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7-05-27 19:07陈静婵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中学生语言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美国学者W·Bright将其称为共生现象。[1]网络语言作为语言世界里的新生成员是伴随网络而诞生的,目前受到全球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范围使用,网络语言以新媒体语言的身份出现势必会对传统规范性语言的交流与传播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而作为新媒体及网络语言的主要承载者正是当代中学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的便捷,给网络语言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床,其言简意赅、个性张扬、诙谐幽默等特点,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并大量出现在中小学生语文作文中,学生的话语方式、生活习惯、情感特征也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这样的一些变化也正在悄无声息地冲击着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等。与此同时也对语文教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思考与课题研究方向,比如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语言,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为语文教学服务等。

一、网络语言的构成

网络语言的构成复杂、类型多样,与目前规范的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句式和语法的运用大都存在较大差别。有学者将其归纳为汉字类、字母类、表情类、数字类、符号类等数种类型,也有的研究者把它分成形象类、谐音类、缩写类等几种类型。[2]在此,本文将网络语言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一)谐音类

1.汉字谐音。这种情况大部分是采用同音或近音的错别字,如:“稀饭”(喜欢)、“木油”(没有)、“斑竹”(版主)、“油菜花”(有才华)、“酱紫”(这样子)、“蓝兽”(难受)、“香菇”(想哭)等。

2.英语谐音。英文音译或直译成汉语,如:“粉丝”(fans)表示追星族或某某迷、“当机”(down)表示电脑死机了、“瘟都死”(Windows)表示计算机操作系统、“烘培机”(HomePage)表示个人网页、“伊妹儿”(E-mail)表示电子邮箱等。

3.数字谐音。在信息数字化时代,网民为提高汉字输入效率,常用数字谐音来进行快速表达,为每一个数字附上特殊的文字信息。如:“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1573”(一网情深)、“9494”(就是就是)、“5871”(我不介意)、“90168”(祝您一路发)、“555”(呜呜呜)表伤心等。

4.字母谐音。对于字母谐音类型的网络语言,既有中文的谐音,也有英文的谐音,常以缩写来表达。如计算机专业术语“PC、TCP、IP、CPU、MP4”这些大家相对较熟悉;而来自于网络的表述则较难理解,如M2(me to,我也是)、F2F(face to face,面对面)、CU(see you,再见)、3Q(thank you,谢谢)等。

(二)缩写类

缩写的好处是能够节省击键的次数,提高网上输入和传播信息的效率,同样既有中文的缩写,也有英文的缩写,但缩略网络词语应遵循语言方便、高效率、经济的原则。

1.英文缩写。以英语单词书写规范设计缩写词。如BF(boy friend,男朋友)、GF(girl friend,女朋友)、PLS(please,请)、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等。

2.中文缩写。以汉语拼音首字母设计缩写词。如MM(mei mei,妹妹)、GG(ge ge,哥哥)、SJB(shen jing bing,神经病)、NB(niu bi,牛逼)、RMB(ren min bi,人民币)等。

(三)抽象符号类

众所周知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传达情意。将数字和字母重新排列组合,可以使抽象生硬的符号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尽情地表达使用者的各种的感情和意义。如“:—)”表示微笑,“;-)”表示抛眉眼,“8-)”表示戴眼镜者的微笑,“$_$”表示见钱眼开,“Zzz…”表示在睡觉等。

网络语言在网民的使用过程中具隨意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虽没有过分超越人的语言环境,但同时存在着自规范。当然,有些网络语言具有侮辱性和低级性,因此郑重提醒着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此现象应该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实质上是语言的一种变异。[3]把握网络语言的特点,积极引导中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适度处理好网络语言和中学语文教学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创新性

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新”主要突显在网络词汇的新颖。与传统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让使用者少了束缚,多了自由。网络语言使用者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因而所创造出的网络词语往往具有奇思妙想、一语惊人等特点。语言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社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出特定的语言,相应都会带来部分新的词汇,如“灌水”,“粉丝”,“驴友”,“偶”,“小虾”,“香菇”等网络词汇的表述。不过网络语言中也有许多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机械随意甚至令人费解、莫名其妙的现象,恰恰这些怪怪的东西与青少年求新标异、追求时髦与前卫的心理相吻合,他们很快就学会并沉浸在网络中乐此不疲。

(二)简明性

传统语言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字来表达意思,而网络语言则可以突破传统语言规范的限制,一般来说网络语言的表达用字十分简洁。用最简洁的“形”来缩短相互之间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而且在一定的语境中,会给使用者带来一种心情愉悦及宽松的交流语境。如,拼音简写“PLMM”(漂亮妹妹)、数字简写“53770”(我想亲亲你)、英文缩写“VG”(very good,很好),拼音缩写“PMP”(pai ma pi,拍马屁)、英汉双语混杂“I服了U”(我真服了你)及表情符号“@_@”(困惑)等。这些缩略型的网络语言,在交流时速度快又简单,符合网络时代的高效精神及语言使用选择时方便经济的原则。

(三)形象性

网络语言的表达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如“网虫”、“爬虫”、“飞虫”、“菜鸟”、“飞鸟”、“大虾”、“菌男”、“霉女”等网络词汇形象地表达网民诙谐幽默的一面。随着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也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也不在拘腐于书面,旧词新解已不在陌生如“耐看”解为“让人耐着性子看”、天才”解为“天生的蠢材”、“贤惠”解为“闲在家里什么也不会”、“白骨精”解为“白领+骨干+精英”等,这些网络词汇摆脱了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别有一番情趣。

三、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中,渗透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那么,它到底能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哪些影响呢?本文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表述。[2,4]

(一)网络语言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1.网络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网络语言蕴涵着无数的信息,无数的图画,无数的文字,无数的音响,凝聚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印象,它生动形象、富于感性。这些将文字、图像、音响容为一体的材料为中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重要的情境。而以往我们的语言教学,往往忽略语境,经常采取将字、词、句从语境中剥离出来,通过多遍机械诵读,硬扣入学生大脑中,再通过默写听写来检测加以巩固。学生很难进入场景和氛围,更谈不上情感体验,因而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使学生不能迅速而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而网络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形象性的特点却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其情感需求,触发学生的体验,引起联想和想象。

2.网络语言对阅读写作教学的影响

1)对阅读教学的积极影响。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注重教师的传授与引导,关注的是对文本理解的结果;我们提倡的文本解读方式也是“精读细研”或“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网络语言是一种口头化的书面语,以屏幕为介质,浏览者主要通过视觉接受信息,它消除了阅读中的语音层次,没有了有声阅读制约速度的缺点,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另外,网络阅读内容的选择也非常的自由,使作为阅读主体的中学生自我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里没有了老师的分析,没有了琐碎的肢解,便于中学生个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对写作教学的积极影响。以往的写作教学,因为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教师们往往教学生们去学习什么高分策略,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结果造成中学生们的作文千篇一律,出现了很多共性的群体话语,个性化的语言则少得可怜。他们最想说的话、最想倾吐的思想被禁锢了甚至被封杀了。而网络语言是提倡个性化的,在网络的写作环境下,中学生可以随意地挥洒,任文字在自己的手下轻舞飞扬,他们可以创新、可以“恶搞”,可以儿女情长、可以愤世嫉俗。鼓励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真正成为“真善美”的流露,与此同时也有利于中学生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3.网络语言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影响

口语交际是指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基本手段。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中学语文教学受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的影响,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口语交际较少训练或根本就没训练直接让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而网络语言由于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尽管它是以文字、数字、符号等形式出现在终端上,但是其口语的特点仍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即时性和情景性,它那简洁易懂的性质也都是口语交际的要求。这些都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内容的不足。

4.网络语言对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语言素质,开拓中学生语言想象的潜力,以及锻炼他们的创造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支配着语言的运用,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思维能力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而网络语言的一些内在特征,使其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1)对灵感性思维的积极意义。传统文学的语言讲究有线索,讲究条理性,把心中呈现的意象通过文字符号来复现与传达,因此,重视对文字符号和操作技巧的掌握运用,讲究对语词的精心提炼。而网络语言不讲究线性和逻辑,是感性的,语词的使用是跳跃性的,这样就比较直观易懂。

2)对感性思维的积极意义。网络语言的最大的特点往往就在可感性,它善于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来对某事物进行可感描绘。有利于打破学生的僵化思维或改变思维定势,使其产生新的思考,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1.网络语言对中学生使用规范汉语的影响

这一点也正是众多学者、家长和语文教师所最为担心的。网络语言只是一种“网络方言”,它还不具有普遍意義,其中有很多尚待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成分存在,还不能为社会所接受,所以在信息交流中就会影响交流的效果。中学生语言学习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如果不加分析地一味滥用网络语言,势必会模糊传统规范词汇和不规范词汇两者之间的界限,从而形成一种不伦不类的语言格局,最终影响他们对规范词汇的学习,以及对规范语法的理解。

2.网络语言对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影响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是读图时代带有标志性色彩的文化形态,它有标新立异、形象传神、简洁幽默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正好契合了这一代学生张扬个性、反叛传统、自我体认的精神状态、心理特征和文化需求。但学生若长期沉浸于“另类语文”的“嬉皮文化”当中,除了会助长学生一些低俗的“幽默”外,还能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如果再任其一味沉溺网络语言之中而不加节制,必然无心去细品中华民族传统的经典文化,造成学生传统知识文化观念的淡漠、离中国传统文化越走越远的被动局面。

3.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文学习心态的影响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语言文化传承者的重要群体之一中学生,如果在学习传统规范语言的最佳时期因为网络语言的新奇时髦为了新潮时尚,而把一些错字、别字,错词、怪词,病句、乱句当成幽默的简洁的语言而宠爱并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势必会消弱他们对于传统语言的学习情趣和热情。另外,网络语言本身有求新求活求快的特点,有时难免变化太快,显示出不稳定的倾向,往往是一个新词尚未来得及被大家普遍认可,就又有了替代词语的“闪亮登场”。如果只是因为觉得好玩和有意思就去模仿和不自觉地传播这些网络语言,长期下去,就会不自觉中助长一种浮躁的语文学习心态,生出一种传统的语文无足轻重心理错觉。

四、应对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的策略

网络语言已经走进了中学校园,走进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我们应该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扩大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影响呢。

(一)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1)不盲从原则。首先社会大众媒体应做到自律,在使用语言时应慎之又慎;其次还应加大网络空间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要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最后要提倡学生自律,不可盲从逐流,应该自觉地学好、用好规范的语言。

2)语言文明原则。语言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在语言文字生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它是一种社会进歩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语言也应向文明的方向迈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应欣然接受。如上传、牛市、伊妹儿、在线等。

3)扬弃原则。面对如洪流般涌来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逃避而应学会理性面对,学会扬弃。对那些“雅”、“俗”的词汇要发扬。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而那些不健康的、只是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与情调的语言,就必须丢弃并坚决予以制止。

(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努力营造绿色网络语言环境

1)推广应用“使用文明网络语言”教育。营造氛围,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语言观,通过疏堵结合,创新载体,让青少年网民使用标准、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教育引导他们吸纳严谨规范的汉语知识,提高语言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语言。[5]

2)举办中学生网络文化节。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以中学生网络文化节为载体开展中学生文明上网,组织网络语言净化大赛、网络征文、创办网络手抄报等活动,远离暴力游戏等有害的网络环境。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开展“网上捉虫”活动。让学生主动寻找错字、别字、生造词、粗俗词及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自觉提高辨别美丑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意识地远离网络垃圾,帮助净化网络空间。

(三)樹立大语文教育观,优化教学方式

大语文教育观是把语文教学看成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它包括学校语文教学系统和社会语文教学系统。我们应该把封闭的语文教学变成开放式的,加强课内外语文教学系统的结合,把单一的教学变为灵活多变的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除了要加强中学生对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本汉语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外,还要做好母语知识及人文性的传承。[6]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不仅有利于开阔教学视野、开放课堂,还能有效利用网络语言,变被动为主动,这些都对提高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加强语言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免疫力

为培养中学生的自我免疫力,使其对网络语言能有良好的辨识能力,加强对中学生的语言审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功能,让学生学会审美。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6,7]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变化无常的千奇百怪的网络语言,如果没有高尚的审美观,没有对语言美的追求,处在身心发展特殊时期的中学生们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因而加强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次还要加强社会各方协作,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互联网站的建设、加大对不健康网站的治理和打击力度,用良好的文化产品占领网络阵地,让中学生能在一个规范的又不失发展和创新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

五、结语

网络语言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弥补了现代汉语在网络交际中表达的不足,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为现代汉语体系增添了新的元素。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对现代汉语的不利影响,它是把双刃剑,在造福、方便人们日常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冲击我国民族语言及语文教育,对此应予以正视,将其变堵为疏、顺势引导,在保持宽容态度的同时,也应防止网络语言的泛化。对于语文教育的规范化,可从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着手,以此优化语文基础教育,焕发传统语言文字在互联网时代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吴以章.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何常燕.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新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4,11:84-88.

[3]赵海花.浅析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11-112.

[4]陈静婵.翻转课堂对语文教学利弊分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21:6-7.

[5]胡邦岳.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的冲击与治理[J].语文建设,2016,14:3-4.

[6]麦剑芬.新时期的网络语言与中学语文学习[J].语文学刊,2015,22:144-146.

[7]陈静婵.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审美取向[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5,02:120-124.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中学生语言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