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及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7-05-30 10:48李珊珊
高教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启示特点

李珊珊

摘 要:明治维新开始,日本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并形成了“封闭式”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二战以后,日本文部省拟定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实施规则》和《教育职员许可法》, 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确定了日本“开放型”的教师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文章从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历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及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003-02

一、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历程

(一)明治维新初期至二战结束前

明治维新初期,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与技术人才供给间产生了巨大的不平衡,为解决这一矛盾,日本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但照搬欧美职业教育模式与日本职业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切合的现象。1880年2月颁布《改正教育令》明确了规定文部省对职业教育拥有统一领导权,职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稳固下来。到二战结束前,日本已经建立了2所农业、体育专门教员学校、15所临时教员养成所、12所实业学校教员养成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国民经济对师资的需求,允许持有工业科“教师预科证”的初中教师或普通高中通过进修的方式转到工业高中,并在一部分国立大学工学部开设工业教员的培训课程。60年代在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九所国立大学附设国立工业教师培训所。1988 年和1991 年又對“教师许可证法”进行修改,允许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并给予教师许可证,可聘请具有某些专长的人为非常勤讲师。由此日本职业教育教师的录取、考核和进修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二、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是负责职业教育教师的日常培训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核心机构,在日本职业训练中具有示范和领头作用。本文将以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为例,介绍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一)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招收对象及培养目标

日本职业能力开发大学的长期课程、研究课程和短期课程,学制分别为四年、两年、六个月。长期课程招收高中毕业生,旨在将其培养成具有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硕士课程招收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培养其成为具有相关研究与开发能力的教师。短期课程为具有实践经验和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开设。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1.职业开发领导能力;2.训练协调能力;3.研究能力;4.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5.管理能力;6.创新能力;7.专业技术能力。[10]

(二)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设置

以长期课程为例,课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能力开发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与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能力开发专业课程包括职业技能训练、指导和开发理论与方法课程。能力开发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第二阶段:学习能力开发主干课程。第三阶段学习能力开发发展课程。

(三)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教学评价

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部分。

1. 自我评价

评价对象是“职业大”的教育培训、调查研究等方面。

任务内容:(1)自我评价的基本方针及评价的制定;(2)自我评价的相关实施事项;(3)对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相关改善状况的验证;(4)公布自我评价的相关结果;(5)为确保完成自我评价的产生的其他相关事宜。

2. 外部评价

任务:(1)委员会对本校自我评价的结果进行评价;(2)向校长提供最终评价结果。[11]

其中课程考核方式就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考核的方式不仅有论文、试卷、研究报告等,还有作品展示、表演等展现学生个性、创意等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性质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三、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

(一)独立的“开放型”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机构

1949年日本文部省拟定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实施规则》和《教育职员许可法》,普通大学也可以开始培养职业教育师资。50年代以后日本对师资培养进行了多次改革。70年代,日本文部省决定在相关学科的大学中设立学部或者设立独立大学来培养职业教育人才,日本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开放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企业的职业教育教师多由企业自行培养,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储备人才,教学内容是与特定岗位相关生产技术知识。公共职业教育教师采取资格制,需要在职业训练大学完成长期或短期的职业教师培养课程并参加资格考试或具有以上同等或具有更高水平的人可以申请成为企业职业教师。

(二)教师培养“专业化”与“技术性”

日本所有行业都有严格的培养标准,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教学、技术操作指导能力、工作技能与经验。职业能力开发大学的长期课程主要包括学习某一专业的相关课程、操作技能和实习。课程设置突出职业师资培养的专业能力建设,要求学生学习某一技术领域的理论及技术,兼顾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备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教学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课程开发和研究能力。

四、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给予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职业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中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日本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有其独特之处,能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建立独立的、多样化的师资培养体系与机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普通高校,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一些职业培训重点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师范基地,但还未形成完善成熟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1. 设置独立的、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范大学。

2. 在工科类大学中设立职业教育师范专业,培养工科类学生的教师教学能力。

3. 国家建立或任命相关社会教育机构承担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责任;建立适合市场、企业发展的职业教育机构。

4. 鼓励企业自行培养符合自身要求的职业教育师资。

(二)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能力标准,职业教育领域师资主要有三个来源:1.师范院校的本硕毕业生;2.非师范大学中的理工类本硕毕业生;3.通过校外招聘、调动兼职到职业学校担任教师工作。以这三种方式培养或招聘的教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教师教育,很难兼具职业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应大力培养兼具丰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職业教师队伍。

1. 迎合市场需求培养专业过硬、具有优秀教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 加大力度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教师。

3. 建立严格统一的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要求。

(三)课程设置注重技能培养

职业能力培养综合大学的长期课程中,专业实习、实训课程的所占比例非常大。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也应从培养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入手,开发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扩展课程内容,兼顾职业技术教育与师范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注重课程比重的同时适度偏重实际技能的学习,扩展实训科目,增加专业实习、实际操作课程的课时,将实习、实践课程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张晶,张瑞,孟庆国.韩国与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秦曼.论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培养[J].教育研究,2009(10).

[3]张建荣,王建初.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10,1.

[4]梁丽华.浅析日本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5]蓝欣,姜静霞.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及其培养课程的系统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4).

[6]宫照军.日本职教师资教育课程设置指向性研究与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1(23).

[7]马玮.日本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启示[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8]贺国庆,等.外国职业教育史(上、下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9]王晓波,苑春鸣.中外职业教育师资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8,09.

[10]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简介[Z].2016-01-08.

[11]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教学评价介绍[Z].2016-01-08.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启示特点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途径探究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欧美出版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三层面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