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解放思想

2017-05-30 10:48刘丹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老师上课导学学案

刘丹

摘要:2016年,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尝试了“导学案”教学模式。作为我校课程改革中较出色的语文学科,现已形成“自学——合作讨论——展示——反馈”的基本教学模式。这种导学课堂模式,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课堂导学为手段,实现了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导学课堂 奖励机制情感引导

导学课堂,是建立在导学基础上,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而开发的一种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所新建才一年的农村学校,我校尝试变传统授课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为新的导学课堂模式——老师导、学生学。

一、具体做法

针对导学教学模式,我校的具体做法是:(1)学校统一规定一个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如何分组是很有讲究的,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特长、学科成绩等等,每组设行政组长、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生活组长等不同职务,行政组长是本组的核心人物,学科组长负责本组本学科的学习讨论,作业检查,上课展示等。在组内学生之间都是面对面座位,以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面对面同学又是一对一的学习搭档。(2)教师上课没有传统的备课本,只有提前由教研组集体备课制作的导学案和初备本。教师上课不叫讲课,叫导学,对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展示作即时的导入、评价和点拨。(3)课堂实行“15+30”制度,老师上课讲话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在分组讨论、小组展示以及班级活动。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测评。第一个环节以自学为主进行预习。预习好之后进行第二个核心环节:小组展示。展示过程以学生们自己讲解为主,老师及时导入、点拨、鼓励。最后是达标测评,可拓展,可创新,从学生实情出发出题。

二、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有句著名的管理名言这样说道:“想要什么就应该奖励什么,奖励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有效的奖励可以引导员工努力工作。”这句话同样可以适用于学生。为此,我校每个班级都设置了相应的奖励机制,例如,每周通过评比,合作讨论热烈的小组可以得到流动红旗,学校在宣传栏内进行张榜全校表扬,评为班级明星。这些措施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

三、适当的情感引导,延伸讨论价值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孩子的情绪、意志或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教师在課堂上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对学生的讨论活动、人生观产生影响。例如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课时,我就把文中引用的《大学》里的“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我校校训结合,让他们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含义是什么,学校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要改进等等。通过合作讨论活动,学生共同参与了对新学校的发展规划,也帮助学生养成爱学校、爱集体的好品德。这不比我们单纯的说教来得更有意义吗?

四、导学课堂中注意的问题

通过导学课堂的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几个问题:①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有的老师上课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导学案的任务分下去就没事了,整堂课都是学生在讲在练,这种形式有的课可以,但有的课不行,比如有些新课,没有老师的讲解和梳理完全交给学生,整堂课下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不透彻,更谈不上做题。复习课可以让學生多练练。②注重了整体,弱化了优生。因为有的老师上课统一了模式,课堂基本上都是以交流讨论和展示为主,而成绩好点的学生成了展示的主要对象,他们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展示,缩短了他们思考的时间,还有的老师要求所有的学生整个早上都是齐读,对于优生而言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对优生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有些老师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求实务真、解放思想并不断的学习、摸索,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目前所遇的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导学案的优点也一定会最大化的得以发挥。

猜你喜欢
老师上课导学学案
给老师上课的学生
大胆一点儿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英语老师出难题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