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2017-05-27 06:38向文锋张立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师德青年教师规范

向文锋+张立新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一中,湖南益阳,41300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怎样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是上级主管部门交给大通湖区一中人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命题,为了完成这个命题,近几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具体做法是:

一、用三个“抓实”塑师德

第一个“抓实”是抓实学习。“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为了提高教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自觉用高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我校每期开学初,无论多忙,都要组织全体教师实实在在的、认真的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重要文献和法律法规。把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通过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学校把教师的读书笔记、所思所感装订成册,让教师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帮助教师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个“抓实”是抓实制度。制度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既靠教育,又要靠制度的约束。我校先后制定了《大通湖区一中师德考核办法》《大通湖区一中班级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大通湖一中教师奖惩方案》等,把师德建设的要素分解为对教师日常行为准则的具体要求。上班时间不串岗、不闲聊、不坐着讲课、课堂不接打手机、工作日不准饮酒等都充实到制度里面。学校还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公开向家长承诺,以保证制度和要求的落实。

第三个“抓实”是抓实典型。“树要好林,人要好伴。”一个好典型,就能带动一大批人。为了促进师德建设扎实深入的开展,我校在量化计分、民主推荐、行政考核的基础上,每年表彰一批“校级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先进典型,通过大会表彰,出刊公示等形式进一步在校内树立德艺双馨的教师模范。同时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和“两学一做”的党建中心活动,集中整治个别党员教师身上的“庸、懒、散”等行为,使每一位党员真正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表率。学校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的师德档案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岗位聘任、职务(称)晋升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

二、用三个“载体”强师能

第一个“载体”是“青蓝”工程。青年教师的引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成为骨干力量,我校每年的秋季开学即启动“青蓝工程”。要求对象明确、规划合理、措施得力。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通过新老结对,名师引领、同课异构、岗位练兵,“青蓝工程”成绩斐然。2014年新入职的高中化学老师——代乐,去年获得了益阳市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比赛一等奖,就是典型的一例。

第二个“载体”是磨课活动。“磨课”对于学校开展建设性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校从2014年就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启动磨课活动。通过确立磨课方案(即确定磨课的主导教师、组建磨课的研究小组、选定磨课的研究主题),确定磨课教案(即磨教学理念、磨学生情况、磨教法学法、磨教学过程设计、磨教学反思等),磨出了收获。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磨出了教师的创新精神。2016年我校的教研教改获得了全区的一等奖就是强有力的佐证。

第三个“载体”是教师论坛活动。 教师论坛活动,对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档次,提高课堂教育质量能起很好的推动作用。我校的教师论坛为了达到常规化、系列化、高效化,要求一月一次教师会,一月一次教师论坛,每次要求一到两名教师进行主讲,所有教师都能围绕主题积极准备、认真互动交流、纷纷择善而用,基本达到了展示教育智慧,提升教育素养,促进专业成长,融汇共通、互助共进的目的。

三、用三个“规范”树形象

第一个“规范”是规范教学常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能够规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保障。近几年来学校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是始终抓住课堂教学不放松。规范备课关,实行教师自主备课与集中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其模式是:一人精备——组内研究——课后反思。这就汇集了大家的智慧,提高了备课质量。规范上课听课关,实行推门听课与通知听课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重视“点单课”、主题课、研讨课、展示课,及时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规范作业布置、批改,学校要求每月各科教师作业布置、批改情况实行学生反馈评价一次,以促使教师精心设计每次作业,做到每次作业认真批改、及时,作业量适中。辅导、检测等其他教学常规工作也力求做到了“严、实、细”三字。

第二个“规范”是规范研训合一。教师的专业提升,其研修、培训是重要环节。我校将校本研修与日常研究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创设机会让老师进行校本教研。如近年就怎样 “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积极推出了公开课、示范课,通过类型丰富的课堂教学研讨,成效显著,培养了以谭瑞贤、陈正武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区级、市级名师、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坚持以校为本,我校连续两年开展了省级课题《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对教学反思的研究》的研修,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课题顺利结题。今年又有两个课题正在申报之中。此外,学校本着“走出处,请进来”的原则,积极与益阳名校市一中接成对子,多次请专家进校“把诊问脉”,也多次派员到结对学校,跟班一对一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每年的参培率达70%。

第三个“规范”是规范教师评价考核。一所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是否公平、公正、公开是学校生命力焕发的源泉。近几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教师评价考核体系的量化评分,按“德、能、勤、绩”四个板块,从领导考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四个维度,重点扣住“备、教、批、辅、考”五个大点,26个小点,以分值量化的形式,每月一考核,每月一公示,月月与绩效挂钩,期期与能者上、庸者下挂钩。学校工作布置、班级评比、后勤管理,参照而行。年底评先评优也照此下材。学校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四、用三个“关爱”来求和谐

第一个“关爱”是关心青年教师生活与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引得进,留得住,效果好,这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力。学校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青年教师一进校门,学校就从“吃、住、行、教”四个方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基本上做到了让他们吃得好,住得下,行走方便,教心安稳。学校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既指派了业务指导的老教师,师徒共进,又增加了外派学习、交流的机会。专业的成长,是对他们最好的关心,留住了人,更留住了心。

第二个“关爱”是面向全体教师的人文关怀。为了让教师克服职业怠倦,学校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更注重“理”,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最大限度地激活了教师对制度的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对于工作岗位考虑,注重他们发展的潜能,注重他们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在教师评价上的考虑,力求全面、多元的评价,树立教师的自信。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凡教师家的婚丧嫁娶,学校工会总会亲临慰问或祝贺。传统节日,学校举行各种教师集会,拉近了教师与领导,教师与管理制度的距离,让他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自豪感、幸福感潜滋暗长。

第三个“关爱”是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为了给教师减负,学校多方籌措资金创造条件,教师休息茶室、教师卡拉OK厅、教师健身房,一应俱全。从硬件设施上,尽量让教师及时释放压力,以阳光心态投入每一天的工作与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更加注重教师队伍长效机制的构建,用生命的激情来诠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价值。

猜你喜欢
师德青年教师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来稿规范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