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经典共同成长

2017-05-27 23:16张晓娜
中文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阅读量语文素养

张晓娜

摘 要: 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学的范围更为广泛,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那么怎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从教学工作中分析得出:学生可以通过《语文主题丛书》来提高阅读量,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主题丛书》 语文素养 阅读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71-01

语文主题学习追求的是把大量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学生们除了学习教材上的课文,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丛书的容量很大,初中三年下来,学生仅仅阅读主题丛书,就可以达到600多万字。海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加深了认识,滋润了心灵,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那怎样指导学生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使丛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第一是要有明确阅读目标。有时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提高。出现这种“怪圈”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是“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看门道”式的“研读”。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以休闲为目的,也就烙上了“先天不足”的印记。长期以往,学生的思想就很难得到磨砺,语言也难以得到发展。所以,阅读主题丛书不能是漫无目的的,应该是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的自主阅读,需要达成一定的阅读目标。我们老师可以从课程、单元、课时的角度确定阅读目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丛书。不同年级对相同的内容教学会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例如同样是写人的文章,初一教材中《我的老师》的学习目标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初二教材中的《背影》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主题丛书时就要明确目标,提出相关的要求。可以让初一学生阅读主题丛书上十篇文章,归纳中心,看看作者是如何选材的。初二学生精读主题丛书上写父亲的五篇文章,然后师生一起交流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塑造父亲的形象的,文章有哪些语句特别打动人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第二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要配合学习的重点,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需要来决定,哪些要略读,哪些要精读。例如知识性的读物,可以用略读的方式;而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品味其优美的文字、动人的情感,那就要精读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也可以写读书笔记,摘录句段,记下读书感悟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指导他们养成专注、质疑、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这样才能通过阅读来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阅读更需要质疑,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用怀疑的精神去阅读,要学会辨伪存真,提出独到见解。

第三,在指导阅读时,教师要关注分层阅读,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的方式方法因文而异,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阅读法,主要包括泛读、认读、吟读、作读书笔记、写作品人物评论等;另一类为提高阅读法,主要包括定向阅读、横向阅读、探究性阅读、比较阅读等。如对于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应采用第一类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重点内容加以摘抄等。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宜使用提高性阅读法。这类方法探索性强,读者不是盲目地接受现成的事实或观点,而是以审慎的态度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和验证,进而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答案。比如采用横向阅读(发散阅读)法,要求学生将要读的文章与已学过的相关文章联系起来,从文章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横向联系,通过联系和比较,使之相互渗透、补充和深化,从而发现真伪,分清优劣,找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四,丰富阅读课型,使学生爱上阅读。阅读课不是一成不变的,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课型,会大大增强阅读课的效果。如自主阅读课、欣赏推荐课、阅读交流课、成果展示课、实践活动课等。

1.课前自由读——自由徜徉

我们在学习每一单元时,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丛书》中的相关篇章,这时要求不宜太高,重在让学生享受自由的阅读,让他们边阅读边勾画好词佳句,待结束后再将这些好词佳句读一遍即可。这样负担不重,学生们会愿意沉浸到书海中,享受醇美的阅读时光。

2.课堂重点读——迁移运用

讲读课时,可以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就是在学习教材课文时,插入一篇或多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文章,目的是为了突破教材上的重难点,或是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苏轼当时的心境,我想最好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此我推荐学生阅读丛书的三篇文章——《苏轼的数字人生》、《一首清冷的月光曲》、《人间“鹊桥”》,使学生了解了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更容易走进苏轼笔下的月色,深切体会作者的情感,形成文化的积淀。

3.自主阅读课——形成习惯

我校每周都有阅读课,教师会从《丛书》中精选一部分与本单元主题相似的文章,先以大约一节课 3/4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批注式阅读,剩下1/4的时间师生进行讨论交流。主要是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好词佳句、写法和阅读感受等方面展开。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使孩子们阅读到更丰富,更精彩的作品,又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悟性,克服浮光掠影式的“休閑性”阅读。

4.实践活动课——拓展能力

我校经常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如今年四月份的“畅想春天、分享阅读”读书节,五月份的“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和十月份的“书香润泽校园,阅读丰富心灵”的读书周活动。以《语文主题丛书》为主,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读书小报、读后感、读书沙龙、读书笔记和读书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成果进行展示。主题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使校园弥漫书香,使学生快乐成长。

以上就是我指导学生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的具体做法。最后,我想说:只要我们心在《丛书》,收获便在《丛书》。

猜你喜欢
阅读量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研究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