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物课外实践兴趣的培养途径

2017-05-27 07:48王琼华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芦荟豆芽泡菜

王琼华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46-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实验室的操作,都不能大面积和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内心的喜爱与热情,更无法代替实际生活而更多地解决学以致用的现实问题。面对实践、走向实验、参与实践便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课题。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是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既能克服生物课堂教学的空洞与枯燥而更具形象性、生动性,又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既能巩固课堂知识、扩展课堂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在生物课教学活动中,笔者坚持课堂教學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统一。一次次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精心设计、悉心引导、扎实开展、及时总结反馈,总是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生物课的激情,逐渐引导他们走上积极进取、主动探究的成长之路。

1 发豆芽

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笔者引导学生尝试着发豆芽。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要想让活的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选择质量好的活性的豆子。(2)必须具备相应的外界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3)要准备必要的材料,包括合适的容器,覆盖物。

任务确定后,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各小组具体分工,分头行动起来。有的负责找豆子,有的负责找筲箕或者小盆,有的负责找纱布或者毛巾作覆盖物,有的负责找恰当的地点。

笔者暗中观察,各组都积极利用课外空闲时间,先将各种豆子用水浸泡,等到豆子发胀,种皮膨大,幼芽轮廓快要初现时,滤去水分,放在各自的容器里,上面用覆盖物盖住防止阳光。需要给萌发中的豆子浇水时,大家都因陋就简,有的用自己的茶杯端水来浇;有的用洒水壶提水来浇;有的用洗脸盆端水并用手粘水去浇;有的把饮料瓶底钻成一排小孔,制成简易的洒水瓶,然后装水来洒,虽样式各异,都能起到作用,甚至有的比较实用。

为了发好豆芽,大家都很勤奋、也很执著,争相动脑筋、想办法、找措施,群策群力,而且颇具创造性。

六、七天过去了,展示成果的时候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很激动。等到第八天,笔者将生物课安排成“发豆芽成果展示课”,各小组分别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教室前面,供大家来欣赏。

展示时,有的豆芽整齐粗壮、有的豆芽纤细参差不齐、有的豆芽稀稀拉拉、有的豆芽尖带焦黄、有的豆芽已经长成豆

苗……

面对展示出的八组豆芽,先用二十分钟时间由小组之间自由交流,学习经验、寻找差距、探究感悟。然后用十五分钟时间由各小组组长作为发言人,交流“发豆芽活动”的成败得失。最后用十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总结出发好豆芽的几个关键环节:第一,要选好豆子,质量好的豆子发芽率才高;第二,要选用恰当的容器,确保透水透气,不能长时间被水浸泡;第三,要保证适当的温度;第四,要保证适当的水分;第五,要注意避光,遇到光线很容易产生光合作用,使豆芽变绿影响其色泽;第六,及时清除未发芽的与长势不好的豆子,未发芽的豆子时间一长就会腐烂,长势不好的豆子会挤占其它豆子发育成长的营养与空间,都会影响其它豆子的正常发芽成长。

通过该项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书本理论知识,而且增强了实践应变的能力,还学到了生活的本领,掌握了一生受用的实用技能、技巧。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生物课的浓厚兴趣与激情。

2 栽种芦荟

芦荟富有很多药用价值和日常功能。通过栽种、观察、认识和了解芦荟,可以增加和扩展学生生物学科的知识面,提高其种植技能。

为了更好地观察学习芦荟的生长过程,获得关于芦荟生长的切身体验和实践经验,笔者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具体组织。他们自筹零花钱,采购统一规格的小花盆作为容器;从家里自留地带来肥沃的土壤;纷纷找来芦荟幼苗开始栽种。各组都有专人管理,小组成员轮流为其定期浇水、擦抹灰尘,确保芦荟及花盆的清洁卫生,并作好观察日记。每周评比一次,评出管理得好、长势好的小组,取其前面1、2、3、4名,在班上表扬并为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加分。

通过栽种芦荟,学生体验到芦荟生命力极强,容易种植成活。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一盆盆鲜嫩茂盛的芦荟,大家都丰收了种植成功的喜悦。通过做观察日记,细细记录栽种的具体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学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经过半年的辛苦,一盆盆茂盛的芦荟,摆放在教室的四周,仿佛一个微型的花园,又似一个绿茵场,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通过芦荟鲜嫩硕厚的叶片充分吸收教室里的二氧化碳,不断为大家营造着清新的空气。那一盆盆郁郁葱葱的芦荟还成为美术课唾手可得的写生对象,偶有同学被虫子叮咬、或者开水烫伤之类的,就取一小片芦荟,以其汁液轻轻擦拭,效果极为明显。

栽种芦荟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不仅丰收了种植成功的喜悦,还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不仅感受到芦荟的环保价值,还能体验到它的药用价值。通过栽种,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芦荟是集食用、药用、美容、观赏于一身的植物新星,其泌出物(主要有效成分是芦荟素等葱醌类物质)已广泛应用到医药和日化中;芦荟在中国民间被作为美容、护发和治疗皮肤疾病的天然药物;芦荟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粘胶液体,这种液体具有防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和止血等作用。

栽种芦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分工协作、各负其责,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的热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学习书本知识的枯燥与疲劳,增添了实践学习的兴趣;还让每一位学生在空闲时间有事可做,像这样让班上的事情件件有人管理,减少了许多无聊与纷争,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学风更浓厚、班风更纯洁。

3 饲养小动物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觉悟,培养他们的爱心,塑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笔者布置了饲养小动物的课外活动课题。

为了很好地完成饲养小动物这一课题,笔者引导同学们以养小金鱼、小蝌蚪为宜。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要求每组自备一个规格大小相当的缸,每个缸至少养5尾小金鱼或者5只小蝌蚪。

安排好课题、明确了要求之后,各小组及时行动,自凑零花钱,买了缸、小金鱼、饵料,有的还买来小乌龟,抓来小蝌蚪,开始饲养。每天轮流派人换水、喂食、打理卫生等。经过两个多月的饲养,小金鱼、小乌龟、小蝌蚪无一伤亡,全都活蹦乱跳的。欣赏着自己的饲养成果,学生都很开心愉悦。

通过饲养小动物,学生更加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其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提高,爱心得到增强,耐心得到培养。这都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逐渐成长为传播爱心与和谐的使者。

4 制泡菜

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往往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可谓老少兼宜,居家生活,家家都有。制泡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文化,特别是四川泡菜历史悠久,名扬四海。

通过生物课堂知识的学习,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自制泡菜”的活动课题。要求学生利用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回家自制泡菜。遇到问题可以向父母长辈、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咨询请教。泡菜制好后,带到学校来让大家品尝、评比,看谁做的泡菜味道纯正、脆而不腻、清香可口,评出等级进行奖励。

通过学生“自制泡菜”这一课外兴趣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制作泡菜确实简单易行、取材简便、造价低廉;体会到泡菜由原材料到成熟的泡菜,运用了许多生物知识与原理,尤其是充分运用了微生物知识及原理。

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自制泡菜,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生物知识特别是微生物的意义和作用,而且有利于他们通过自身实践去体验制作泡菜过程的平凡、神奇与奥秘,更有利于他们去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与自觉。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释放课堂压力,成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与融合;使学生兴趣得到培养和提高、潜力得到挖掘和开发、技巧技能得到夯实和提升,逐渐形成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乐于实践、勇于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芦荟豆芽泡菜
吃豆芽有助于防癌
我爱芦荟
豆芽也是治病“好手”
无根豆芽≠毒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