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017-05-25 10:58陶新
文理导航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语言能力提高

陶新

【摘 要】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始终以理解课文内容为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表现为以教师讲解、分析语言,学生被动地听讲、讨论语言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被过分拔高,严重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造成语文教学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实践;语言能力;提高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语言文字是人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重要工具。新大纲也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在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今天,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对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对学生个体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新大纲还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内在条件的综合,是影响活动效果的根本因素。能力同活动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课题组认为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教学过程应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材料在哪里教材。学生不乏对话语言,而且这种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强化,可他们始终缺乏的是规范的书面语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优质、规范、实用的独白语言,是语言学习的首选。语言实践活动在何种场合进行?课堂。只有课堂能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所必需的时间、空间,以及与个人语言学习相适应的指导和评价。在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包括听力、朗读、说话、写作等训练形式在内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教材语言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语言,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质量,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体现。传统教学重分析讲解,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扶得多,造成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局面。教学难免会出现学生被动呼应教师的现象,且是个别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呼应教师。

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前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远远优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故事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它规范、实用、趣味性强,孩子对故事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他们愿意学,而且容易学好。故事正像一剂促进儿童口头语言向规范化发展的良方。学前期儿童听、说能力优于读、写能力是不争的事实。在课堂上通过让孩子听故事、说故事等一系列听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了孩子读写能力的发展。

在听、说故事的前提下,课题组老师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地读——积累地读——运用地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教材语言的印象,为积累、运用这些语言打好基础。

自主学习不排斥合作。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是有差异的,各人的感悟也是不同的。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可以激发思维,增进感悟,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解、表达能力。

二、运用语言,重视积累

课题组注意到,学生是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在相信学生有理解能力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中限制教师提问,要求教师把分析讲解语言所耗的时间和精力转投到积累、运用教材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教材中的语言的同时,我们要思考要让学生学什么, 所学的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薄弱环节;如何讓学生将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即设计有效的“练习”,为学生在课本与实际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运用朗读、背诵等方法积累语言,此外,结合学生学语言的实际,创设情景,组织话题,让学生使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运用”(说话)。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指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话语,在建构话语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化新的语言。教师给予学生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激励,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把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积极语言,使学生的“语言仓库”不断扩容,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三、关注差异,拓展延伸

学生语言学习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心中应当有一把学生语言学习的标尺,即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的说话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提升。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落实面向全体的原则,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同时,特别要关注那些“弱势学生”。在训练要求上有弹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严格把握好练习的基础性,不能加剧两极分化,也要充分考虑到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出挑”。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教材语言的同时,向课外延伸的时机也已成熟,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既补充了课堂语文教学语言学习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提前写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促进感悟,培养创新

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有创新,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充分自读,促进感悟”。其次,培养学生听话、说话的良好习惯及能力, 要训练学生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说话,不要用自己的语言(大白话)来说明白己的意思。再次,不提倡“鹦鹉学舌”般的重复别人说过的话,鼓励、引导学生说与别人说得不同的话。最后,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对每个孩子的语言风格的尊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用优质的教材语言替代原有的对话语言或大白话,提高语言质量,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语言风格。

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智慧。面对着可爱的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求知欲,我们老师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因此在接受新的教学观念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更新认识,全面领会,深刻把握。在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的许多新问题需要有效的对应策略。但是,我坚信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语言”是正确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是切实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才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语言能力提高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