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017-05-28 09:22付艳红
祖国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新能力

付艳红

摘要:认识新的课程标准,营造新的课程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创设意境、设疑引欲、诱发学生思维。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而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生动化、情趣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是:

一、认识新的课程标准,营造新的课程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新课程注重的是一种课堂文化。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合作,即师生合作,教学强调开放性,尽可能创造各种机会,使教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要求我们放手,让他们用不同的感官去接受新的信息,再经过智力的整理加工,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低年级的数学更是如此。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我的课堂是这样设计的:出示课件: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小动物们来向它祝贺。看,来了几位客人?(6位)客人来了,要先请它们坐,要搬几把椅子?(6把)接着要招待客人,要端几杯茶?(6杯)要吃饭了,每位客人面前放一个盘子,要放几个盘子?(6个)当学生建立了6的概念后,让学生从学具袋里拿出你喜欢的东西,它们的个数是6,然后请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用6表示呢?这样,从一个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建立了6的概念,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容易懂,记得牢,学生也乐于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课堂中创设意境、设疑引欲、诱发学生思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要有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会产生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才能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题上来。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积极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造成思维定向单一。而现今的素质教育,尤其在我校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基础教育要从小抓起,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质疑,特别要鼓励疑中生疑。例如:教学10的组成有哪些?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观察10的组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答:有9组,一组特殊——两个数相同,其他8组的两个数不同。我又问:其他8组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有联系,你发现了吗?想一想,10的组成,怎样记更方便呢?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悬念,然后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在教师的设疑中引起了学习的欲望,特别是我对本课进行了创造性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10的组成有什么规律?怎么记方便?学生在这开发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讨论、推理、交流等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与方法,并且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实施“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性潜能。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认识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好10张卡片,20根小棒,两条皮筋。先让学生一根一根数出10根,引导学生说出10个“一”,再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成捆,让学生说出这是1个“十”。引导学生摆11根小棒,表示“11”,是拿出1捆和1根小棒,让学生讨论11左边的“1”表示什么?右边的“1”表示什么?11是怎样组成的?学生通过操作懂得左边“1”表示1个十,右边“1”表示1个一,然后用同样方法学习12、13、14……,摆到20这个数时,右边的个数出现10个“一”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学生通过操作很快说出表示2个十。2个十怎么写?为什么左边是2,右边写0呢?这样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有目的地引导操作、观察讨论。

四、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新课标提出的“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聪明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追求过程,讲求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充分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不断提升,充分体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要在教学中考虑应该如何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师的自身素质,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创造,倾尽所有精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有趣的情境中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延军.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26).

[2]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作者单位:山东省兰陵县金岭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