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路径

2017-05-30 10:48彭丽明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法治观念法律素养自媒体

彭丽明

摘要:当今时代处于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自媒体时代下各类信息的涌入可直接对处于思想转型时期的大学生们产生影响。大学生们既可以通过自媒体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更快捷的接受最新资讯,信息的获取方面更为便利。虽然我国长期注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但是不重视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更谈不上利用自媒体途径来进行法制教育,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而这种法治观念的缺失引致高校不断发生违法犯罪事件。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是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念培育的重大课题,增强大学生们的法治观念,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预防他们进行网络违法行为。

关键词:自媒体;法治观念;网络法制教育;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4-0030-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4.007

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博客、微博、微信、推特等自媒体欣欣向荣,打破了传统媒体独霸信息传播的格局。通过科技与全球信息体系相联,将自己对某事的看法、身边发生的新闻等等信息在网络中予以分享。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1](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该《意见》明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依托网络路径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自媒体概念最早是在2002年提出,首倡者是硅谷著名的 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他认为新闻媒体第一代是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第二代是指新媒体或者叫跨媒体,而第三代就是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而后在2004年7月,丹.吉尔默对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即自媒体是一种交互式的媒体报道方式,是互联网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新技术,这一新形式的报道提供者不再是专属的新闻报道记者,而是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个体,可以提供各自的思想成果,其传播方式也实现了由“点到面”向“点到点”的转变[2]。自媒体就是用以博客、微信为代表的网絡新技术(还包括Wike、SMS、可摄像手机、在线广播、P2P、RSS等)进行自主信息发布的那些个体传播主体[3]。

一、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长期注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但是对德育重视不够,更不会涉及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而这种法治观念的缺失引致高校不断发生违法犯罪事件,例如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复旦大学同寝室室友投毒事件等等。这些事件的主角并不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相反,是具有高素质的名牌大学生,他们不仅没有实现个人的价值,反而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4]。

(一)相关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任课教师法律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当前全国高校必设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针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这一课程的法律内容部门涵盖法律的方方面面,如宪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诸多领域,虽然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但是不能突出重点,而且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并且这一课程大都设置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社科部里,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与法治观念教育上权衡侧重是一大难题。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任教教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教,有的高校由人文社科类院系的辅导员任教,有过法学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所占比重很小。这使得该门课程的具体讲授过程中,大多数任课教师难以对其中所涉的法学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大多照搬课本知识对法律条文进行简单的讲解,主要采取的是单向灌输教学形式,很少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一些互动,探讨和分析当下热点法律事件,这也使得大学生们对待该门课程的学习也是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不会积极主动的对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思索,更不会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身边所遇之事,如此难以培育大学生们的法治观念。

(二)法治观念培育范式化、模式化。大多数高校仅仅将大学生法制教育视为一项任务,作为一门具体课程来对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教学上,达到“知法”这一目的即可,而没有将其视为一种观念的培育,没有将个人素质的培养纳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之中。大多数学生对法律知识仅仅知其条文规定而不知其中内含之义,认识较为单一、片面。目前大多数高校也没有重视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实践性环节,法律素养的养成和法治观念的培育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将所学法律知识与切身实际相联系,达到用法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而当今高校的课堂教学欠缺课外实践,仍然延续满堂灌的模式化教学,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形成。

(三)高校网络法制教育效果不显著。当前,网络教育也是高校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多数高校都建立有学校官方博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所针对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但是这些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大多数是一些时事新闻、学校新闻等方面,与大学生群体相关的法律方面的信息最多的是防止网络诈骗,而其他一些法律信息尚缺乏,例如大学生就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事项、大学生兼职工作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需要了解的法律规定、大学生利用网络发布信息需要注意的法律事项,等等。网络法制教育的缺失导致有些大学生容易成为网络舆情负面信息的发起者、散布者和推动者[5]。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影响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上网情况分析。自媒体时代是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6]。自媒体的受众群体是普通民众,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截至2016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0.2%、23.2%。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截至2016年12月,学生群体占比为25.0%;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7%,较2015年底增长0.6个百分点;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占比合计达到14.7%,这三类人群的占比保持相对稳定[7]。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面极大的得到了拓展,然而与此同时信息的良莠不齐也不可避免,鉴于当前政府网络监管还不完善,诸如暴力、色情等大量的垃圾信息涌现,不断侵蚀大学生们的身心;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长期沉溺于各种各样绚丽精彩的游戏,沉溺于“梦幻”中的世界而与现实相脱节。长此以往,大学生极易淡化心中的道德观念,内心脆弱之人极易受到诱导从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凭借网络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一方面给予了大学生充分自由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的能力。当前大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很容易沉迷于不良的信息之中,更有甚者会染上网瘾、游戏瘾,经常会逃课而去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甚至为此花掉家里给的学费、生活费,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目前大学生在网络上花费最多的时间是消遣娱乐、聊天、游戏,上网若是涉及查询资料也仅仅是限于自己的专业课相关知识或者是课程布置的作业,不太关注与自己专业不太相关的知识,更不会主动去查阅相关的法律新闻和适时了解最新法律事件,不关注自己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当下若高校不积极主动结合自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难以让法治理念深入大学生的内心,难以切实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法治观念。

(二)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法制教育的冲击。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影响。当前大多数高校还在延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及时利用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路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更新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面临日益创新的自媒体时代的冲突,须及时予以应对并作出必要的更新,否则“新瓶装老酒”的做法是无法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发展进程的[8]。特别是基于当前我国网络立法方面存在缺陷,大学生几乎没有网络法律意识,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是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念培育的重大课题,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知识点的普及,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权利义务意识,与公民权利义务密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9]。面对如此重要的法律熱点问题,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之时就要积极予以剖析,适时引导,培育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网络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虚拟的空间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在这一个网络社会之中,即无国界的限制,也无种族、民族的区别,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畅游,无任何阻碍。网络社会中各种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强化网络法制教育对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思路

大数据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越来越依赖网络,高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势头,合理运用网络平台培育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搭建校园法制教育的“微”平台。自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须与时俱进,适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利用自媒体来搭建校园法制教育的“微”平台,以学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为主体,同时构建校园法制教育论坛模块,分析现实中的法律热点问题,解析国家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同时也对调整社会关系的地域性习惯、商业习惯进行相应的解读。正如有学者主张:“社会中的习惯、道德、惯例、风俗等社会规范从来都是一个社会的秩序和制度的一个部分,因此也是其法治的构成性部分,并且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这些非正式制度的支撑和配合,国家正式的制度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10]通过多维度、多层次普及法律知识,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传播功能,寓教于乐之中,由点及面,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向他们传递和解析与他们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法律知识,让法律思维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法治观念教育功效[11]。

(二)普及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要有针对性。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利用网络获取的信息十分繁多,如何吸引大学生主动去点开相关的信息推送,了解这些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呢?最为关键的就是所推送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主要基于几个层面:一是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方面的法律内容,大学生们很喜欢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信息和进行网络游戏,为了保证他们的行为不违法、不违规,他们就得了解我国当前关于互联网安全与服务管理的一些规定,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等,这些规定内容都比较枯燥,如果要让大学生们对此感兴趣,那得采取比较有趣的方式来进行阐述,例如以案说法、法制漫画等多种方式进行;二是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例如《高等教育法》、《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等,以及各个高校自身颁布实施的章程、各项规章制度。依托“微”平台传播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规范自身的网络言论;三是与师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主要是学生就业、教师科研、网络购物、网络创业、网络游戏等等方面[12],涉及的法律法规有《民法总则》、《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著作权法》、《电子商务法》等等,还有一些制度性文件,如《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等。

(三)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的法律思维。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既是自媒体时代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手机媒体中传播的需要[13]。高校在日常的教学中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主要的路径依托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教育引导大学生们科学合理的认识网络,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观。同时,高校可定期举办与网络热点问题专题法律讲座,各个班级还可以同步召开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对网络热点问题的法律分析思维,能对网络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增强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抵抗力;高校还可以结合学校举办的网络知识竞赛、网络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对自己的网络行为予以正确的认知,明确个人所承担的网络文明之责,养成健康向上、科学文明、守法守规的用网习惯[14];高校还需为师生员工提供发表思想观点、态度意见的平台,引导师生参与学校相关事务,鼓励师生积极表达相关意见,帮助摆脱思想的桎梏,切实维护其合法权利,提升法律思维。 近年来,高校内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对这些事件进行正确的解读,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仅仅依托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长效的工作机制。高校应当发挥校属宣传部和共青团委的中观指引和权威信息发布者的功能,发挥其综合协调的组织功能,在校内与校际之间形成合力[15]。高校还必须正确认识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新路径,建立与手机文化相适应的手机法制教育平台,整合多方面的网络资源,改进单一的人际传播的教育方式,利用现代即时沟通工具与现代传播手段,力争将法制教育相关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推动法制教育的生活化[16]。如此高校才能积极响应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化解其中的消极影响,利用自媒体展开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

[2]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10.

[3]张美玲,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7.

[4]霍燕霞.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48.

[5]于长伟,田合雷,丁 胜.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36):121.

[6][7]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

[8]朱国良.论法治思维及其价值[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75.

[9]http://www.cnr.cn/gd/gdtt/20170316/t20170316_523660156.shtml.

[10]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6.

[11]刘涛,姚皙.“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价值与途径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84.

[12]夏黎,夏欢,张健.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法治文化传播的“微”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56.

[13]郑洁. 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84.

[14]李丽鹏,王峰.论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6(9):92.

[15]刘娟.山西高校微信平台法治理念传播的检视与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6):65.

[16]王艳基于手机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57.

猜你喜欢
法治观念法律素养自媒体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将“关键少数”法治观念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财经类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研究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推进高校工会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