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环境下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2017-05-27 08:18文雯
中文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育

摘 要: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将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水平,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高校在推动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方式落后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就如何提升少数民族预科环境下汉语言教育中“四个认同”教育水平,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 汉语言教育 “四个认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62-01

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培养制度,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出台的提升少数民族同胞教育水平,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优惠政策。在探索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过程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文化特点,提出了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的路径,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方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四个认同”是指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举措。通过在汉语言教育中融入“四个认同”教育,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伟大的祖国、对优秀的中华文化、对华夏民族的认同感,进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荣誉感,激发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根本要求。“四个认同”教育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提高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障。我国在推动各民族团结统一,共同繁荣发展过程中,还要受到极少数的民族分裂主义影响,因此必须积极推动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中坚力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各个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其实践过程需要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努力。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要求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提高少数民族同胞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还存在部分高校的教育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四个认同”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问题,在汉语言教育中,只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认为培养少数民族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是第一位的,而忽视或者淡化了“四个认同”教育的内容。还有极少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不清,将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四个认同”教育与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从而影响了“四个认同”教育的有效开展。

2.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推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言教学和“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少数高校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是课程设置比重不合理,“四个认同”教育在汉语言教育中所占课时少、篇幅小,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课程缺乏连续性,部分高校仅在预科班的第一个学期设置了与“四个认同”相关的课程,缺乏连续性的教学过程。再一方面是缺少有效的课程考核,在针对预科生的成绩考试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考试,忽视了“四个认同”相关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教育方式落后。少数高校在汉语言教学课程中,关于“四个认同”的教育方式还比较落后,一方面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存在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社会发展的实际与教学的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缺少必要的教学实践,导致学生无法产生直观的感受,进而对于“四个认同”的内容产生怀疑。

三、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1.提高重视程度,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对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言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的重视程度,必须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教育部门、高校要切实提高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四个认同”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将“四个认同”教育和语言专业能力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少数民族预科“四个认同”教育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少数民族预科教师队伍建设。针对预科汉语言教师定期开展“四个认同”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四个认同”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2.优化课程设置,健全课程体系。内涵比较单一,内容较为单薄,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是影响少数民族预科“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因素。提升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言教学中“四个认同”教育成效,就必须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健全少数民族预科“四个认同”课程体系。

3.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成效。采取何种方式开展“四个认同”教育,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以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社会发展实际。必须摈弃传统的填鸭、照本宣科、与实际脱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加强“四个认同”教育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四个认同”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要让“四个认同”教育走出课堂,通过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伟大祖国、伟大中华文化、伟大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从而提升对“四个认同”教育的认同,自觉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参考文献

[1]许宪隆,梁润萍.“四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关联度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 2014(01)

[2]郑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探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3]赵铸,王金萍,江远.“四个认同”教育视域下的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研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3(04)

作者简介:文雯,(1982-),女,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學院,讲师。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