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理想与责任反思

2017-05-27 07:19戴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想育人人才培养

戴柯

内容摘要: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育人,本文结合多年来的一些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围绕育人的两大关键问题——理想和责任的培养,阐述了两者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在对被教育者进行理想与责任的培养时,教育者自身一定要身体力行,并兼有“初心”、“宽心”、“爱心”和“耐心”四颗心,同时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教育的核心任务 育人 理想 责任 人才培养

最近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公众媒体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时下流行的一些词汇:啃老、肇事逃逸、小三、乱用食品添加剂、黑心KFS、贪官、离婚率高、环境污染等,这些词语初听起来,彼此之间似乎没有联系,但细琢磨不难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当下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侧面反映,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而且还在扩散,似乎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我认为社会问题的出现固然是有很多原因,但作为人类灵魂的职业者们却也值得深思。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同时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育就是教化培育,它不仅是认知的培育,也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自小我们很多人都应该上过思想品德课,课上老师的谆谆教导还依稀回响在耳边,尊老爱幼、讲求信义、诚信做人这些词语我们都耳熟能详,可为什么现实中确不如人意呢?

一、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提起教育,很多人腦中的就会闪现,诸如学校、老师这些名词,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学习,老师教书。其实这只是一种狭隘的理解,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据此可以概括出,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传授知识、技能,提高思维能力;二是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相比较这两点任务,我认为最核心的任务应该是后者。如果把知识、技能比作人的“血肉”,那么人的思想品德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教育不仅要给他“血肉肌肤”,更要给他内在“精神”。血肉肌肤的欠缺最多是“身体的残疾”,如果“精神”完好,被教育者还会有感觉,还会思考,可能还可以为社会、家庭做出一些贡献,而“精神的残疾”,不仅不会做贡献,还有可能会危害社会,危害家人,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现实中有些教育者过于看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思想品质、文化修养的言传身教,甚至许多时候给学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长此以往对他们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其实对人思想品德的影响过程,就是一种育人的过程。育人是一种对人灵魂的塑造过程,一篇文章中写到,教育的核心就是对人灵魂的塑造,是寻找人生的激情与力量,是寻找人生的智慧与乐趣,是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让生命变得神圣、崇高、有意义。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和塑造灵魂相比较起来,很显然对灵魂的塑造要更重要的多,也困难的多。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有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特别是后者难度最大,前者成功了即是一名优秀的商人,后者成功了即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二、育人的关键是什么

那么到底我们要育什么样的一个人呢?是培育成科学家、培育成企业家、还是培育成大文豪等等,显然这不是由教育者可以决定的。教育不是“流水化生产的工厂”,不可能批量“生产”出相同的人,也不可能订制“生产”出诸如爱因斯坦、乔布斯、潘石屹、克林顿等等这样的人物,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我认为要把握育人的方向,关键是要紧紧围绕理想和责任的培养这两大主题。如果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可以说被教育者就具备了内在的“精神”,也可以说具备了“灵魂”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希望。一个人没有理想,他的未来就不会有希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一定要帮助被教育者树立理想,有了理想才有追求,才有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一个人穷一点不怕,怕的就是没理想,有理想跟不现实是两码事,带着理想生活,你的一生才会充满信心与活力!这样的你才会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什么是责任?“责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其意义也有所不同。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主要指三种含义:①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②分内应做的事;③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这里的责任包含以上三种含义。我认为,责任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没有责任不仅做不好事,甚至可能还会成为做事的阻碍。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过幸福的生活,而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只能是给他人带来幸福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这就赋予了,人以相应的责任。有责任就要承担,承担责任需要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责任的能力。

理想和责任,一个是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一个是实现人生目的的基础,它们都是做人的关键,既然是育人,当然要紧紧抓住这两个关键不得丝毫松懈。

三、怎样培养理想和责任

如何培养理想和责任,这是一门大学问,更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的,当然以本人的学识、见识,也不可能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一些感想和感悟。我认为要想培养理想和责任,最关键的先要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理想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理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可能让一个还未接触世事的婴孩大谈自己未来的理想。同时理想还会随着被教育者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充实,在成长中,被教育者逐渐找准自己追求的方向。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被教育者随着阅历的丰富心智越来越成熟,这对于理想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同时,被教育者随着阅历的增加,其思想也会发生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往往不能由教育者所把握,特别是在,被教育者独立以后脱离了教育者的引导,这个问题可能更为突出。上面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和这个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二是,理想形成的动力和源泉是人对现状的永不满足、对未来的不懈追求。由于每个人现状的不同,追求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为此,教育者要引导被教育者力争上游、奋勇前进的精神状态,批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三是,理想和现实毕竟是有区别的,要让学生不能永远只是停留在理想中,做一个空想家,要让他们居安思危,有步骤、有计划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责任首先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它可以体现在点滴小事中,但却同样需要认真履行。其次责任是与人所扮演的角色是相适应的,不管是何种角色都有对应的的责任需要去承担。反观上面的社会不良现象,也无不反映出一种责任的缺失。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夫妻没有维系家庭的责任,企业没有回报社会的责任。责任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与自我是相冲突的。当遇到事时,人的本能是首先考虑自身利益,而责任则是为他人或事去考虑,在这两者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关于责任的培养首先就是培养意识,教育者需要弱化被教育者的自我意识,这比起理想培养可能还要困难一些。

教育者在把握理想、责任的各自特点的同时,还需要身体力行,特别是在日常的点滴小事中做到为人师表。思想的灌输其实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的,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远比仅作口头灌输好得多。如果教育者不能摆正育人的核心思想,甚至是把功利摆在最前,对上面现象的出现不可谓没有丝毫的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认为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具备“四心”,即一颗献身教育的“初心”,一颗接纳百家的 “宽心”,一颗爱护学生的“爱心”和一颗乐观积极的“耐心”。时下,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名词——“不忘初心”,其实教育也是有其“初心”的,这个“初心”说的通俗简单一些,我认为就是当初我们宣誓成为一名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追求之心。每当我们面对各种功名、利禄面前,每一位教育者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忘记教育的“初心”。所谓“宽心”指的是教育者要有一颗宽广的心胸,可以接纳教育百家之言,从善如流。万物无时无刻不是在变化之中,教育也是如此,没有千古不变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一切应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此外,教育者必须具备一颗关爱之心,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育者的关爱。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为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充满愛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最后,就是教育者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耐心。教育是伴随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具备了“四心”,教育者还一定要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如果把“四心”比作内在的策略,那么外在的教育方法与其是相同重要的。对于理想和责任的教育方法,我认为,一定要紧紧围绕教育对象的自身特点来制定。特别是对理想的培养,教育者要尽可能多的掌握被教育者所接触的外部环境,体会其心理变化,换位思考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是很有难度的,这其中有内在的因素,也包含外在的因素,需要相应的教学体制来支撑。

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进步,更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立国之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教育的核心任务,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围绕育人理念把理想和责任的培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关于理想和责任的培养,目前大多数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更多的是看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培养,我认为这是极不合适的,这也与未来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是不相适应的。理想和责任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长期影响。

(作者单位:镇江船艇学院)

猜你喜欢
理想育人人才培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