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2017-05-27 17:49胡水静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梨园戏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

胡水静

摘 要:梨园戏是福建泉州的一个传统剧种,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2014年,泉州的梨园戏剧团带着他们的经典剧目《董生与李氏》来到欧洲巡演,以其最简单、最传统的表演方式赢得了欧洲观众的高度赞誉。这一现象,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化舞台的呈现方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梨园戏在欧洲的成功巡演,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而西方观众对中国戏曲艺术的欣赏和认可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多了一份自信,这份文化自信正是当代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坚守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梨园戏;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文化坚守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13-02

一、前言

2014年6月,法国《世界报》、《进步报》、《快讯报》、《费加罗报》等法国权威媒体,纷纷对梨园戏进行了长篇的报道。6月6日,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在巴黎MC93剧院拉开法国巴黎、里昂、希腊雅典8场商业巡演的帷幕。古朴动听、优美婉转的音乐响起,500多人的剧场几乎座无虚席,简洁的舞美设计,让观众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表演者身上,两个小时的演出,观众长达十几分钟久久不停的掌声,应该是对剧团主创最大的肯定。①

梨园戏是孕育于中国泉州的古老剧种,泉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宋元时期泉州的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世界第二大港口,因此泉州成为中国最早面向世界的城市之一。跨越千年的历史,今天作为宋元南戏一脉相传的泉州梨园戏以最传统的戏曲舞台表演方式呈现在欧洲人的面前,引起了欧洲艺术界和剧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当下大力推动国际间文化合作、交流和文化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在欧洲的成功巡演给予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更加理性和冷静地思考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价值和市场定位。

当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文化演出团体也加快了文化输出的步伐,中国元素、中国符号随着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据统计,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每年在境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数百座城市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和综合文化活动五千多场。而在法国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每年也邀请了数百个文艺团体赴欧洲进行文化交流演出。那么,在走上国际舞台、面对国外观众的同时,我们传递什么,表达什么?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去传递中国的形象?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用最纯粹而古典的东方艺术表现方式诠释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主演曾静萍在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越简洁越好,越中国越传统越好,做到极致的时候他们最欣赏。不是光梨园戏好,只要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精致、细腻和完美都会征服所有的外国人。”

二、国际化呈现中传统文化的坚守

在欧洲人眼里对于中国的戏曲艺术并没有剧种的概念,他们只有好演员和不好演员的概念。法国MC9剧院经历、 法国著名导演、艺术总监帕切克·索梅尔在看完《董生与李氏》后感叹道:“这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好的戏之一,如果我没有把它推往欧洲,我终生遗憾。”也正是机缘于此,促成了梨园戏的欧洲巡演。

梨园戏的发展离不开丰厚的文化积累,一个是扎根在中国戏曲这个土壤,扎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土壤里面。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没有灭亡,戏曲就不会灭亡。而且传统文化传承地越好,中国戏曲的处景就会越来越好。所以,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第二扎根在闽南地区,在泉州。因为八百年来泉州养育了梨园戏,也保护了梨园戏,使它能够生存,所以它今天应该扎根在泉州这个土壤里面。

梨园戏是产生于南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将近八百年的历史。所以,从这个剧种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戏剧发展的一个轨迹,因为泉州特殊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梨园戏得以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剧种现存的八十几个传统剧目,大部分是宋元南戏的旧片,因此,戏曲界把梨园戏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梨园戏好的一点就是它保留了很古老,很纯粹的,很实在的艺术一直在感染一波一波的人。而一代一代的梨园戏艺术家,在泉州这个文化土壤的滋养下,心特别静。在现在整个文化氛围显得很浮躁的情况下,能进入很安静的艺术创作领域里,特别少。刚好梨园戏就是这点在取胜。

《董生与李氏》曾荣膺2003-2004年度中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由曾获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著名编剧王仁杰编写,剧中主角李氏由曾两次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曾静萍出演。该剧讲诉了一个古代私塾先生与邻居寡妇的情感故事,从员外的临终托付,到两人的日久生情而“监守自盗”展现了一个古典而戏剧性的情感故事。在舞台表演形态上以极具中国古典美学特征和传统戏曲演出風格,成为一出在当代戏剧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戏剧精品。②

在法国里昂的古罗马剧场演出结束时,每个观众把自己的坐垫扔向舞台,这是古剧场的一个传统,扔越多表示越尊重,越喜欢。欧洲观众对演出的呈现出的热情,是对中国戏曲最好的肯定。演出结束后,“富尔维耶之夜”艺术节经理多米尼克·德罗曼先生来到化妆间,兴奋地对正在卸妆的梨园戏演员们说:“你们今晚的演出非常成功,毫无疑问,八百年的梨园戏彻底征服了两千年的古罗马剧场!”在这一刻所有的演员心里都被感动着,这一幕一辈子记得。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是中国戏曲的骄傲。

三、国际化呈现中的差异性互补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造成了中西方艺术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在现代戏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舞台、灯光、置景及技术手段的运用都要比中国发展地更快,目前中国戏剧中的舞台装置还是在沿用和学习西方戏剧的一些理论,所以在中国的戏剧表演中,如果只是在舞台上堆砌很多现代舞美的东西,对于西方艺术界来说,并不稀奇,因为这是我们学他们的。反而是中国戏曲一些传统的通过肢体去描述场景,去营造那些空灵的意境的艺术表现方式,恰好是他们很欣赏并希望学习和借鉴的。

梨园戏的美除了唱腔非常优美、古朴以外,它的表演,十八步科母,那是别的剧种所没有的。国内很多戏曲界同行,一看到梨园戏的表演都非常惊讶。国家话剧院的副院长王晓鹰看完《董生与李氏》,他说:我想不到有这么一个剧种会那么细腻,会那么细腻的把人物心理活动,看到曾静萍手指头的变化,通过她的手指头,通过她的脸部表情,通过她的脚步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这的确是我们国内其它剧种所没有的,它体现了我们中国古典美学的综合之美,和谐之美,或者说中庸之道。

法国里昂的著名导演格雷高尔·英戈尔德看过梨园戏后,他发现原来戏剧的肢体动作能够做到这样,这是他没有想到的,看过《董生与李氏》后,经过同剧团协商,他准备带两个年轻的法国导演和一波年轻的法国演员来学梨园戏片段,学习梨园戏的肢体。他希望通过学习中国戏曲的肢体语言,回到欧洲丰富欧洲戏剧肢体动作,使之更加靈活,更能达意。这是中国戏曲对整个欧洲艺术界的影响。

在剧团出国巡演之前,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欣赏习惯的不同,每个演员心里都是忐忑的。因此,剧团对每一个演出细节都做了精心的斟酌和准备,并特意从法国邀请了灯光设计师来参与整个灯光的设计工作。对于灯光,欧洲人的眼睛不适应我们的光感,中国的舞台灯光效果对欧洲人来说比较刺眼,中国人喜欢比较鲜艳的色调,而欧洲的舞台灯光总体效果则偏暗,而恰好是这种暗的处理,有时观众不会全部去看一个演员的表情,他就会用眼睛去关注,关注演员身上的感觉,猜测演员表情的空间,从而产生很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灯光留给演员的空间蛮有韵味的。在合作中,欧洲的艺术家有些建议是非常好地,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艺术的观念也会有所区别,有时候他们的点子是我们的文化所没有想到的,这种东西是可以互补的。因此,在国际文化合作和交流中,我们要选择性地吸收国外优秀的经验,在国际化呈现中考虑国外观众的欣赏习惯,从而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艺术作品。选择的关键是我们的戏曲创作的标准在哪里,心里要有数,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标准心里要有一杆标尺,有了标准心里就不慌。

四、国际化呈现中的文化自信

文化的自信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源于对本体艺术的传承和积累。另一方面来自于观众的认可。

中国传统的戏曲,有几百种之多,留传了几千年之久。在中国社会动荡,各种文化的毁灭、摧毁过程中,包括战争中,这些艺术门类都没有灭亡。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支撑着中国优秀的戏曲文化一代代地传承到今天,这来源于它的艺术魅力,来源于一代代艺术家地坚守和积累。这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也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戏曲艺术自信的来源。

在中国戏曲国际化呈现中,语言障碍是一定会有的。但是,梨园戏剧团的曾静萍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有一点我特别自信的是,一个好的艺术品种,它不会受距离或者受国界的影响。人的文化背景不一样,但是人的感情是一样的,有爱、有恨、有审美、有丑恶。我带着梨园戏走过的国家,从来没有人不喜欢梨园戏,所以我对梨园戏,对它的传播是充满信心的。”就是因为热爱,梨园人对自己的剧种充满了自信,也正因为这份自信在面对欧洲观众时,那种由戏里戏外透露出的自信和淡定,对角色的投入深深吸引了欧洲的观众。法国优秀青年编导大卫·勒斯科、原法国科学研究院表演艺术系主任贝尔里斯特·比康瓦连等文艺界人士纷纷对梨园戏的经常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个优秀的剧种最重要的是剧种的传承,把优秀的东西传下来,在传承的过程中还得传承得好,传承得准确,才能够对优秀的传统戏曲财富有一个比较到位的呈现。这也是梨园戏从建团以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2011年起,剧团给所有演职人员下达了年度考核指标,每年每人至少完成一个传统剧目或折子戏的整理和排演。这是压力也是动力,正是这样的积累才赋予了梨园人在舞台上的那份从容和自信。

梨园戏在欧洲的8场商业巡演,场场爆满,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给予了演员最高的礼遇,这是对中国艺术的尊重,是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家的尊重,有了这份经历,梨园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自己所热爱和坚守的戏曲艺术更是充满了自信。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透露,计划2014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与法国MC93剧院合作,在欧洲进行推广巡演。继《董生与李氏》之后,还将陆续推出《节妇吟》、《大闷》等梨园戏经典剧目。目前已收到俄罗斯莫斯科“契诃夫艺术节”等欧洲著名艺术单位的2015年度巡演邀请。③

梨园戏的美在于它延续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和那份带有乡土气息的韵味。它的艺术表演中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印记,这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国际化呈现中最为重要的支撑。在保持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兼容并蓄,选择性地吸收国外的艺术经验,适应国际化传播中不同区域人群的欣赏习惯,从而让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这也许就是泉州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欧洲成功巡演带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基金项目:2016年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泉州梨园戏的国际化传播》(项目批准号:2016D34);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从梨园戏的国际化传播看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教育”(立项批准号:FJJKCG16-333)

注释:

①张云茜.梨园戏原滋原味走出国门《董生与李氏》唱响巴黎[N].欧洲时报,2014-06-11.

②陈云升.试论《董生与李氏》的创作成就[J].当代戏剧,2012(01):19-20.

③张素萍.梨园戏倾倒雅典艺术节,欧洲巡演以《董生与李氏》收官[N].泉州晚报,2014(06).

猜你喜欢
梨园戏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梨园戏现象”探微
弦管古乐是泉腔戏曲的曲库——从梨园戏三元老论南音与梨园戏关系说起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梨园戏开发的可行性与旅游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