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

2017-05-30 10:48罗增斌
邓小平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广安市生态文明

罗增斌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安市通过加速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重点节能减排,使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顺利被纳入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实践中,广安市积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创新发展集聚建设动能、以协调发展拓宽建设空间、以绿色发展开辟建设路径、以开放发展构筑建设高地、以共享发展普惠建设成果。通过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利益导向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广安市;发展新理念;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1-0071-07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系统提出了“創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绘就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重大决定,为广安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工作路径。近年来,特别是广安被纳入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来,坚定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创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迈出坚实步伐,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的幸福美丽广安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广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奠定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坚实基础

广安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站在“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高度,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现代文明发展路子。(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首先,科学编制绿色发展规划。联合南充、绵阳、遂宁、德阳、广元共同出台《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编制《嘉陵江(武胜)生态经济示范带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其次,全面落实绿色发展责任。印发出台《广安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责任,切实抓好考核落实。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8大重点任务和29项具体工作推进顺利,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最后,积极营造绿色发展氛围。近年来,广安市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全域开展“洁净水”行动,常态开展关爱山川河流志愿行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融入到每一个普通群众生产生活,营造了全民参与、全域绿化的良好氛围。(二)绿色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广安坚定不移创新转型发展,初步构建起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体系。第一,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培育工业发展新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新材料、高新技术、新型住宅制造、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2015年实现产值82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4.9%。第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扎实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和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建设,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等六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2.1亿元,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旅游经济不断壮大,高水平举办中国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2015年实现旅游收入245.5亿元、增长26.2%,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取得新的成效。第三,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试点市建设,深入推进农旅结合、产村相融“111”工程,成功推出邓小平故里优质农产品“华蓥山”公用品牌,截止2015年,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97.6万亩。(三)重点节能减排扎实有效广安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广安经开区创建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首先,工业节能减排全面实施。开展工业能效提升行动,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及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强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实行广安火电厂等高耗能企业脱硫脱硝技术改造,对台泥水泥等重点减排企业实行排污24小时在线监控。“十二五”期间,广安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5.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9%、13.4%、5.5%、37%。其次,建筑节能减排深入开展。全面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广使用建筑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严格按照建筑节能“三同时”要求进行施工,全市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达100%,建筑节能效果显著提升。再次,交通节能减排快速推进。鼓励使用节能减排环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积极支持城市公交推广使用电动车辆,开通城市慢性公交系统,加快构建节能减排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市发展新能源公交车197辆,在城区设立公共自行车站点88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635辆。(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保护与利用、发展与治理“三大关系”,以绿色发展实践推动美丽广安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40.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建成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绿色中国城市”等城市名片。首先,造林绿化成效明显。大规模开展全民绿化行动,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和种苗基地建设五大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营林造林21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058.6万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59.9万亩,全市林地总面积达308万亩。其次,空气质量持续优化。制定出台《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全面抓好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业和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和餐饮油烟治理,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设备实现全覆盖,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达99%。再次,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全域开展“洁净水”行动,制定出台《广安市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及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方案》《广安市水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全面排查整治水污染排放企业,全天候监测预警嘉陵江、渠江、大洪湖、御临河等重点水源水质,主要流域水质均达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广安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建设的快速实施,四川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战略部署的深入践行,为广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带来了难得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面临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广安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亟待突破和解决。一是经济结构尚需优化。目前,广安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4 %,比全国(50.5%)、全省(41.1%)同期水平分别低16.1个、6.7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型住宅等潜力产业发展不足、总量偏小,仅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支撑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动能较弱。二是要素瓶颈亟需突破。由于地域、环境限制,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越发明显,生态环境容量约束加紧。2015年广安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83.7万吨标准煤,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61.1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9.44%,增加42.59万吨标准煤,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能耗增长10.34%。三是体制机制仍需完善。少数地方和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评价指标还不完善,财税、土地、金融等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客观上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四是公众参与有待加强。一些公众关注环境保护的出发点主要基于维护个人利益,只有当环境问题影响到个人生活、损害自身利益时,才会采取行动予以维护,而对公共环境的维护缺乏责任意識和监督意识。

三、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五大新发展理念是新常态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先导和实践指南。广安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厚植生态优势,破解生态难题,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以创新发展集聚示范区的建设动能坚持把创新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积蓄强大动能。一是积极搭建创新载体。支持创建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环保科技产业基地,引导发展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削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发挥决策咨询暨投资促进高端专家优势,带动引进一批生态文明建设专业人才汇聚广安,培育本地生态文明“人才库”,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三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市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能源替代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道,推进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二)以协调发展拓宽示范区的建设空间坚持以协调发展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构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协调发展空间体系。统筹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生态文明功能分区、生态资源保护、产业布局等建设内容,同步加强示范区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多规合一”格局,实现示范区建设“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认真落实《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各类功能区定位要求,完善开发政策,规范开发秩序,着力构建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空间格局。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原则,以全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科学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物种生态红线,确保全市林地不低于18.67万公顷,森林不低于17.33万公顷,湿地不低于1.3万公顷,大熊猫栖息地不断恢复和扩展。积极构建新型城乡体系。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控制城镇开发强度,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和人口同步集聚,有序推进城镇开发。大力实施生态园林建设工程,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加快建设湿地公园、山体公园、绿廊绿道等山水园林景观,扎实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加快特色集镇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地理、生态、产业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严格村镇规划管控,规范农村建房行为,统一农村住房建设标准,形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别具特色的村落格局。(三)以绿色发展开辟示范区的建设路径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增强新动能的“加法”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互促共进。一是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企业、落后工艺和落后设备,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兼并重组、产能转移、转产升级,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深入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和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建设,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培育发展云服务、E消费、物联网等新兴业态,提档升级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产品层次,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努力探索具有广安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路子。二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持续开展全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全省千户工业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和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工业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节能减排工程,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三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循环产业链互补项目,合理布局循环产业链条,优先审批循环产业集群项目,形成园区间纵向闭合、横向耦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公害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形成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四)以开放发展构筑示范区的建设高地坚持以开放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共赢合作,大力支持和参与区域生态环境交流合作,积极搭建环境治理合作平台,加强区域环境保护,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利益共同体,不断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能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首先是深化生态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发展战略,深化与重庆、深圳、天津等区域生态交流合作,依托广安新能源研究院、渝广共建产业园、广安(深圳)合作产业园、天津高新区(广安)创新示范园区等载体,重点在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强合作,着力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装备、专业人才、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为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支撑、蓄积动能。其次是推进区域协同治理。完善川东北片区及渝广两地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参与项目开发等方式,全面加强区域信息共享、协同执法、应急处置等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流域治理、污染防治等突出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空间。再次是共建绿色生态家园。充分发挥国家森林城市优势,主动参与川东北森林城市群建设,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着力推进有山皆绿、重点补绿、身边增绿、全民爱绿、政策扶绿,重点实施乡村造林增绿、“一路两特”景观、山体生态修复、江河湖库防护、交通廊道添彩、城市森林提升、森林资源保护“七大工程”,加快建设以华蓥山和嘉陵江、渠江为重点的生态廊道,共同建设绿色生态美好家园。(五)以共享发展普惠示范区的建设成果坚持以共享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使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培育发展绿色文化。深度挖掘广安文化中的生态元素,夯实生态文化有形载体,进一步丰富生态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华蓥山、邓小平故里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加快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实施一批生态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生态文化企业和产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的需求。二是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作为国民素质教育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全民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让生态文明渗透到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公民,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文明、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广泛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等绿色生活行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厉行节约,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面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

四、创新完善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体制机制

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建设保障,落实问责考核,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工作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二)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激励制度体系,完善财税、金融、产业、土地、价格和收费等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生态修复与建设、绿色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和支持示范区深入推进。(三)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的同时,大力探索市场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外来资本、金融信贷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拓宽示范区建设融资渠道,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四)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推行生态GDP核算机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建立分类、分区的差异化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统筹推进。(五)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实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相关部门,相关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离任审计范围,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严格实行问责;对因决策失误导致严重生态影响和破坏的,严肃追究责任,以铁的纪律和铁的手段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责任编辑付国英王丽娟)

猜你喜欢
广安市生态文明
广安市2015—2016年大气环境污染特征研究
我是小书迷
广安市某住宅小区高边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布洛卡点的一个性质
——兼擂题(111)的解答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广安市兑现生猪换种补助资金约3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