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2017-05-29 21:37王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王婷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6份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 并进行统计。结果 456份标本经培养分离出280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57株(20.4%);革兰阴性(G-)杆菌198株(70.7%);真菌25株(8.9%)。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G-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 细菌耐药形势严重, 尽早明确致病菌, 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 以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多由病毒、细菌、军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治疗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1]。由于临床抗生素的滥用, 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耐药菌株多重耐药、交叉耐药严重, 尤其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 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本研究旨在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抗感染治疗,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来源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4年12月~2015年6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456份, 经培养分离病原菌280株, 检出率为61.4%。受检者晨起漱口后自行深咳或经纤支镜取痰液于无菌痰杯内, 30 min内送检, 涂片镜检结果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比值>2.5为合格痰标本(同患者多次送检标本分离菌株相同按1株计算), 否则重新留取。

1. 2 方法 痰标本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均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不同细菌分别应用特异性生化板菌株鉴定, 鉴定可信度>95%。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 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8753, 均购自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 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标准判定。结果输入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病原菌构成及结果 456份标本经培养分离出280株病原菌, 其中G+球菌57株(20.4%);G-杆菌198株(70.7%);真菌25株(8.9%)。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G-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见表1。

2. 2 主要G-杆菌对常见抗菌药耐药性分析 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见表2。

2. 3 主要G+球菌对常见抗菌药耐药性分析 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见表3。

3 讨论

临床广谱抗菌药的泛滥使用及疾病的地区性差异, 使不同医院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构成及耐药史不断变迁[2-5]。本研究结果显示, 本院呼吸科分离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 占70.7%, 与相关报道一致。分离率位居前五位的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在本研究中分离数量最多, 常伴随毒力较强细菌存于病灶, 感染多发生于衰弱或免疫低下者, 耐药机制与病原菌产生抗菌活性酶, 改变抗菌药作用靶位, 形成生物膜及主动泵出系统等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 一、二代头孢菌素类等耐药率较高, 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敏感性较好。本研究中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 但由于其易致二重感染, 耐药菌和霉菌进驻率高达3.5%和9.2%, 建议作为治疗混合感染的二线用药。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分离及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由于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等广泛使用, 细菌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常多重耐药, 导致治疗的失败和病程迁延。药检结果显示, 对亚胺培南最敏感, 对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素类相对敏感, 对氨苄西林等青霉素类高度耐药达60%~70%。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是引起外源性感染的主要因素, 自身免疫力低下, 呼吸道分泌功能减弱、纤毛运动减弱, 痰液无法及时排除, 及呼吸机的侵入性操作都导致其发病率、耐药率不断增高。除碳青霉烯类对不动杆菌保持100%的抗菌活性外, 氨苄西林, 头孢哌酮也保持70%以上的抗菌活性。不过不动杆菌已出现泛耐药菌株, 抗感染治疗时可考虑大剂量舒巴坦联合碳青酶烯类、替加环素等方案。大肠埃希菌产 ESBLs检出率逐年上升, 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素类耐药率低均低于40%, 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均高于60%, 均国内报道以一致[6-11]。

近年来, 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素率逐年上升, 可能与近年第四五代头孢类、氟喹诺酮类药物控制较松及葡萄球菌属耐药性传递有关。耐甲氧西林(MRSA)菌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8.4%.且对所有的B-内酰胺类药物均高度耐药。主要G+球菌未分离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菌株。因此适当应用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为治疗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首选。本科室真菌感染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真菌感染上升的主要源头在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所涉及的患者主要为长期卧床, 慢阻肺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12, 13]。因此通过本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 说明本院呼吸内科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 细菌耐药当今形势严重, 尽早明确致病菌, 使用抗菌药物应合理规范适当, 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胡付品, 朱德妹, 汪復, 等. 2014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4(5):401-410.

[2] 张善辉, 丁虹, 王平平.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耐药性观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22(4):406-407.

[3] 孙迎军. 我院2009年至2011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30(3):281-283.

[4] 许华, 肖江. 1989株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分布及耐药特点分析.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30(6):635-637.

[5] 魏献英.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1, 29(3):287-288.

[6] 周宏伟, 庞晓军.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2):132-133.

[7] 孙美兰.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上海预防医学, 2010, 22(8):416-417.

[8] 汤文.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9] 魏丽.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30):7377-7378.

[10] 唐丽琦, 陈丽华. 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医药前沿, 2015, 5(32):57-58.

[11] 陈国军, 胡忠杰, 陆建红, 等. 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4):564-566.

[12] 郭佳, 陈志营, 谭平.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7):3877-3880.

[13] 燕成岭, 樊淑珍.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医药, 2010, 33(8):731-732.

[收稿日期:2017-01-19]

猜你喜欢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新生儿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不同起始负荷剂量治疗中重度革兰阳性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环境相关性研究
脑脊液培养常见细菌及耐药状况回顾性调查研究
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研究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29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