘市畜牧产业集群建设中,就非常重视做好产业协调、平行链协调、网协调及政府干预协调。尤其是企业协调方面,很好地发挥了厂址在虞城县利民工业园的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和“强龙”牵引作用。2014—2016年,全市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连年增长3.0%左右。主导企业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科迪乳业(股票代码002770),也已于2015年6月在中小板市场成功上市,成为目前市值近64亿元的国内知名乳品企业。⑤

4.强力建立持续的政策运筹机制

无论是企图去杠杆,还是企图降成本,集群所在地政府都必须首先考虑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主体培育、发展环境优化、政府行政规导等要旨,通过得当得力政策的持续供给,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运作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决策,讲求通过实施最优方案达到最好的管理绩效。

第一,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对于已经做得较好,走在前面的,要在发挥现有优势的背景下着眼考虑下一步的产业转型升级;对于相对做得不好,走在后面的,要积极谋划和强力实施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在产业主体培育方面,对于产业内、产业间“群龙有首”的,要进一步规范和约束“龙头”的生产经营行为,防范其垄断和专权;对于产业内、产业间“群龙无首”的,要尽快改变这种情势,在产业内、产业间积极进行产业主体培育。

第三,在发展环境优化方面,对于硬环境、软环境等发展环境都很好或较好的,要进一步考虑硬环境、软环境的优化集成,使其好上加好;对于硬环境、软环境中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都发展不好的,要尽快克服“短腿”和消除“软肋”,实现全面优化。

第四,在政府行政规导方面,对于扶持、引导、限产等政策已明确,并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要进一步考量政策规导的实际绩效;对于扶持、引导、限产等政策还没有明确,甚至根本谈不上贯彻落实的,要尽快将相关政策明晰化和法制化;对于总体思路、发展规划、具体措施已明确,并已提供公共产品、优惠政策、集聚活力的,要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精细管理和精准发展,力求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在内的综合效益逐步提高;对于总体思路、发展规划、具体措施还不甚明确,也没有提供公共产品、优惠政策、集聚活力的,要尽快统筹发展战略,使被动式的探索性发展转变为主动式的应对性发展。

比如说,河南省洛阳市畜牧产业集群建设中,就通过搞好产业集群规划明确了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主体培育等政策,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等明确了发展环境优化政策、政府规导政策和政府行政推动政策,从而使规划建设的生猪、肉牛和肉鸭产业集群进展顺利,2014年、2015年全市全年猪牛禽肉类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4.2%。⑥

三、切实夯实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发展动力机制的对策取向要切实夯实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就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和壮大自生诱导机制的源动力、合作共赢机制的联动力、行为协调机制的策动力以及政策运筹机制的促动力。

1.挖潜性利用自生诱导机制的源动力

自生诱导机制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内源力机制,多表现为自发的内在力量。要切实夯实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就要多在内因上下功夫,增大源动力。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知、全面利用乃至着力改善资源禀赋。

第一,就充分认知资源禀赋来说,一定要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河南省为例,鹤壁市、信阳市的鸭鹅养殖、加工发展较好,可重点打造禽肉加工链条为主业的产业集群;漯河市、周口市、许昌市的生猪养殖、加工发展较好,可重点打造猪肉加工链条为主业的产业集群;郑州市的蔬菜种植、畜禽养殖、食品加工发展较好,可重点打造速冻食品、面制品为主业的产业集群;驻马店市、周口市的芝麻种植、加工发展较好,可重点打造小磨香油为主业的产业集群;信阳市的茶叶种植、加工发展较好,可重点打造绿茶、红茶为主业的产业集群;三门峡市的苹果和葡萄种植、加工发展较好,可重点打造以苹果汁、葡萄干为主业的产业集群等。

第二,就全面利用资源禀赋来说,要潜心比较资源禀赋差异和相对优势,并重视区域根植性,根据资源禀赋、生产加工技艺及文化习俗进行差异性布局,统筹不同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使主导产业凸显出来,使主导产品多品类化和特色化,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或特色产业集群,最终达到优化要素配置的目标。

第三,就着力改善资源禀赋来说,既要注意提升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专业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快速实现生产格局的区域化,快速形成关联产业集聚的“磁场”;又要注意提升资源的品位,除了大力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设法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之外,还要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中高端安全产品,使农业标准化管理强起来,使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起来,使产品品牌建设逐步上台阶。

2.利导性谋划合作共赢机制的联动力

合作共贏机制属于动力机制中内源力机制、外源力机制的综合体,多表现为基于内在力的外在力共进。要切实夯实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就要多在内因和外因的结合上下功夫,放大联动力。最重要的是要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开拓好国内外“两个市场”。

第一,就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来说,要大力推动涵盖种养业生产、农畜产品加工、产品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延伸和价值创造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促进其与上游、下游的关联产业切实地集聚起来,培养壮大或引入导入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并在其影响和带动下开展良性竞争。

第二,就着力开拓好国内外“两个市场”来说,除了要切实把握和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建设有形市场及无形市场,更应该下大力气进行市场创造,下大力气催生出优良的市场环境,尤其要注意保护弱势生产经营者的利益,提高集群一致对外的谈判能力和维护集群最大利益的能力,增强主体企业或主导企业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合作意识,实现全产业链条的合同化、订单化和外向化。

3.系統性规范行为协调机制的策动力

行为协调机制也属于动力机制中内源力机制、外源力机制的综合体,多表现为基于外在力的内在力共进。要切实夯实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也要多在外因和内因的结合上下功夫,打牢策动力。最重要的是要发力完善产业协调、企业协调、平行链协调、网协调等“四种类型协调”,适时适度地供给政府干预协调。

第一,就“四种类型协调”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无论是产业协调或企业协调,还是平行链协调或网协调,都需要政府密切观察,清晰准确地做出判断。一般情况是,一个已有雏形或已经成型的产业集群,产业协调、企业协调一般很好或较好,只要没有发现“出格”之事,就可让其自由发展,不必进行干预,否则不仅要发现其成因所在,而且要进行规范和引导;而平行链协调、网协调一般起色不大或效果较差的,不仅要多加宣传,而且要进行中等幅度或大幅度的调整。

第二,就政府干预协调来说,一定要适时适度。所谓适时,是指在适合时宜的时候进行,即时间上正合适;所谓适度,是指在适合要求的程度进行,即质和量的限度正合适。具体取向应该是设法推动产业集群内的育种(苗)、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各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程度。

4.持续性提供政策运筹机制的促动力

政策运筹机制属于动力机制中的外源力机制⑦,多表现为基于外在力的推进。要切实夯实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就要在外因上下功夫,夯实促动力。最重要的是要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规范和优化政府行为。

第一,就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来说,要立足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产业主体,健全服务型政府机制,促使政府部门愿作为、能作为、会作为,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集聚平台。

第二,就规范和优化政府行为来说,要慎言政府规导,慎施政府行政推动,踏踏实实地完善基础条件,有条不紊地理顺体制和制度,切忌朝令夕改的瞎指挥,规避今这明那的瞎折腾。

注释

①李铜山:《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促进策略》,《中州学刊》2016年第10期。②李铜山、刘清娟:《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第295页。③尹荣喜:《农村回族社区经济发展模式及变迁——基于桑坡皮毛加工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25页。④杨平:《实现“两型社会”建设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以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为例》,《系统科学学报》2011年第3期。⑤王占锋:《科迪乳业“蝶变术”》,《企业观察家》2016年第8期。⑥杨智伟:《洛阳市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网,http://henan.people.com.cn/n/2015/1216/c351638-27333859.html,2015年12月16日。⑦闫志利、林瑞敏:《河北沿海地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第2期。

责任编辑:澍文

Abstract: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s mainly include the self induction mechanism, cooperation and win-win mechanism, behavior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policy operation mechanism. To standardize regularly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dynamic mechanism.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self-induction mechanism, win-win cooperation and mechanism, favorable behavior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sustained policy operation mechanism. To effectively reinforce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s′ dynamic mechanism, it should be targeted at tapping the source power of the self-induction mechanism, planning the linkage power of win-win cooperation mechanism, regulating the driving system of behavior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continuously providing the operation power of policy operating mechanism.

Key words: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s; dynamic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 orientation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
1988—2010年西安市空间扩展及动力机制研究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对大学英语教学动力机制构建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中国经济不存在“东北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