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群文阅读探索与研究

2017-05-27 18:00吴佳苗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链接课例研究

吴佳苗

摘 要:“1+X”群文阅读教学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它就是要改变单篇的课文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1+X”群文阅读的研究概况以及在课例研究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群文阅读,促使教师角色的改变,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链接 结构化文章 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71-02

1 “1+x”群文阅读项目概况

在这几年,群文阅读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国内外理论家和教学者的关注,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像窦桂梅老师团队做的《1+x课程的开展》主题单元教学的研究,还有蒋军晶老师执教《世界史怎么形成的?——创世神话》等群文阅读的一系列的教程开发,以及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老师在2016年启动的“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就是语文教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阅读,而这阅读它的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里边也提出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这三者之间相互是无法代替的。

温州市开展这一项研究,是从2013年开始的。近年来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和各校相关的教师团队进行了“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2013年的时候,温州市第一批试点学校已经开始了研究,在2014年的11月份,我所在实习的瑞安市瑞祥实验学校申报成功了温州市第二批试点学校。从2014年的11月份,申报成功开始,到现在其实才刚满两周岁,所以这项汇报研究还是处于初级的试验阶段的成果汇报。

2 “1+x”群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改变

那这一组文章进入课堂教学以后,它改变的是什么?群文的介入使得课堂教学简化教学环节,它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按部就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学会取舍,选择核心教学内容;意味着老师不能够单篇教学,它必须要去改变或者是甚至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宽度和能力,这是群文阅读所带来的一个改变。

那么,我们这两年以来带给孩子的改变是什么?我们用数据说话,根据五年级的学生们入学时的阅读现象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阅读量非常少,甚至部分学生几乎为零。但是在经过两年多的群文阅读实验教学后,我们发现孩子的最低阅读量已经达到两万,十万字以上的已经占了6.12%。所以说,孩子们的阅读量在大量的增加,阅读的能力也在慢慢地提升。

3 “1+x”群文阅读的课例研究:探寻“+”的化学反应

3.1 前期准备:建立立体的阅读环境

在瑞安市瑞祥实验学校是申报成功这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起了一个立体的阅读环境,比如说我们开展了童话日里的读书交流活动,温州梦、端午情诵读活动,对话作家活动,还有经典诵读表演活动,以及午读暮醒活动等等,这一些是学生的活动。还有教师的读书沙龙,教师的阅读推进。这样师生去大量的阅读为基础建立这个立体的阅读环境,实际上是一个拓宽孩子阅读的广度。就是说读大量的书,海量的阅读,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之后,我们这个项目的研究就有了一定的阅读保障。

3.2 纳入课程:提供项目实施保障

除了大量阅读之外,我们还将其纳入课程,提供项目实施的保障,经典诵读课、绘本导读课、听读故事课、休闲静读课等等,当然还有编写学本,实现学生的人手一册。

3.3 编写学本:实现学生人手一册

3.3.1 研读文本,选择议题

学本的编写第一步,我们要研读教材里的文本,选择议题,从主题、内容、人物、作者、观点、体裁等等出发,去找相关的链接点,然后进行依次编写,组合相关的文章。

3.3.2 依次编写,结合相关的文章

我们给一年级的孩子编写了《绘本阅读》,一本里面就有16个小绘本,而二年级的《儿童诗的主题读写》,则是将同一主题的诗歌组合编写在一起。另外,《1+x群文阅读》系列我们已经编了三本了,主要是针对三到六年级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那这三本,我们在做什么呢,就是刚才提到的,文本里的一些相关的议题。根据这一些议题,然后我们链接进一组相关的文章。

3.3.3 二次选文,根据实践增减“x”

但是依次编写之后,我们的学本其实还是比较粗糙的,我们会进行二次选文。那根据什么来选文呢?是根据我们的课堂实践去增减“x”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里边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根据文本进行深入的细读,我们去关注课文里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等,挖掘文本中的言语训练点、情感拓展点,再次选择文本,对校本课程增加或者删减。比如说《燕子》,我们选择的一个言语的训练点是,抓住几个方面写出动物的样子,我们的情感拓展点是对燕子的喜爱、对春光的赞美等等,我們当时第一次链接的文章是《西湖鸬鹚》和《燕子》原文,我们在教学之后发现《燕子》原文其实太深奥了,根本不适合孩子们去阅读,于是就删除了《燕子》原文,增加了《松鼠》的片段、《翠鸟》的片段,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单独的修改。

3.3.4 三度修改,增加1+x群文阅读对对碰

我们根据这一年来的课堂实践,研究我们所选的哪一些议题更加适合学生,哪一种形式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根据研究的课例,然后增加课后阅读的对对碰项目。《燕子》链接的三篇文章,在二次修改之后,删除了《燕子》原文,选了《松鼠》的片段、《翠鸟》的片段,保留了《西湖鸬鹚》,后面的是我们经过一年课堂实践以后增加的“1”“x”对接的阅读的对对碰。那么像这一篇文章,我们链接了这样一个阅读思考。后面每一课都有不同的阅读对对碰内容。

这是我们的三步修改,在编写好这些教本之后,是每个学生人手一册,之后我们将进行课题研究,探寻“+”的化学反应,我们分两个形式去探究,一个是我们的日常教学,在我们的四年级时去年开始的到今年是第一届试点的年段,三年级是今年刚刚加入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分工备课,集体研讨,二次修改教后定稿。还有我们的校本课程、个人备课、试教修改、教本展示、辩课研讨、修改定稿。在这一年的实践以后,形成了我们的阅读资源库,有教案有课件有我们自己的教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案加群文阅读的教法。

4 “1+x”群文阅读的初步成效

我们形成了“1+x”群文阅读教学序列,为我们接下来的学本编写提供了一个依据。接下来,我们进行了“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抓住这两个核心的概念,一个是《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还有一个是《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中提到的“……关注语文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我们从这些角度进行我们的课堂研讨,我们做了“1”为单元的“1+x”群文阅读课例的研究。

4.1 “1”为单元,1+x群文阅读课例研究

比如说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1”,我们链接同一组的文章《难忘的八个字》《镜子里的铜钱》《一个美丽的故事》,利用思维导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从什么事件当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爱,获得爱的启迪。

4.2 “1”为单篇,1+x群文阅读课例研究

“1”为单篇的“1+x”群文阅读的研究,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尝试,首先要精简,因为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先有减才有加,所以要把准年段特点,精选教学内容,集中教学目标,简化教学环节,精简我们整个内容的选择。还有,我们要借用载体,语文实践活动、结构化的载体、块状学习时间、文本语言对话等等,将这一些进行联结、比对、发现、运用、互动,然后去研究课例。

我们做了这一些研究整合,比如说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白鹅》+《白公鹅》《撘石》),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去年的树》《母鸡》),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猫》《珍珠泉》),不同事物的相同特点(《长城》《火烧云》),同一文体的不同作品(《巨人的花园》)。[2]

比如说《搭石》这个课例,我们知道在《搭石》这篇文章的阅读以后,我们链接学生去读《古井》这篇文章,比对发现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再比如说,《猫》这篇课文的教学以后,我们发现很多很多的作家他们都曾写过猫,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周而复、夏丐尊,这是课后的,还有冰心、杨绛、郑振铎都写了猫,这些大作家写的猫之间有哪一些相同的点,有哪一些不同的点,这一些让学生去比对阅读,孩子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事情。再比如说《长城》中有一个联想的段落的教学,链接的是《莫高窟》,因为这都是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同一类的文章让孩子们去进行比对发现,在比对发现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两组类似的文章放在一起,通过比对,孩子所收获的会更多,他的思维会更加的深入,阅读会更有深度。

除了这一种比对之外,还有学法的迁移,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时候,我们链接《新三峡游记》,是让孩子们去读句子,学会读句子提炼关键字的方法;比如《矛和盾的集合》,我们链接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借助这样的学习单,我们也是让孩子们去读句子提炼关键词;再比如说《翠鸟》,《翠鸟》的第一段“颇有绅士风度的鸟”,我们是引导孩子们去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和丰富的色彩写出翠鸟的羽毛特点,去改一改,带上鸟儿的描写;《检阅》我们链接的是《爱的教育》的片段,我们会发现在这篇课文里边有一个段落很有意思,它全部是在写心理活动,后边全部是问号,“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些问号写出的是孩子纠结的心理,所以我们链接的是《爱的教育》当中安利柯的心理活动,我们发现这两者都是矛盾的心理,而它们的标点符号很有意思,所以我们就会让孩子们去模仿、去写博莱克内心也在矛盾。“此时此刻,博莱克的内心也在为难,在矛盾,他在想: (。?!)”那你能否用上不同的標点符号去仿写他的内心活动,然后去体会人物内心矛盾的心理活动。

5 对“1+x”群文阅读的起步摸索阶段的思考

(1)我们该如何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和文本,才能具有代表性和趣味性,让教学事半功倍。

(2)我们的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阅读速度和能力都不尽相同,而群文阅读要求一节课至少读四、五篇文章,学生是否能完成?后进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探讨出一套具有层次教学课堂结构?

(3)如何提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达到1+x大于1、x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6 结语

当然我们的研究还只有两年,这两年我们做的可能还不是特别的精致,我们还需要去进一步的探究,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期待的是老师的备课行为能发生改变,从“蜻蜓点水

式”的文本解读到“抽丝剥茧式”的文本解读,从拷贝式的备课到独创式的备课,从教的角度去设计到从学的角度去设计,从以教为主的课堂到以学为主的课堂,从记忆式的学习到思考式的学习,从线型的教学结构到块状的教学结构,从单一的内容教学到提升语文能力的教学,从单篇的文本学习到一组文章的学习。

我们的期待是在课文的“1”,也就是我们所挖掘的标点、句式、表达方法、段落、言语、材料、主题等等材料,将其与链接选文进行融合,然后通过我们课堂里的语言实践,进行化学反应,最终使得“1+x”能够大于1、x。

参考文献:

[1] 曹鸿飞.“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12):11-05.

[2] 章秀平.“1+x”群文阅读选材思路谈[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12):11-05.

猜你喜欢
链接课例研究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