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健康发展的思考

2017-05-20 22:34孙立锐张士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校社团发展

孙立锐+张士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 710126)

摘要:学生社团由于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人员的年轻化,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然而,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不足与局限性,大学社团一方面是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诸如活动缺乏创新、组织混乱、内部交流缺乏、管理不善等不少弊端。本文以“高校社团健康发展的思考”为研究论题,从高校团委与社团发展、社团负责人与社团发展、社团之间合作交流与发展、社团内部建设与发展四方面对社团发展进行分析,旨在为社团发展提供更好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社团;发展;交流活动;社团负责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09-03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随着高校社团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社团已经成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丰富大学生活的重要平台,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工作领域,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的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新形式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优秀的社团可以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全面繁荣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进程,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实践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领高校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因此高校社团发展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高校团委对社团发展的引导性作用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团委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大社团活动的影响范围与辐射面。引导社团活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由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发展,同事做好规范管理工作,使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

1.建立社团发展培训体系。大学生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所处环境的局限性,对事物认知的不全面导致处理问题的能力欠缺,因此,合理高效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培训是学习、增强社团管理的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也是适合社团负责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管理理念的高效方法。团委对社团负责人的培训是对社团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手段,因此,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具有大学生特色的培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如通过与企业以及知名校友联系,邀请著名的企业管理人才进行面对面座谈,讲授一些最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并针对高校社团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除此之外,针对社团负责人的个人特点,对交流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一系列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进行培训[2]。培训可以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定期开展。培训主题可以具有针对性,并且可以适当穿插“商务谈判模拟”、“角色扮演”等实战演练形式。模拟训练能激发出学生更大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更强的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培训体系也能为后续社团的发展储备人才,强化学生社团管理理念,保障社团发展的连续性,为社团持续蓬勃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

2.建立社团考核制度。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调动高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制定相应的高校社团考核办法[3]。通过对社团举办活动的次数、举办规模、学生参与率、社团影响力等一系列因素进行考评,将考核结果进行等级区分,依次分为巨星社团、明星社团、普通社团,并对评分高的学生社团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以此来增强社团间的竞争力,同时以“巨星社团”以及“明星社团”的称号吸引更多学生的加入。所有的考核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即事先制作各类适合可用的考核表格,按项目重要性分布权值,并由专门部门监察、打分,便可对社团活动优劣及社团工作成效一目了然,同时在监察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资料也应及时存档备查。

二、社团负责人对社团发展的关键作用

社团发展靠人才,任何一個优秀的社团都需要有一批出色的领导者。社团负责人是社团的领导者,对社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社团的灵魂所在,而一个社团的发展对社团领导者也应提出较高的要求。

1.社团负责人必备能力。社团负责人是一个社团的灵魂。一个优秀的社团领导者一是具备渊博的文化与专业技能,领导者的地位与角色要求社团负责人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技能。二是具备杰出的领导与管理能力。能力是知识的具体运用,领导与管理能力是社团负责人最基本的要求,它包括执行力、创新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意识。优秀的社团负责人运用自己的社交能力使社团健康发展,使社员和谐共处。责任意识则是社团负责人发展、壮大、繁荣社团的根本保证。四是具备判断和决策能力。思考是行为的种子。团队负责人在面对复杂问题、突发事件时,要有分析判断与决策的能力。分析判断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管理的心脏,是执行的前提条件,是负责人必备的素质要求[4]。

2.提高社团负责人的个人魅力。社团负责人个人魅力的高低,实际上标志着负责人被社团、社员以及身边的人认可和接受的程度,这把标尺甚至可以影响社团负责人管理社团的成败。社团负责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个人魅力的增加。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一个负责人个人魅力的根本体现,即要做到秉公处事、善于团结、品格端正、诚实守信。社团负责人作为管理者,只有具有了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无私的为社团做出贡献,为社员谋福利。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社团负责人在遭遇困难时永不放弃,同时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更加镇定,也让社员体会到更强的安全感,从而能够以社团负责人为中心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在任何一个岗位,社团负责人要想获得成功,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个人魅力的培养。

三、社团内部建设对社团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广大同学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文化、体育、娱乐、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群众性团体,也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群众性团体。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个独立的团体,为了其持续发展,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不可或缺。

1.完善合理的分工体制。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社团内部分工不明确,以致管理混乱,组织内部不民主,负责人总揽一切。合理的分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与优势,弥补个人能力不足。因此,社团的管理应有一套完整的分工管理体制。首先,社团管理层成员经社团负责人推荐,全体社员民主投票、公开选举产生。管理层相当于社团的一个智囊团,通过运用他们的智慧与才能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优化方案,为社团负责人献计献策,为各项活动提出建议。其次,社团管理层的每一个管理者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分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社团各项活动。最后,在每一次活动前,社团管理层在充分了解每个社员的性格特点与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一个社员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使每位社员在活动中能够有所参与,有所收获。

2.提高社团创新性。社团在当今大学组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故学校对大学社团进行良性的指导与培养对建设和谐型、文明型校园具有重要作用。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显著,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是社团不断发展的“良药”,大学社团的创新更是大学发展的需要。欲建设与时代齐进步、同发展的新型校园,应从社团创新开始。

3.提高社团多样性。社团的多样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团在同学中受欢迎的程度,活动是否足够的吸引人与社团的发展息息相关。社团的多样化发展使社团本身更具竞争力,同时也更能吸引广大同学的参与和加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社团的多样化发展。一是提高社团活动形式多样性。社团活动是一扇多彩的窗,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能给大家带来自信、快乐,也能使大家提高能力、获得锻炼。社团活动通常有学术研究、座谈交流、讲座报告、创作表演、实践服务、义务咨询等类型。二是增强社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社团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内,而应在办好校园内活动的基础上,多增加与校外接触交流的机会,这包括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学校与企业的接触,学校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4.营造社团“家文化”氛围。所谓社团“家文化”氛围的营造,就是把家的和谐与爱融入到社团管理中,用激励式的方法激发社员的潜能;让大家在社团中找到归属感,相互理解;让社团中的每位社员以主人翁的心态自居,人人是主人,人人有思想,自觉参与到社团建设中;为社员营造民主和谐、涌动生机与活力的社团氛围;使社团管理在制度上规范化、管理上人性化、心理上认可化。通过社团内部日常活动,组织各种户外活动,例如:野炊、远游、登山、聚餐等形式,增进社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将“家文化”理念中的“互助”、“创新”、“坚持”、“自我”四个重要因素始终贯穿于社团的管理中,为社员创造如同家一般的温暖氛围,使社员彼此如家人一般的相互包容理解[5]。

5.建立社团内部考核制度。高校社团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高校的协调与配合,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社团每一位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一套好的激励考核制度可以有效地发挥每位社员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建立起完善的社员考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对普通社员的考核,可以根据他们对社团的贡献度、活动参与度、在社团中发挥的作用等因素来具体进行评判。

6.社团日常活动。社团日常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在社团日常活动中,能够培养社员以及其他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创造力,同时,日常活动的开展能够加强社员之间的交流。社团日常活动作为平时最一般的活动,举办的次数当然也是较多的,就其规模而言,可大可小,而每一个社员也正是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依次轮流充当主角,这样能够锻炼社员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社团日常活动也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不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四、社团之间交流合作对社团发展的强化作用

为了扩大社团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使社团向着一个更加壮大的方向发展,社团之间应努力加强交流与合作,集聚各社团所有人的力量与知识,使社团工作朝着一个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1.建立社团之间的交流关系。高校社团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社团之间建立起友好合作交流关系,有助于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各社团的合作与交流是符合学生利益的,符合各高校社团发展的需要,是当今社会合作与交流潮流下的缩影。不定期的举办社团间的经验交流会,不仅包括各社团负责人之间的经验交流,还应当包括负责人与社员的交流、不同社团的社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使不同性质或宗旨的社团相互沟通,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解各自的特色,提升社團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提高社团管理效率,使社团更好地服务社员,更好地满足社员的需要。

2.建立社团之间的合作关系。社团是一个大集体,但很多社团却常常意识不到这个大集体的存在,而是只关注于自己的社团工作与发展。但是一个社团的影响力总是有限的,只有社团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可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彼此之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人脉,对自己以后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如今,社团活动逐渐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即通过横向联系,多个社团联合办活动,这样即克服了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不足造成的活动难以开展的尴尬,还能扩大影响,提高社团活动的辐射能力,做到不仅社团成员可以参加,还吸引社团外的学生参加。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R].2012-11-08.

[2]高校社团发展机制的研究[EB/OL].http://www.5ykj.com/Article/xslwzhlw/69147.htm.

[3]北京大学社团管理条例[Z/OL].2006.http://wenku.baidu.com/link?url=5CVWkrKoqL9_4cPGC0OjAZZWeyAKe-v_4hIyH9jCjGY6nWs36TarAM7_jDrzB6-hh0vDXx0a5XHWiX8PzubE2Pcw8sYoagJdE54H8lDPmPW.

[4]当前领导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EB/OL].2014.http://www.docin.com/p-755336073.html.

[5]家文化[EB/OL].http://www.baike.com/wiki/%E5%AE%B6%E6%96%87%E5%8C%96.

收稿日期:2016-12-10

猜你喜欢
高校社团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辅导员在高校社团中的舆论引导作用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