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2017-05-27 07:49李明灿
中文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自我概念社会支持高中生

李明灿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我班54名同学进行了调查,通过对问卷进行回收与后期的数据整理,最终得到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与高中生自我概念形成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加以一定的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和自我概念间有着明显的负相关,而社会支持则和自我概念有着明显的正相关。

关键词:高中生 生活事件 自我概念 社会支持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18-01

前言:自我概念作为个人对自身的评价与认知,对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这个时期不但在学业上充满着挑战与危机,而且现在社会对高中生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责任,不可避免地要求高中生应该不断提高对自我认同方面的意识。本文将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两方面对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的分析,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培养自我概念。

一、调查数据与结果

通过对本班54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图表。

通过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与生活事件有关的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因子对于学生具有的身体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概念有着明显的负相关,而其他因子却与身体自我概念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对于家庭支持而言,其和学业自我概念与一般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自我概念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但其与身体自我概念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对于老师支持而言,其和学业自我概念与一般自我概念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对于朋友支持而言,其和身体自我概念与一般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自我概念均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但是其与学业自我概念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而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没有明显的关联。

二、讨论

对于生活事件而言,能够对高中生造成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有考试不理想、和同学出现分歧、学习负担大、遭人误会以及升学压力等,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生活事件中对学生产生最为严重影响的为人际关系与学习压力。除了身体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外,其他自我概念并没有呈现显著的差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女性社会地位逐渐的提升,学校与家庭对于男、女生的社会化逐渐的呈现相同。但是,女生的身体自我概念还是与男生有一定差距,这和我国传统文化与性别社会角色非常的吻合。女生由于过于关注自身的相貌问题,致使关注偏差出现了认知扭曲问题,因此,女生在身体自我概念上呈现的数据要比男生呈现的要差[1]。

此外,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间有着不同的关系,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因子对于学生具有的身体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概念有着明显的负相关,这和我们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一致,我们不仅渴望交往,但是也对交往存在害怕情绪,导致出现了封闭与开发的矛盾情况[2]。而且对于我们而言,学习作为当前阶段最为重要的任务,学校与家庭带给我们的压力也相对较大。我们对于自身的人际关系与学业成绩都很重视,所以与此相关的生活事件对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着一定的不利作用。

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是对于社会支持的来源存在不同,其所造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对于老师支持而言,其和学业自我概念与一般自我概念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是由于老师对于我们而言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我们学习上的问题加以解答。对于朋友支持而言,其和身体自我概念与一般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自我概念均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但是其与学业自我概念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能够被朋友接纳与成绩并没有什么联系,我们在进行交往過程中主要是注重共同语言与吸引力,而且我们对于相貌方面的评价,很少会受到家庭和老师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学的评价是极为关注的,而且更为注重自身相貌能否受到同伴接受[3]。对于家庭支持而言,其和学业自我概念与一般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自我概念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但其与身体自我概念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家庭始终是我们得到保护最为重要的地方,因此家庭支持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非常的重要,父母对于我们的相貌永远都不会认为存在缺陷,但是在学业、社会以及一般等方面的自我概念却存在很大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永占.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01(01):129-133+138.

[2]王唤.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J].社会心理科学,2016,09(09):22-27.

[3]王可.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J].学理论,2015,11(11):29-30.

猜你喜欢
自我概念社会支持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自我概念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