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认知能力在手机交互界面中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应用

2017-05-30 01:15姜婷婷
工业设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认知能力

姜婷婷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传达,越来越显示出及其重要的地位,通过从认知能力的角度入手,利用相关的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分析出其表达的方式方法,并运用认知能力的观点,提升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效果,设计出美观易被用户接受的优秀交互界面。

关键词:手机交互界面;信息可视化;认知能力

中圖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7)08-0107-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of big data,fast、accurate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more and more show and its important position.Starting from the view of cognitive ability,using relevant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other theoretical knowledge,analyze the ways and means of expressing, and use the view of cognitive ability.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Design beautiful, easily accepted by the user excellent interactive interface.

Key Words:Mobile phone interaction interface;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Cognitive competence

1手机交互界面中信息可视化设计

1.1信息可视化设计概述

信息可视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斯图尔特.卡德、约克.麦金利以及乔治.罗伯逊倡导提出的,信息可视化是要将信息、知识以及数据转化成为更为形象的、直观的,运用声音、图像、图形、动画视频、符号、等方式让人们能够快速的、有效的浏览、操作、发现、理解相关信息,并与之互动,从而探究出其深层次需要表达的信息内涵。这种表达方式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在需要表现较复杂的信息内容时,可以通过信息的图形化让人们更加快速和清晰的理解信息内容,此种表现形式在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领域被普遍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和升级,信息可视化也在近几年大热,将足迹延伸到手机交互界面设计中,并且掀起了一阵阵热潮,被广泛用于减轻抽象复杂信息以及大数据所带给用户的认识压力。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奔向人的眼前,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无从下手消化这些信息,比起之前的传统平面的、静态的,交互界面里呈现出来的交互式信息可视化,通过更加直观、清晰的界面以及人机的互动方式,成为传达复杂且抽象信息的另一种发展趋势,这种方式也被大多数用户所接受。

从以下这个案例来简单说明一下,手机交互界面中的信息图形化设计:

图1、图2的示意图所展示是一款Google+信任圈的信息可视化应用。它是一种类似于微博的社交软件,图中绿色部分是相互关注的人,黄色部分是你关注了对方而对方没有关注你的人,红色部分则是单方面关注了你的人。这个信息图就很清晰的反应出在Google+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一抽象复杂的信息内容。

信息可视化是一种将信息从抽象复杂转化为可视化形式的映射过程,它是一种可以跨越任何界限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可视化的产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更有趣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2认知能力在交互界面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影响

2.1认知能力的概念、方式

认知是一个过程、经历的表现,它是指通过人脑的加工、储存以及信息提取的能力,它属于一种循环的过程,通过外界事物对人的感官或是视觉等的刺激,人们的大脑对其识别、分析、判断,最后对于外界事物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便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如图3)

认知能力也是一种对发生事物的构成、性能与其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对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是完成任务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感觉、记忆、注意力、思维等方式进行的,因此这些也是认知心理的过程。

2.2认知能力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影响

依据George A.Miller心理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人类一次性接受认知的信息数量应在7个比特左右为最佳。他总结的公式:一人一次接受的信息量为 7±2 比特。而这一原理被广泛的运用在交互界面当中,一般情况下,界面上的图标、栏目的数量大约是在5-9个比较好,如果界面呈现的太多,会让人们在认知心理上出现抑郁、烦躁,感觉信息太密集,不易查找和筛选,感觉视觉疲劳。因此很多的交互界面上因为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多,当必须出现9个以上的图标或栏目时,UI设计师会依据信息的种类,进行分类排列,最后进行分组处理,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3认知能力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运用的方式、方法

3.1图形的识别与辨认增强可视性

概念模型及可视化图形匹配

图形的高识别与辨认,是利用图形或图像刺激作用于人类的感觉器官,通过人们的辨认、分析、再辨认的多次循环,使人们的感官系统对设计者设计出的图形或图像形成初步大概的印象,懵懂的认识、了解,这样设计师通过图形或图像便对用户的感官系统搭建起设计师想要传达的概念模型,这中间是需要设计师与用户不断的沟通、交流、反馈、实施的,以建造出用户与设计师沟通过后形成的双方认可的概念模型,然后设计者再通过后续的反馈、修改后,推出符合概念模型的系列的图形、图像,使对其搭建的概念模型进行巩固式的信息输入,使得搭建的概念模型长记忆的储存在用户的大脑中,以后用户可以经常非常准确、清晰的反映出设计模型,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需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3.2色彩方案

利用色彩的差异、联想等方式增加可视性的效果。

在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应该把对色彩的经验累积转化成色彩的心理规范,一一对应搭配。在界面设计上,根据面对的用户群体的差异,根据用户的认知心理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色系以及搭配的方式,进行一一对应的设计,例如红色象征着热情、活泼、吉祥、革命、公正、疲劳、恐怖等,因此在节假日的界面设计元素中多运用到,以及运用到起有警示作用的界面设计当中等等;绿色象征着自然、新鲜、平静、安逸、和平、可靠、信任、理想、淳朴等,许多公司企业等正式官方机构的界面设计会运用到此类颜色的元素,给人一种踏实的心理感觉。根据这几个例子,不难发现,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化水平等,在界面设计的颜色选定上,也是有其对应之处的,需要依据用户的需求不同,定位不同,来对界面的色系来进行界定,以符合用户心理的需求。

4.3设计形态

利用flash、交互界面等方式,加强互动性

为了能够加强人机的交互性,选用基于网络的FLASH、GIF动画、交互选择界面等形式,多运用以动态的视觉呈现的相关形式,利用多维空间的视觉冲击力,以带给用户强烈的新鲜感。

交互性的增加,可让用户对界面设计产生前列的感官吸引,主动参与其中。通过FLASH、GIF等互动形式,可以令用户在体验到一些特定的操作,同时图、文、声的叙述方式,也可以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并接受。

4结语

在现今这个信息可视化大热潮里,充分的将认知心理学的相关方式方法与交互界面相融合,这样降低了用户的认知负荷,增强了用户的专注度。因此,应当多从用户认知心理出发,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原则,提升手机界面设计信息可视化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罗仕鉴,朱上上,孙守迁.人机界面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美)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孙林岩.人因工程[M].修订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信息可视化认知能力
计算机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平台设计与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案例调查及启示
论信息可视化设计在个人简历中的应用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标签的可视化进程初探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动画设计与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