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017-05-30 10:48韩淑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创造性历史

韩淑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开创型人才。“历史”科目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学科一样,旨在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我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的时候心情也得自己调摄,务需起劲愉快。认为阅读好象在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这么一种心理状态,好象腹中饥饿的人面对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如在讲述鸦片战争的原因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你认为呢?”在引导学生充分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学效果远比泛泛的讲述要好得多。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让学生敢于向教材问“为什么”,充分发掘学生质疑潜能,并给予适当的解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当讲究和提高課堂讲授的艺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写作历史小论文,举行历史报告会,历史故事会等,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认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首先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勇于打破机械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加工,使其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找出多样性中的统一性,以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表象和科学概念。比如,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书本提供的文字资料,概括出中国取胜的三点原因,除此之外,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大胆联想,寻找更多的答案,结果学生踊跃发言,从主观与客观、战争性质、世界形势、军事力量的对比等诸多方面,丰富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此不难看出,教師一个探究式的设问,通过引导,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聚合与发散思维的结合,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创造的实践能力指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所表现出的实际活动的能力。中学历史学科创造的实践能力主要指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历史基础知识入手,使学生形成扎实的知识体系。俗语说“熟能生巧”,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史实和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步伐坚定地提高自身创造能力。

创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行动起来,将历史课堂真正变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阵地。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创造性历史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新历史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