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2017-05-22 09:17吴雅琴张立婧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辽宁省养老老年人

吴雅琴 张立婧



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吴雅琴1张立婧2

(1.渤海大学管理学院锦州 121000;2.朝阳广播电视大学,朝阳 122000)

随着辽宁省老龄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养老发展的需求,社区养老依托社区组织力量,通过利用与挖掘社区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完善的养老服务。但是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提升受到资金投入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本文立足于对辽宁省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调查,分析影响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从而使得有限的社会养老资源得到最大的效用发挥,让老龄人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社区养老;满意度;影响因素;辽宁省

《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披露截至2015年末,我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79.0万人、占总人口20.6%,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7.2万人、占总人口13.3%。与2014年相比,老年人口增加41.7万人,增长率为5.0%。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与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6.1%相比,高出4.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省的养老形势日益严峻。提升老龄人的满意度是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分析影响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

一、辽宁省社区养老的优势与现状

(一)辽宁省社区养老的优势

城市社区养老就是以城市社区作为养老的主要载体,把社区基层组织作为推动社区养老的主要力量,充分挖掘社区自身和社区与社区间的潜在养老资源,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从而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中接受养老服务。在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发展城市社区养老具有重要明显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养老成本。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很多人对养老成本高的问题比较关注,而通过社区养老模式可以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养老,这样实现了社区公共设施利用效益,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模式具有人际关系紧密互动的特点,这样一来在精神层面上就会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从而有利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三是社区养老实现了财政资金的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了财政投入的社会公益效应。

(二)辽宁省社区养老的现状

截至2015年末,我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79.0万人、占总人口20.6%,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7.2万人、占总人口13.3%。从各市老年人口数量上看,沈阳市、大连市均超过百万,分别达到161.4万人和136.0万人;盘锦市最少,为24.3万人。全省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55人,较2014年末增加18人。由于我省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显著。老年人面临着疾病、失能等诸多困难和问题。我省患有老年慢性病和其他疾病的老人430.7万人,占老年人口49.0%。失能、半失能老人112.8万人,占老年人口12.8%,

基于辽宁省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我省也在积极的制定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政府部门加大对城市社区养老的投入力度,例如对于新建小区要求建设400平方米的居民活动中心,以此满足养老服务,同时还要设置日间照料站,提供老年食堂等;二是高校也加强了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为社区养老服务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此提高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三是创新社区养老模式,开展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的协作关系,建立医养结合模式。

二、辽宁省城市社区养老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为清晰了解社区养老服务质量,选取辽宁省锦州市4个区的城市社区养老机构进行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然后对回收的253份问卷调查的结果逐一录入到Excel 2003并且进行相关的处理,然后所得的数据导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系统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见下表)。

表一:辽宁省锦州市社区养老满意度情况

满意度水平人数频率(%) 不满意 5220.63 一般 12047.62 满意 8031.75

通过对表一的分析表明辽宁省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总体评价不满意的人数为52人,占到样本的20.63%,评价一般的人数为120人,占到样本的47.62%,给予满意的为80人,由此可见,辽宁省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认可是比较高的。

(一)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将一些因素作为自变量,另一些随着自变量变化的变量作为因变量,以研究他们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回归分析的目的就是寻求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方式。多元回归分析的模型为:

E=(Y)b0+b1x1+b2x2+b3x3+b4x4+b5x5+b6x6

将统计好的问卷调查结构录入到SPAA16.0并且进行操作,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Y=0.298-0.187X2+0.563X3+0.372X4-0.423X5-0.723X6

通过计算,x1被排除该模型,表明老年人的性别对社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而其他因素则与社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比较明显。

(二)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影响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比较多,基于相关资料等方面的限制,本文主要从老年人的经济水平以及财政投入等方面进行阐述:

1.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养老的关键在于财政的支持,如果财政支持不到位很难保证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通过对辽宁省政府资金的投入结构分析其主要包括对社区养老机构的建设支持和实施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支持。对调查社区的养老资金投入结论分析:一是社区养老机构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随着辽宁省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社区养老机构的扩建也要及时跟上,以新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等措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化,然而由于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各种社区养老机构的建设停滞不前;二是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不足。资金短缺会造成专业护理人员的流失,进而影响服务质量。

2.老年人及子女的经济能力。社区养老是当前城市养老的主要模式,社区养老需要老年人支付一定的养老服务费用,因此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对老年人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实践表明老年人的收入越高,其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也就越高,如果老年人没有足够的收入,那么他们即是在享受社区养老服务时也会因为基于收入水平的限制而不能完全的投入到养老服务中;另外子女的经济能力对老年人满意度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子女是赡养的主体,子女的能力强,那么他们获得的物质条件就比较优越,进而能够享受到全面的养老服务。

3.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养老配套设施的完善与否与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以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配置为例,一个高素质的护理团队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然而通过对社区养老机构的人员配置质量看其存在:一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差;二是社区养老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三是社区的文娱活动比较少,导致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得不到满足。

三、提高辽宁省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对策

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是实现社区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基于影响老年人养老质量的因素,应当立足于辽宁省养老的实际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一)改善社区养老资金的筹措途径与管理

目前辽宁省社区养老资金的筹集模式主要包括社区服务模式,财政拨款、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以及企业负担等模式。但是辽宁省仍然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要建立多渠道的统一管理的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管理体系:一是以财政资金为主体。财政资金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资金,由于社区养老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增加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提高社区养老机构的基础配套设施;二是鼓励社会非盈利组织加入。非盈利组织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他们筹集资金的渠道比较广泛,因此要积极将非盈利组织引入到社区养老管理体系中,通过非盈利组织实现社区养老资金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开展有偿收费制度,社区养老机构虽然属于公益性质的机构,但是社区养老机构的运营也需要成本,单独依靠财政以及社会募捐很难维持其运行,因此需要提供有偿服务,以此拓宽机构的收入。

(二)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前提就是要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辽宁省立法机构要积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系统的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此明确具体的服务内容标准等,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例如辽宁省出台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提供了依据,有效的对社区养老提供了工作依据;二是健全社区养老管理体系。再次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构建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明确社区养老机构的职责,将具体的权限下放到社区养老机构,以此提高社区养老机构的运行效果。例如要给予社区养老管理人员较大的权限,避免出现行政干预,导致各项管理策略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出现;三是制定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财税政策。例如金融部门要给予社区养老机构一定的信贷优惠政策,对于从事社区养老机构的信贷要给予低吸贷款,并且对于当前无力偿还的企业要给予相应的延长期限。另外在用地、用电等方面也要给予优惠的政策。

(三)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运行机制

辽宁省要积极探索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养老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社区养老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策略等,例如今年辽宁省建立了养老保险风险基金,新建立的辽宁省养老保险风险基金,将通过省财政投入、省属国有企业资本收益注入、各市政府出资等方式,从2016年至2018年每年筹资500亿元。基金采取规范、专业的投资管理,其投向主要为收益相对较高且安全的金融产品、全省各地方政府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参股全国社保基金等,确保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完善养老服务监督、评估、信息回馈机制。有效的监管与评估机制,能够为老年人筛选出一流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同时也能保证提出的服务的质量,使得有限的为老资源能得到公正公平的分配,使老年人真正的受益;三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全社会共同建设养老产业的局面。

(四)加快社区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发展社区医疗保健队伍,提高服务质量;二是继续扩大敬老院床位数量,适当降低敬老院收费标准。街道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敬老院的床位还是比较紧张,特别是一些设施比较高档和齐全的敬老院,很多老人有入住需求,但无缴费能力的老年人无法入住;三是提高社区养老机构的数量与规模。例如辽宁省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体系,“日托式”居家养老模式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全省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达4205个,年均服务52万人次。

(五)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

基于当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的问题:一方面社区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委托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展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依托当地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为社区养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政府部门应鼓励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或在相关专业设立相关专业课程,同时在政策上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创造条件,以便为社区工作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区义工人员,以此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

总之基于辽宁省老龄人口的增长,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具体要求。因此辽宁省要立足于当前养老服务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对社区养老的财政投入,大力培养专业的养老人才,以此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使得尽可能多的老年人能度过一个祥和安乐的晚年。

1.邱磊,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调研世界 2016年02期

2.侯志阳,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9期

3.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 2016年01期

4.吴克昌; 杨芳,日托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以广州两个典型社区为考察对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04期

(责任编辑: 李冬青)

C916

A

1007-421X(2017)01-0101-03

猜你喜欢
辽宁省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养老更无忧了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