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长歌当年华

2017-05-30 18:51茅铃验
大东方 2017年9期
关键词:程先生王琦瑶弄堂

一个女人,一個竭尽黄埔精华的平凡而又轰烈的女子,在上海四十年历史变迁中,经历水草丰美渐至风雨凄凄的人生旅程,终于迎来了一场繁华而又苍凉的落幕。王琦瑶的历史就是上海的历史。作者王安忆用一支细腻而又绚烂的笔,以一个女人来演绎一座城市,其中交织着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淀的无数理想、躁动、幻灭和怨望。

还在中学时代的王琦瑶,清秀俊逸,有着普通女孩子一般的敏感与细腻。当选为“上海小姐”后的她,却从此开始了命途多舛的一生。无视程先生的痴心相待,做了高官李主任的“金丝雀”,住进了宫殿与囚笼为一体的“爱丽丝公寓”,王琦瑶知道,此刻起她的命运不再由自己掌控,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意的一个浪头都会面临覆灭的危险。然而,敞开的心是一扇看不见的门,偶然撞进来的人皆是懵懂随缘。“两情相悦”刚刚伊始,都是一模一样的花好月圆,一模一样的良辰美景,但一切总逃不过转瞬即逝的覆辙,说没就没,谁都奈何不得。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又变回了一个普通人。重新走进上海弄堂,表面的日子平淡如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无论是与康明逊、萨沙的情感纠缠,还是与程先生的再遇、老克腊的相逢,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却在错误的年代,总认为碰到了对的人。曾经一番风细柳斜的心事,如今各个起身离席,不过是一盏茶的情爱,哪敌得过现世人心,利益使然。

时间是最有腐蚀力的东西,人跟着年头走,心却留在了上一个时代,有多少沉醉,就有多少清醒。王琦瑶对于上海、对于城市并非无条件的爱,因为人是很难超越时代的,但是繁华盛世和庸常生计都光顾过的生命就比较容易通透,而这种通透往往带着岁月磨洗的痕迹。随着好朋友蒋莉丽的离世,程先生在文革前夕的自杀,而王琦瑶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的女儿薇薇,也在抚养成人后结婚出国,王琦瑶最终又变成了一个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死于他杀。那摇晃在头顶上的灯盏,在最后一刻把她的思绪带回到四十年前的片厂,那个横躺在大床上死去的女人,无疑就是她自己。小说以悲凉冷峻的笔调,完成了一场生命的终止与循环。

红尘万丈,终是每一个人的七尺之棺;云水千重,总是每一个人的相忘江湖。《长恨歌》集合了王安忆对于上海的全部认识和想象,那些处于“寻梦”状态的舞会上,人们或体面或醉酒地依偎在一起,聚会散后又做回七零八落的自己。这样众星捧月觥筹交错的夜晚,就算不能照耀很多个平淡的白昼,也是不可多得的幻觉,也构成了对于上海来说不可或缺的风景。小说以一种结构舒缓,从容不迫的叙述格调,将上海人物、上海历史与文化精神相融相汇,娓娓道来。不论是写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等生活细节和琐事,还是人物心境、具体刻画,均充满一种古典的优雅情愫,洋溢着诗情画意。这种雅俗并举,余味悠长之作,是中国当代小说画廊中的一道风景线,或可视之为对张爱玲的延续和发展。

作者简介:

茅铃验(1996.11);女,江苏省苏州人,学历:本科,就读于河南大学大三;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

猜你喜欢
程先生王琦瑶弄堂
“弄堂”一词的由来
弄堂里
此恨绵绵无绝期
沪上淑媛
程先生和鱼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探究《长恨歌》中作者巧设程先生痴迷照相的原因
从“外行”练起
论《长恨歌》王琦瑶四十年情爱
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