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学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

2017-05-30 10:48贾劼
科技风 2017年25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学生时代就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对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科教学中也是如此,对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分析性、直观想象的学科--数学而言,创新思维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本文就对于数学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数学创新思维对数学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数学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创新思维;自我培养

一、对数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认识

数学思维作为一般思维的特殊形式,有其思维活动的独特形态主要表现在数学思维意识力求抽象概括化;数学思维的背景力求直观形象化;数学思维的对象力求形式化;数学思维的过程力求逻辑化;数学思维的结果力求应用化。数学创新思维是数学活动中的最高层次的思维,它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摆脱思维的常规束缚,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而进行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心里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在老师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而学生自己也要有自我培养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良好的培养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科学教育的发展是在近代科学的孕育下产生的,科学教育的过程是调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与被动接受知识的体验完全不同,通过打破常规、重新组合感觉体验、总结探究规律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创新,与科学教育相互连接共同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摇篮。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育强调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把传授给学生已有的知识为目标,不光是在数学教学中,其他学科的学习采用的也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思维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根深蒂固,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行。在数学教学中倡导创新思维,要求把传统的教育统统丢掉,通过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本身就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很多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疑惑,能敢于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没有为什么,他就不会努力的去求知。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设置情景,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数学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的策略

(一)勇于扬弃,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数学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在对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难题,有时候,我们不免会对这些难题存在着质疑,但是面对老师的权威和课本的权威的时候,这种质疑默默的放在心里,但是这时候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积极的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交流沟通,树立自己的创新意识,自我的创新思维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这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开端。老师每天传授的知识都是新的,学生每天接受的都是新知识和新事物,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取知识,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之后,遇到不懂得问题,自己就会学着解决,与老师被动的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锻炼的一直能够有效的途径。例如:解析几何中的创新小题是新课标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09、10、11年高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都出现了运动问题。在解此类创新题型时;往往需要融入生活中的很多思想,加上题目中所给信息相融合。在数学层面上,需要考生善于从各个角度与考虑问题,将思路打開,同时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将题目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

(二)勤于思考,培养观察能力

新发现是创新的基础,而要想有新发现,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就要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意识和素质。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在观察时要用脑、用心、细心;同时,养成不断总结、提炼的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在观察中如果不专心,一心二用甚至三用,就会丧失发现新事物的最好时机。观察能力在一开始培养的时候很难,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学习观察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我们的创新灵感,对于自己的不合理心态并给予纠正和鼓励,让自己获得信心。在数学课上,不直接传授学生理论但是可以通过实验给学生带来更好的示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就对老师想要传授的知识进行了深刻的的记忆。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动手的过程中就得到了提高。学生掌握了观察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随时都会有新发现,带给老师新惊喜。这种教师教学引导、启迪思维、在观察、猜测与动手中探索,可谓一种有效方式。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讲解,他们的思路比较清晰,讲解的每一步都清楚明白,操作上也很规范,分析表述准确,因此要想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一定要认真的跟着老师的节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课外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学到在课程上学不到的知识。数学老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大纲》对教学提出的要求,结合所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从学生接受的实际情况出发,开设数学课外活动课。活动课予正式的数学课不同,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起到基本的引导作用。数学这门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积极开辟除了在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重视数学在家庭教育的比重,成立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数学专题讲座等,引导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迪。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 趣” 字上下功夫.学生的创新动机,不是无缘无故就灵光乍现的,老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关键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和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使他们在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拓展和加深,同时,获得更多课外知识,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参考文献:

[1]朱张璐.基于问题表征的高中数学创新题解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马老二.高中数学创新题编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3]徐锐.论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刘娟娟.联结学习对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7.

[5]马殿文.数学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D].辽宁师范大学,2003.

[6]侯建军.初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和培养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7]夏文涛.基于高中数学创新题设计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8]黄燕华.基于能力考查的数学创新试题的编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贾劼(2000-),男,汉族,河北省威县人。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数学
我们爱数学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