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声,期盼殷殷

2017-05-30 15:39赵海潮
歌海 2017年3期

赵海潮

[摘 要]茶马古道作为西南各民族的文化火种,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其特有的历史性和地域性,见证了沿途上的悲欢离合,传递着各民族的精神,更传达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舞蹈诗《茶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汉》便将这一民族精神呈现于舞台之上。

[关键词]茶马古道;马帮汉子;留守亲人;精神传递

舞蹈诗《茶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汉》以马帮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茶马古道为文化素材,讲述了马帮汉子对家乡的留恋、对文化传承的尊崇、对情感的忠诚以及对亲人的眷恋。茶马古道穿越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世居着纳西族、苗族、景颇族、拉祜族、傣族、彝族、白族、藏族、回族、傈僳族、佤族等民族,作为一台展示西南各民族精神面貌的舞蹈诗,编导在进行内容编排时的选择眼光十分的恰到好处,编导的确定文化表现的总体形势中对文化的具象事物和场景进行了富有“典型性”的选择和创意。①将茶马古道上沿途民族的民族精神融合于一起,不会单一的选择一个民族或全部的民族进行展演,而是在真实的历程中将沿线的民族文化串联起来,既体现了舞剧的地域性又包含了各民族文化的承载性。接受与作者、作品、读者间的关系是动态交往的过程。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以此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起对话的关系,使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培养读者对世界的认识,改变读者的社会态度。《茶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汉》的编导通过茶马古道这条文化辐射通道,将沿途各民族文化与外部文化相互勾连起来。无论是在历时还是共时的层面,观众都能感受到古道上的凶险,马帮带来的震撼感,以及留守妇女的高贵纯洁品质。

一、阿爸走的茶马古道

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手持拐杖,虽然路难走,但脚下凝重,仍然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古歌唱起:“砍柴莫砍葡萄藤,嫁人莫嫁赶马人。”这句本是赶马人在漫长古道上漂泊时所吟唱的赶马调,概括了人们的集体经验和反复记忆,以传统民歌的比兴手法一语牵二线,在否定式劝诫中以女人一生幸福婚姻为观测点引出剧目的主线——赶马人和妻子们苦与痛交织、情与爱相连的景象,从正面表达留守女性的悲哀,从侧边凸显赶马人外出谋生的艰辛。②一声巨响,“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反复吟唱着这句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赶马调,再次突出赶马人每次踏上征程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赶马人行走在这条世间最艰难的道路上,他们既是生意人也是茶马古道上的探险家。从悬崖中淌出的鲜血配合低沉的嗓音,虽然舞台上空无一人,但静静的看着那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出的生命之道,仿佛每个人都置身于古道上。古道上艰险无比,道路两旁盛开的鲜花和壮美的自然景观,一险一美的对比,刺激着观众的感官,似乎走在这悠悠的古道上,还能隐约听到那从远方传来的阵阵铃声。

二、殷殷的期盼

(一)等待与许愿

茶马古道所穿越的横断山脉是地形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区,其崎岖险峻的路况更是世所罕见,因此每次马帮出行往返一趟需要耗时四五个月甚至更漫长。留守在家的女人便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们肩负着家庭的重担与使命,默默无闻,辛苦劳作,心中的苦无处诉说。生命,在这些留守妇女身上表现的就是惊人的坚强,她们像男人一样撑起整个家,消除男人的后顾之忧,即使男人走到天涯海角,离家再久,他们的身影总会落在女人的心尖上。虽然心中不断的重复着“砍柴莫砍葡萄藤,嫁人莫嫁赶马人”这句怨言,却反映出妻子对丈夫的关心,既舍不得丈夫的离开又不得不放手让夫君踏上征程的无奈。“走一步嘛,望两眼;走一步嘛,离断肠;望一眼嘛,泪千行;望一眼嘛,痛干肠;……爬到山巅巅也望不着你;淌到河心心也想不着你;你到天边边我也守着你;你到地角角我也等着你。”母亲们抱着襁褓中的孩子,一边跺脚跺地弯腰走路,一边吟唱着这些调子。一句、一动都透露着不舍,动作主体明确,突出大山女人的坚韧、不易与辛酸。因为生活与传统所迫,她们不得不学会独立,也许内心深处存在着些许的无奈和悲痛,但就是心中的信仰使她们坚强到常人无法企及。

留守母亲既要照顾孩子老人,又要务农持家,她们那心疼的身影成为了汉子们心目中最美的风景。因此编导专门注意到弯腰这一动作,并使这一动作贯穿母亲的舞台动作始终。弯腰负重的前行,坚定有力的踏地,不断变化的队伍造型,表达着妻子送丈夫离去时走的漫漫蜿蜒山路。马蹄声与铃声传来,立刻吸引着妻子们停下脚步,观望着是否是丈夫归来了。不断流动的队形与倏然停下守望的妻子相互映衬。在妻子的心中,离家的丈夫就是天,“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等着你!”妻子们在翘首企盼,男子在树下向着守护女神许愿。虽然恶劣的路途状况也许会使他再也回不到他最爱的那个家,但他心心念念的却不是自己的平安,而是希望守护神可以保佑妻子与孩子平安。在这生死的瞬间,作为一个离家的男人,他心中最深的念想还是妻与子,千千万万的语言都是为了心中的愧疚而言。

(二)眼泪与夕阳

茶马古道上,路几乎是在不可能穿越的地方延伸,就像是在峭壁上凿出来的,脚下就是水流湍急的怒江大峡谷。这条由马帮走出来的羊肠小道,行路之难,难于蜀道。且怒江大峡谷素有:“十里不同天,万物在一山”之说。神秘瑰丽的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丙中洛、独龙江大峡谷、胆战心惊的溜索、吊桥、悬崖峭壁上的寨道在阿爸的心中就像是彩虹那样的富有魅力。①作为全剧最欢乐的一段舞蹈《彩虹舞》,跳跃灵巧、活泼自然的哈尼族小姑娘和七個七彩的彝族姑娘乐动起舞,希望走向阿爸所述说的茶马古道。古道上的民族众多,但是编导“不仅避免了一台演出单纯表达一个族群文化的表述方式,也避免了花无数功力把众多民族乐舞集大成而无功的模式”?譺?訛,而是以彝族为主其他民族为辅的随机选择演绎,将能够使剧目主体自然、鲜明和茶马古道所承载的各民族舞蹈内容有机的容纳起来,使舞剧看起来既不显得那么单调乏味,又充满情趣。充满想象力的巨型眼泪使观众会走到现实,阿爸再也回不来了,永远的“留在了彩虹那边”。“夕阳西下,奶奶抚育我成人,为我讲述茶马古道上的故事,我调皮贪玩,可是奶奶包容我,奶奶是我最亲的人,长大了我也要像阿爸一样走茶马古道挣钱让奶奶可以过上好日子,但是我一定会回来的,我要和奶奶一直在一起。”这一幕充满爱与温情的生活场景再现,使我们又重温了日常家中的幸福时刻同时又与茶马古道上的艰难和远在彩虹那边回不来的阿爸作对比。奶奶送给孙子的铃铛,是对阿爸的想念也是对孙子的期盼,整个铃铛连接着家族三代的希望。夕阳下奶奶送别孙子,孙子握着奶奶的期盼走上茶马古道,古道间的铃铛声是那样的悦耳,那铃声是全家人的期盼。整个段落有喜、有悲、有温暖、有无奈,短短的15分钟,就像是历经了一个家庭的一生。

三、险途、歌谣、归家

男生粗狂有力的吼叫,伴着马叫声、铃声、喘息声大跨步义无反顾走向前。编导在这一刻突破了舞台与观众区的概念,演员从演出台正面大跨步的走下台,又从观众的面前走上舞台,编导力求打破舞台与观众的界线。汉子们不断地重复着匍匐前进与大跨步前行的舞蹈动作,伴着清脆的铃声、哒哒的马蹄声、铿锵有力的歌声、镇定有力的跺脚声,加上激扬、沉重的鼓声,将马帮汉子面对困境时的那种勇敢坚定的信念表现的淋漓尽致,使观众看后热血沸腾。仿佛那条被称为“鼠与鸟之路”的险道,铺满的是希望。在风雨里跋涉的马帮,风餐露宿,有困难一起扛,有苦一起吃,有酒一起喝,有钱一起挣,长期这样的生存方式锤炼出马帮汉子们为人称道的精神。马帮汉子们就是在这样凶险的条件下,踏出了一条各民族文化融合之道,踏出了一条文明进步之路。编导将大山汉子与妻子的相逢安放于男子的梦中,将孙子对奶奶的念想放置于男孩的梦中,在梦中他们是快乐的。梦醒了,现实的存在刺痛着他们的内心,但是看看内心的光亮,便不再惶恐,继续前行。这一个个情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茶马古道上的悲欢离合,更加突出了大山汉子所秉承的吃苦耐劳、乐观豁达的精神气度。当外出的汉子们归家时,亲人们在路边等候的那种渴望的期盼的眼神,汉子们找寻亲人身影时急切的眼神,将亲人之间相互思念的情感也表现得恰到好处。

刘建曾说过,在舞蹈作品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共同经验重叠的范围越大,传播的效果也就越高”?譹?訛。在该剧目中,编导所要表现出茶马古道上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展现西南乃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他借用马帮汉子的精神气概,凸显出中华民族直面生死的无畏精神,各民族相互理解、真诚对待的团结精神,还有那埋头苦干的开拓精神。茶马古道上积淀的不仅仅是西南地区的文明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四、结语

该剧编导恰当的把握了茶马古道沿途多样的民族文化精神,将各民族沉静、隐忍、内敛、豁达、坚韧、乐观、勇敢的性格从不同的舞蹈语汇中表现出来,并拿捏得恰到好处。全剧仍然有不足的地方,编导注重重复的力量,但重复的太多就会使观众看起来乏味,没有新意。作为一台大型的民族舞蹈诗,在针对演员动作的编创时应提炼出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或动作习惯,而不是从头至尾一直重复一组动作。比如大山汉子的大跨步昂首挺进和匍匐前进,还有留守女人的抱孩子弯腰走路的动作。编导应该对于汉子们的舞蹈动作再进行补充、赋予舞蹈更多的语言,而不是重复单一的动作完成整部舞剧的演出。还有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那夸张的眼泪,笔者認为有些画蛇添足。但是,从整体上看,整个舞剧的情感表达还是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对茶马古道沿途的各民族文化进行了较好的诠释,使观众的视觉、听觉都得到了较好的满足。

参考文献:

[1] 魏美仙,师向宁.地方性文化的诗意表达——《茶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汉》编创路径解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2).

[2] 山子.消失的马帮[J].防灾博览——我行我述,2009(5).

[3] 欧建平.诗情画意乐舞浑融——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决赛点评[J].舞蹈,2014(1).

[4] 王竹梅.茶马苦道与藏族女人的苦难[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4).

[5] 洪永忠.茶马古道与云南各民族[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11).

[6] 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8).

[7] 刘玲娣.论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与民族精神[J].保定学院学报,2014(1).

[8] 杨宁宁.论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

[9] 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