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

2017-05-27 20:54张庆梅申慧萍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心理特点朗读

张庆梅 申慧萍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小学生正处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朗读这一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具备较高的朗读能力。通过对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简述了朗读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以及范围宽泛的朗读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增强。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特点 朗读 小学语文教师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79-02

课文示范朗读既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还是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个学段中的“阅读教学目标及内容”,几乎第一条都是有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教师朗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语感培养。

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1 记忆、感知的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初步发展阶段,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事情不能理解,判断力也比较差。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1.2 思维、想象的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1.3 意志、情感的特点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

1.4 情绪、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高水平的朗读是抓住孩子们注意力的有效和关键一招。

2 朗读对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

2.1 朗读能提高普通话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普通话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担负着推广普及普通话的社会责任。另外,在语文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时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因此,说好普通话对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正确的朗读。然而说一口流利、规范的普通话并不是一朝一夕,轻易就可以练就的,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汉语普通话规则去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获得的。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普通话和本地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用规范的普通话千百遍地正确朗读课文,方言及语言残渣将自然清除。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非常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学期间必须具备很强的朗读能力,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传授给孩子正确的发音知识,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2 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更主要要靠老师去调动,去激发。朗读是能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它能变文字的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从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美国教育家帕克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体验的门户。”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在语感上表现出来,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由它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文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这可以加深对学生感情的熏陶,促进共鸣,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反复朗读课文,这就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消化文字的内容,从而形成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进而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2.4 朗读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最基础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读和写两者不可或缺,紧密联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也需要大量朗读不同的文章,反复吟诵体味,用心领会它们的意境、气势、节奏和神韵,久而久之,对文章思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品评作文时一眼便知优劣。“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好的朗读教学,有助于积累词汇、增强语感、开掘深意,大大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5朗读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增强

台湾王财贵教授曾说过:“《四书》《五经》也好,《老子》《庄子》也好,古文诗词也好,常讽咏、朗读,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进语文能力。有什么比这种教育更有价值?”因此,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朗读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朗读的范围越广,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5.1 朗读中华经典,能有效地培养人文素养

中华经典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诵读经典能够传承并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使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道德、文化等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论语》中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和教学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等,是那么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美好信念,以及“首孝悌,次见闻”的品德至上的理念,“融四岁,能让梨”的谦让礼仪等将对朗读者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的时间观念,“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的做人本分等,也会在未来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心里埋下美好的种子。朗读中华经典,对开启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增强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等,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径。中华经典中丰富的词汇有利于语文教师积累语言材料,厚积薄发,意欲所言,应笔而出,于是便能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美妙境地,这也有利于训练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5.2 朗读外国名著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文采

外国名著自然是别的国家的文化结晶,我们透过外国名著能够对外国文化有更深的体会与理解,外国名著读得越多,对现代外国人的为人处事观念认识的也就越深刻,在旁引博证时我们也就能泰然处之。十九世纪是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個黄金期,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童话大师:德国的格林兄弟和丹麦的安徒生。《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各国儿童喜爱,被奉为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格林童话》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鲜明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这在带领孩子们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同时还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爱憎分明、与人为善的种子。而《安徒生童话》则巧妙地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手法想结合,生动的描绘了社会下层人的生活现状,作品更具震撼力,也更能打动人心。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后半部分里写到,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冒着香气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温和、慈爱的奶奶,“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作品借助想象,用朴素、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感动人心的画面,学生将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作品的美、哲理与精髓,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自己的文采。

2.5.3 朗读古诗词,能够扩大未来语文教师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古代诗词名篇,阅读大量反映各个时代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的优秀作品,而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则需要自己首先做到这一点。中国经典古诗词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文精神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积淀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魂:“怀古诗”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充满人情味;“战争诗”和“思乡诗”,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诗多表现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创造诗意。”“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中秋之夜,仰望一轮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出口;春暖花开时节,围墙边的那株梅花可能会使你想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情趣和哲理;门外的那棵盛开的桃树一定会让你不由的怜悯起“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的崔护;行至郊外,一个不起眼的小水池可能又会令你想起“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妙趣横生、清新活泼的诗句;行行复行行,一抬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待到得庐山“李白观瀑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庞大气魄便在眼前、在心间;及至雪后的杭州西湖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好一个美丽的世界!经典古诗文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人产生审美的情趣和感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经常朗读古诗词便能弥补这一缺憾,同时,又提高了读诗者的审美能力,进而能够创造美。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2015(11).

[3] 柴玉芹.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2).

[4] 曾小英.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举——王财贵“儿童读经运动”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03).

[5] 夏立群.与名人一起读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师心理特点朗读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浅议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