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校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2017-05-30 10:48罗静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自主学习翻转课堂

罗静

摘要:思维导图是现代杰出的思维学习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越来越迅速,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始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大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并应用到翻转课堂中。通过深入的与相关课程的预习、记笔记、课堂头脑风暴讨论等各方面应用,有效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校的教学范式改革增添新的教学模式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4-0034-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4.008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将制作好的视频放置到网站上以供缺课的学生使用,开启了翻转课堂的先河。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在翻转课堂中,典型的课堂讲解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2010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办的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利用电脑制作出了数千门教学视频供学习者在线学习,推动了翻转课堂的普及,使翻转课堂不仅走出科罗拉多州,进入北美乃至全球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2015年开始,笔者在实施贵州省教委课程范式改革项目时,把思维导图引入到贵州财经大学的翻转课堂中。通过深入的与相关课程的课前预习、记笔记、课堂头脑风暴讨论、复习以及创新学习等进行结合,有效训练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探索出翻转课堂开展的一种新模式,为高校教学范式改革的推动起到积极作用。

一、翻转课堂发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把传统教学结构“颠倒”了,改变了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在我国,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南京九龙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等相继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重庆聚奎中学还根据学校实际进行适当调整,总结出了“三四五六”模式,课改实验取得了师生们的认可和好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在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环境中,教师缺乏设计有效的学习导航体系的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标、有步骤的学习。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课程的设计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提供完成课程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设计清晰简练的学习导航体系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这种有效的学习导航体系的设计在目前翻转课堂中非常缺乏,一方面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是很多教师不擅长,学生常常看的是教师们的教案。

2学生学习目标性不强,导致课堂上的探究、讨论实施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掌控权给了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要花大量的時间进行视频和其他资源的学习,以及各种问题的探索学习,课后还要进行总结和测试,这些都会花费学生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目前国内学生不擅于提问和自主探索能力不强,如果老师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就会陷入漫无目的的课前学习中,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3在翻转课堂课中组织富有成效的互动讨论学习活动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创建融洽的讨论氛围,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要求老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活动策划、组织能力,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是个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对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探索意识的国内学生来说,习惯了“上课听讲,下课作业”的学习方式,要让他们适应翻转课堂上大量的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讨论式学习,有不小的难度。

4翻转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机制有待改进。在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中,通常评价者由教师一人承担,评价标准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用这样的考核机制来测量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明显不再可行,探究与之搭配的新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建立有效、多维度、可实施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是推动翻转课堂进行的有力工具,但目前在实践中仍然是一个难题。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与功能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思维工具,通过关键词、图像、色彩等建立起各概念之间的记忆链接,以形象易读、发散联想、调动参与者积极性、逻辑层次清晰等特点,全方位地激发大脑皮层对词语、图像、数字等的联合记忆。目前,思维导图在国外的应用研究领域涉及项目计划、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知识管理、教育教学等。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产生极其积极深远的影响,德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均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

将思维导图引入学生学习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左右脑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的主要功能如下:

(1)做笔记:在阅读、课堂学习、研讨时,用思维导图作记录,将要点以关键词形式记下,把相关的想法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快速记忆。

(2)复习:在准备考试、进行知识点总结复习时,可以将已知的资料或想法从记忆中以思维导图画出来,或将以往画的思维导图重复再画出,能加深记忆。

(3)小组学习:小组学习进行头脑风暴讨论或做计划时,小组成员一起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各人自己画出想法,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讨论,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共同思考时,也可产生更多创意和有用的想法,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的结晶,各组员有共同的方向和结论。

(4)展示:当学习者要做演讲、教学、报告书时,利用思维导图画出提纲或结构图,可以在做准备时理清构思,让演说、教学等更具组织性,更容易记忆。

(5)计划:在做计划、问卷设计、写作时,思维导图可将所有想法写出来,再组织成清晰、具目标的计划。别人阅读计划时也很容易了解计划脉络,容易跟进。

(6)创作:在需要创新时,首先将所有环绕主题的想法都写下来,包括新的、不可能发生的,不用理会对或错。然后再将想法组织合并,重新画出思维导图,这时候创意可能产生。

三、思维导图在高校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实践案例本项目在贵州财经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两门课程《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组织技能》的翻转课堂教学范式改革过程中,设计了更具实践指导性的基于知识可视化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型(见图1),模型包括课前探究、课中内化、课后实践三个部分。在教学改革中,知识可视化工具主要以思维为主,让同学们在资料准备、上课预习、课堂小组讨论、课后的总结反馈,都使用这个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案例1:思维导图在翻转课堂课前探究中制定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就是利用知识可视化工具绘制设计帮助教师有效组织翻转课堂的学习导航体系,它是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思维导图为呈现方式的学习导航体系图。图2是教师在《教学组织技能》翻转课堂学习前绘制的该课程“学习任务单”。

案例2:课中对重难点进行思维导图学习笔记中绘制

在传统学习方式中,大部分采用文字笔记形式记录。虽然这样的笔记整齐完整,但记录下来的笔记不利用已经和复习,致使学生创新能力、学习组织能力等受阻。因此,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记录笔记的工具,与传统笔记相比它更能准确记录老师上课讲解重点、紧跟老师思路、高效快速的进行总结和记忆。图3是用思维导图做的笔记。

案例3:课中在富媒体情境下进行小组头脑风暴,绘制讨论思维导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小组学习准备、小组头脑风暴讨论、成果汇报。每个阶段导图的恰当引入与使用都将有助于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更多的交流、沟通与协商,使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小组学习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能有效促进学习者交流、沟通,促进问题解决效率和小组学习能力的提高。

案例4:思维导图在翻转课堂创新学习中的应用

“灵感”是人脑基于逻辑和以前经验产生的,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时应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创作环境,引导学习进行合理思考。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创作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思路和知识脉络,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记忆链接。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推测、想象,通过对已掌握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和有序排列重组所产生的。在翻转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创建思维导图来学习,能修正“愚蠢”“荒谬”的想法,拓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原创性。

四、思维导图在翻转课堂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总结通过在贵州财经大学教育技术2011级的《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组织技能》两门课的翻转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同学们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本次调查以学习本课程2011级的10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105份问卷进行了学习效果的调查,回收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7%。效果总结如下:

1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在问卷调查中,有68.3%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提高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有49.2%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提高了他们的系统性思维,有48.3%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性思维。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改变了传统的记忆方式,促进学生很好的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纳。

高校大学生在传统学习过程中,已经习惯了原来较为死板教条的记忆模式。如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记忆方法,是本次思维导图运用实践的主要目的。在问卷调查中,有10.3%的学生认为使用思维导图后对课程记忆非常有帮助;认为对课程记忆比较帮助的有49.5%,认为使用思维导图后对课程记忆没有帮助的只有4.1%。记忆模式的学习和改变促进了学生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理解,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据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思维导图后对课程理解非常有帮助的人有6.2%,对课程理解比较帮助的达到50.5%。

3在翻转课堂讨论过程中增强了同学间的沟通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在本科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开展的效果很难评估,学生参与度和兴趣都不高,如何组织有效有趣的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是一个难题。运用了头脑风暴思维导图讨论学习后,调查数据显示,有82%的人能非常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讨论中,557%的人比较积极参与,只有62%的人不积极参与。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小组成员的参与感更强,作品展示更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4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目的性,使得学习更高效。

思维导图在学习中可以做笔记、做计划、复习总结、创作、小组讨论等,条例清晰、运用广泛,老师在翻转课堂前绘制的学习导航图也让学生更有学习目的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2%的学生认为使用思维导图后对学习效率提高非常有帮助,有464%人认为对学习效率比较有帮助,只有72%的人认为对学习效率提高没有帮助。从上可知,本科生使用思维导图后对学习效率有帮助的同学有464%的人,没有帮助的只有66%。

5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图文并茂,较好的提高了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在问卷调查中,对思维导图这种新的学习方法非常感兴趣的有93%,比较感兴趣433%,不感兴趣的只有113%。思维导图学习中要讨论、画画,一方面比起传统学习更有趣。另一方面能全面调动眼、耳、脑、手的功能,更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自主理解和记忆。

五、总结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直观图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促进认知和语义建构的脑力工具,借助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认知框架、知识体系、内部机制。通过实践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幫助学生系统性有目标的学习,帮助学习者扩充认知系统和认知能力,有效的支持了翻转式学习的开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思维导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还有待开发,思维导图的使用对老师和学生的学习资源、精力、能力也是个挑战等问题。因此,如何更好的在翻转课堂中更好的应用思维导图还需要研究者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在持续性的创新中完善翻转式教学的各个环节,带给学习者更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付淇.谭军.基于思维导图的文科生自主、协作模式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3(20)

[2]吴静.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大脑说明书[M].张勒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6.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翻转课堂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