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模式解读

2017-05-22 09:17宋慧娟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芦山雅安试验区

宋慧娟



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模式解读

宋慧娟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成都 610041)

2013年芦山“4.20”地震后,为恢复重建,雅安建立了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经过三年的重建,该试验区的各项指标显示均超过了震前水平,该试验区的发展取得了成功。本文旨在分析试验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其成功模式进行解读,对其可借鉴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国内其他地方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雅安

一、前言

(一)试验区的背景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随后国务院发布了《芦山地震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芦山地震恢复重建旅游专项规划》,四川省文化厅等创新性地提出了“国家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概念,国务院批复建立《雅安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基本目标就是在自然灾害多发、生态资源丰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雅安建立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是由雅安的区位、自然禀赋、现实条件所决定的。雅安的生态极富特色,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I级标准。雅安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马古道和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汉代碑阙和石刻文物众多,红色文化丰富,是藏羌彝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和多民族文化融合交融的重要区域,具有世界级的遗产资源开发价值。

同时,雅安又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在地震之前,雅安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定型,调整和转型成本低、阻力小、见效快,在中国经济回归新常态发展阶段,有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

(二)试验区的现状

三年的重建过程中,试验区借助各类援助和项目中积极恢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依托这些发展机遇的同时,按照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路,打造了一批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提档升级了部分景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中培育了试验区主体的旅游服务意识,提高了主体的造血能力。比较震前震后的数据看出震后三年的发展趋势呈阶梯式的提高,旅游收入的增幅大,旅游占GDP的比重增加,具体参照图1。

图1:2011-2015年试验区GDP和旅游综合收入

截至2016年7月20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灾后重建以来,雅安经济两年跃升一个百亿台阶。2016年上半年,雅安实现GDP221.4亿元,同比增长8.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居各市州第三位。芦山、天全、宝兴3个重灾县提速升位。

从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地震灾区经济、生态、产业重建经过三年的重建成效显著,民生持续改善,灾区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水平超越震前。

(三)试验区建设的意义

在雅安建立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是探索生态、文化、旅游三者相互融合新的发展方式,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提供可供全国借鉴的“雅安范本”,不仅具有雅安实践价值,能为雅安人民群众谋福祉,更具有国家战略和世界文化意义。

二、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模式解读

(一)模式解读

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恢复和重建,是一个立足于现状,涉及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它不单单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在考虑到经济、自然、环境、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基础上的可持续的发展。

从图2可以看出,该试验区的发展其实质是一个涉及生态、文化、旅游三大体系内部各个要素以及与外部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雅安的资源性决定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所以这种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是综合考虑其所涉及的自然、经济、社会要素如何协调发展、如何达到共生双赢。

图2: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模式图

(二)融合的机制解读

保护与开发利用融合机制。以雅安为核心的地震灾区最突出的优势是其生态优势。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求灾后重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培育,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灾区“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通过创新资源开发方式,以生态产品、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变灾区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

空间融合机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在空间上主要为城镇空间和乡村空间。这使得生态文化旅游在城镇与乡村呈现不同的形态与结构,同时也使地方性的、显性文化特征得以在不同空间内充分呈现。

项目融合机制。通过试验区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重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打造,整合资源与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化提升其产业效益。

产品融合机制。通过试验区内不同项目的建设实现生态、文态、业态、形态融合,在地震灾区形成多元化、高质量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区,创新产品形态,以品牌产品的打造支撑区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三)融合路径的解读

试验区并不仅仅如字面上所理解的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这是一种新的全域融合、全程融合、全面融合、全新融合,其具体的融合路径参见图3。

图3:试验区融合发展路径图

首先,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生态保护的问题,而是与一二三产业有密切关系。旅游产业本身由于其强大的关联性很容易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这是旅游融合的先天性。所以这种融合的表面是一种旅游形式的兴起,其背后的实质是理念的创新和技术的革新后带来的现代农/林/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工业创意和工业设计的改进,一种全新的服务和消费理念。

其次,从城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在城镇化建设中发展生态业、旅游业,而是用生态、文化、旅游的理念贯穿到城乡建设、新农村建设中。“融合发展”的实质是一次量身定做的全方位定位:将城镇的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发展的新格局,在强化集聚人口和产业的功能上,打造新的旅游业态,同时通过旅游的线路打造助推村、镇、县的发展,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形成多点多极、融合发展的新城镇化发展格局。

最后,试验区是从旅游业的角度提出的融合发展,旅游各大要素的构建和该区的整体建设实现了有效合一。现代旅游发展已由点状景区景点开发向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区域协调发展转变。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观指导下,在恢复灾区社会生产力时,将旅游全要素的建设贯穿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始终,特别在国土开发、交通建设等方面,创新开发利用区域内的山地生态休闲度假资源, 实现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构建。

三、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成功实践的借鉴

(一)科学规划,强化规划引领

试验区的成功首先得益于科学的规划,构建了“1+11+N”的专项规划体系。“1”指《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是试验区规划的总引领;“11”指在总规划下制定的11个专项规划,对城乡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11个方面都提出了发展目标;“N”指在11个专项规划下,各个区域,在恢复重建时,都应先制定各自的规划,再建设。

(二)坚持生态为本,生态富民

生态是雅安的特色,也是雅安的根本,在重建的过程中,坚持了以生态为根本,充分挖掘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三)有机融合打造新的增长效应

生态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防止闲置浪费来盘活存量,通过融合互补叠加、促进经济增长来做大增量,促使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带来的效应大于其简单的叠加。用公式表示为:文化、生态、旅游1+1+1>3,或者1+1+1=3+△x,△x就是增量,增量部分就是融合发展带来的各种放大效应,如资源聚合效应、发展辐射效应、品牌宣传效应、样例激活效应等。

(四)分阶段递进式发展,以点到面实现新格局

纵观雅安三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三步走的路径,每一步都所投射出深厚的理论基础,如图4。通过递进式的发展,形成了“中心带动、轴线集聚、县城提升、整体推进”的城乡发展格局。

图4:阶段递进式发展理论示意图

在震后恢复期,由于受损待建的区域范围大,发展一定要抓住重点,从中心开始,通过融合区中心带动整个灾区的发展。所以在该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雅安市城区(雨城区、名山区)。在发展过渡期,是实现和外部的经济互通期,重点在于依托两条重要的连通灾区内外的主通道,即沿成雅高速公路—国道318线和国道108线—省道210线优化布局,加强城区及县城与成都市的经济联系,形成人口和优势产业集聚的经济走廊。在整体推进期,重点在于提高乡镇综合承载能力,吸引人口适度集聚;优化村庄布局,城镇周边和丘陵平坝地区的村庄适度集中,山区村庄宜散则散、宜聚则聚,形成具有川西地方民俗风情的人居环境。

(五)发挥后发优势,加强区域合作

在地震后,按照规划,雅安接受了四川的六个市(州)的对口援建,对口援建,直接打通了区域合作的路径,实现了一对一,点对点的发展。

再次,在雅安旅游发展的重要阶段,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雅安与成都、攀枝花、凉山等8个市州签署了《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旅游合作联盟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区域的合作,争取更大的市场。

四、结语

在我国,有大量类似于芦山的区域,它们生态特色鲜明、地质灾害多发、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比如我国的贫困连片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对于这些区域,自然保护与贫困地区如影相随,如何实现这些区域的发展是我们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芦山试验区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也应该是有些许借鉴意义的。

最后,产业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已经涉及到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人口学和文化学等多种学科。芦山的模式只是生态文化旅游的一种应用模式,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将还会继续在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进行。

[1]王静.关于芦山地震灾区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对策措施探讨[M].经营管理者.2014.1.

[2]魏良益.雅安芦山“4•20”地震灾后实施生态发展型产业重建的建议[M].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3]国务院关于印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发〔2013〕26号http://www.gov.cn/zwgk/2013-07/15/content_2445989.htm.

(责任编辑: 李冬青)

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SB0297)。

F590.6

A

1007-421X(2017)01-0104-03

猜你喜欢
芦山雅安试验区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隆力奇慈善雅安行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春回芦山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芦山地震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