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创新教育的高职“众创空间”服务平台构建

2017-05-30 10:48任海华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众创空间服务平台

摘 要: 高职院校是激发新思想新思维沃土、孵化新理念新技术载体和孕育创业创新人才基地,借助“众创空间”碰撞新发现、转化生产力和集聚强合力,从而实现想法创意的现实化、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和企业发展的规模化。以夯实基础技能教育,提供创业创新坚实保障;强化创业创新教育,点燃学生创业创新梦想;营造创业创新环境,构建良好项目孵化生态;构建创业融资机制,实现“项目—小微企业”对接转化以及完善退出协调机制,实现创业创新良性发展实现“众创空间”服务高职院校创业创新。

关键词: 众创空间; 服务平台; 创业创新;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1-0040-05

一、研究背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早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的政策,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1]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2]他在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国家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民行动使之成为与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一起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

宏观形势是引领微观个体发展的指南针,因形势所迫,微观个体策应宏观形势而做出改变。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量,高职院校深入研读国家宏观政策和地方中观细则,根据需要主动调整姿态以宏观维度与国家政策对接,以中观维度与地方产业结构链接。高职院校要以国家政策重定办学理念,以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办学方向,国家鼓励创业提倡创新,鼓励地方创新驱动发展,高职院校理应主动顺应落实。传统视域创业创新教育是基于课堂载体知识授受和技能传承,而顺应新形势必须破除传统模式对激活创业创新热潮的桎梏,脱胎高职校园“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所谓溯源于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以一定的边界网罗一切有利于創业创新资源并形成集合,借助虹吸功能持续吸纳新的资源累积成较大影响力的场域,使置身其中个体萌生创业创新理念,激发创业创新动力,在一定限度内持续提供资源使其成为独立经营的个体,实现由学生到创客直到企业经营者的转变。从创业创新教育与“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关系来看,创业创新教育持续推动“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创建进程,换句话说,创业创新教育持续发力推进有着清晰边界的“众创空间”孕育、成长和完善;反过来,“众创空间”推进创业创新教育,实现创业创新活动“教育—服务”螺旋上升,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二、高职“众创空间”服务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激发新思想新思维沃土、孵化新理念新技术载体和孕育创业创新人才基地,借助“众创空间”碰撞新发现、转化生产力和集聚强合力,从而实现想法创意的现实化、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和企业发展的规模化,最终真正实现创业创新。

(一)高职院校是激发新思想新思维的沃土,借助“众创空间”碰撞新发现,实现想法创意的现实化

高校历来都是新思想新思维交流汇集之地,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很多新奇的想法和不平常的思维,孕育在高职院校课堂的互动中和实践活动的体验中,由于缺乏沃土“营养供给”,绝大部分过早地“枯蔫”了。而“加装”“众创空间”模块可有效防止“枯萎”事件的发生,能把“飘荡”在高职校园里的新思想新思维“截留”,持续提供“营养”,使得想法创意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向现实化方向迈进。第一,“众创空间”吸收囊括新思想,以边界和无限双重属性促进交融碰撞。“众创空间”具有边界、无限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具有一定的边界,以空间维度,它有固定的一个场所或若干个场所甚至广义视角下包含整个校园空间,“创客”们置身其中互动交流、竞争合作和共享资源;以时间维度,它给“创客”思想最为活跃的三年或四年里提供集中指导、扶持和孵化等配套服务。无论之于空间还是之于时间,“众创空间”均有一定的边界。另一方面它没有边界,狭义上“众创空间”局限在某一幢楼,而广义上由“众创空间”、课堂、实验实训室以及整个校园延伸出去,一直到广袤无垠的社会,似乎看不到边界。第二,“众创空间”孕育发展新思维,以浅度和深度双重维度实现合理发展。“众创空间”具有浅度和深度双重维度,一方面以浅度维度来看,它提供创业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创客”;提供活动场所,有利于“创客”间交流互动,将“势单力薄”转变成“精诚合作”;提供创业技术支持,为“创客”创立小微企业等企业实体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以深度维度来看,营造创业创新文化,为创业创新提供理念支撑;导向创业创新实践,为创业创新深度指导。

(二)高职院校是孵化新理念新技术载体,借助“众创空间”转化生产力,实现产品生产的产业化

高校历来都是新理念新技术诞生之地,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并不是说有了新理念新技术就一定能为社会所用,很多改变世界的理念和革新社会的技术,孕育于课堂师生互动交流、课后朋辈反复实践中,而后缺乏动力可能离转化生产力一步之遥。加装“众创空间”模块可加快推进技术产业化进程。第一,“众创空间”是小微企业“孵化器”。新理念新技术为改造世界所用,为改良社会所用,为改变生活所用,必须经过技术产业化。而技术产业化必须依靠一定载体,现行通用载体就是企业。而“众创空间”是小微企业从无到有赋予生命的“孵化器”。把学生培养成“创客”,创业创新过程指导以及成立小微企业进行技术资金扶持,“众创空间”成为学校创业创新教育链接社会的重要通道。第二,“众创空间”是企业成长“推进器”。即便有足以改变社会的新理念新技术,但缺乏必要的转化手段可能“胎死腹中”,而“众创空间”是企业成长的“推进器”。“众创空间”打包向国家、地方政府申请优惠政策给刚“出生”的小微企业腾出更大的生存空间;简化工商手续或代为集中办理相关手续,让“创客”节约时间集中精力做好产品服务设计生产;争取优惠便捷的金融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支持。第三,“众创空间”是企业规模化“催化器”。小微企业脱胎于“众创空间”又要尽量远离“众创空间”,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成长。“众创空间”本来就有严格的推动激励退出机制,在一定时间内或触动某项条件后,企业必须褪去相关优惠政策搬离孵化场所。一味地毫无底线的帮扶,只会阻碍个体成长。

(三)高职院校是孕育创业创新人才基地,借助“众创空间”集聚强合力,实现企业发展的规模化

高校历来都是创业创新人才集聚之地,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校园里聚集了众多有着远大理想的、具有活跃思维和经过系统科学专业训练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有改变世界梦想、智商情商较高、思维活跃和已经或正在经历专业系统训练。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社会宏观层面,如果泯灭这一群年轻人远大理想、停滞这一帮孩子活跃思维以及浪费这一群学生专业知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第一,“众创空间”是落实“创业创新”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地生根到高职院校实处,高职院校借助“众创空间”以策应国家政策导向。第二,“众创空间”是凝聚民众梦想的场域。高职院校传统“出口”理念便是指导学生就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是基于社会财富累积和生态稳定的考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才市场由于供给侧致因已经进入新的瓶颈期。社会财富的增长不在于适用人才的创造价值增量,而是科学技术新增长拉动下的创业创新增量。“众创空间”正是基于外部拉动的全社会财富“蛋糕”外延发展的考量。低纬度角度考虑,“众创空间”给予有创业创新梦想的“创客”们更大的空间和舞台施展才华,在解决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提高就业岗位增量。第三,“众创空间”是集聚“创客”合力的载体。个人力量有限,无法应对繁重复杂艰难的创业,因此创业过程是“创客”不断借力发力的过程,需要“创客”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从而实现一起发展,而恰恰“众创空间”是凝聚合力的载体。

三、以创业创新教育推动“众创空间”服务平台构建

高职学生除部分升学外绝大部分进入社会谋职创业,可以这么说,高职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缓冲器。就时间而言,学生有三年时间考虑、规划和实施为步入社会做最充分的行前准备;就能力而言,学生要在高职阶段掌握吸收进入社会的基本素质能力;就代价而言,与在社会里闯荡失败所付巨大损失不同的是,校园创业创新失利虽为“悲壮”但容易“东山再起”;就意识而言,由于没有步入社会参加正式创业因此有更多沉积思考的机会。就目前而言,三年或四年后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必然面临两难选择,或就业或创业。有的学生有梦想,但缺乏实际规划;有的学生有创意,但缺乏转化通道;有的学生有技术,但缺乏展示舞台。高职院校借以创业创新教育实现“众创空间”服务平台的构建,如图1所示。

(一)夯实基础技能教育,提供創业创新坚实保障

基础技能教育是创业创新的基础。换句话说,任何创业创新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深厚的基础技能。首先,基础技能教育为创业创新提供专业保障。[4]古人云,厚积而薄发。任何创业项目的支撑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积淀;任何创新项目的孕育也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孵化,传统基础知识的累积十分重要,基础技能教育为创业创新提供专业保障。其次,基础技能教育可以诱发创造性思考。很多创业灵感来源于对传统知识的反思和对学科前沿理论的思考,因此要夯实基础技能教育的地基,为创业创新做铺垫。再次,基础技能教育帮助“创客”抵御创业风险。任何创业初期因核心竞争力缺失而存有很多风险,刚入行成本太高、资金太少和对行业明规则潜规则不熟悉等等。以夯实基础技能教育为抓手打造只属于自己的技术门坎将他人挡在门外,从而构建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创业创新教育,点燃学生创业创新梦想

创业创新教育是创业创新的抓手。“众创空间”不是单纯的服务机构,而是孕育“创业种子”、孵化“创业树苗”和培育“创业大树”的全能机构。可以这么说,创业创新教育是点燃学生创业创新梦想的火种。创业创新教育实现学生身份向“创客”身份转变的重要平台。创业创新教育恰恰是“众创空间”服务平台重要职责。首先,组建创业创新教育科研小组。国家政策、地方产业结构、学校专业生态和高职学生特征等都需要做科学系统的研究;就“众创空间”服务平台设计、学校人力物力财力优化调整、桥接工商服务机构简化相关手续等都要做认真仔细的判断;就创业融资、成长转化、退出协调等体制机制等都要做深入的分析。这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完成的,需要从学校层面构建由上而下自身体系的科研咨询机构,根据学校特色、校本文化制定科学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构建方案。其次,顶层设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要建立与专业既有关联又自成体系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当然包含理论和实践课程。创业创新课程是点燃学生创业创新梦想的“引子”。课程切合学生需求,使已有的梦想“火花”烧得更旺,把没有梦想的点燃梦想。接着,普遍开设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创业创新导师团队组建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外引内培方式组建优秀创业导师团队。针对所有学生开设创业创新必修课,对有更大兴趣或学有余力的学生以选修课加以补充。再次,遴选个体进入兴趣小组。“广散网后必须收网”,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创业,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创业,经过创业创新教育有梦想的学生集中起来形成兴趣小组,由高年级学长予以指导或混编参与学长组建的团队里。最后,组织参与实战训练。一方面,可以借助兴趣小组模式模拟实战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兴趣投靠被吸收到高年级团队里去进行实战训练,从而获得实践真知。

(三)营造创业创新环境,构建良好项目孵化生态

创业创新环境建设是实施创业创新的重要保障。因“创客”创业初期事务繁杂,有时因经验缺失会出现“焦头烂额”的情形,学校要借助“众创空间”服务平台把大量事务性工作处理掉,让“创客”们有更多时间精力考虑技术攻关、企业运营等。在技术既定前提下,“创客”们必须考虑资金、场所、人脉等问题,因此“众创空间”找准问题突破口从而构建良好项目孵化生态。第一,小微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是资金。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初始基金,自筹一部分、免费提供一部分、奖学金资助一部分和有偿使用一部分,从各渠道募集资金供小微企业经营所需。第二,小微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场所。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就大学生创业创新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在校园周边兴建创业大楼供大学生们创业使用,在使用费上有着极大的优惠,这是很好的方法。学校要提供给“创客”廉价的办公场所,当然也可以阶梯式的,由免费到减免、再到全面收费,先扶持后激励,最终“逼迫”企业在更高维度上的良性运营。第三,小微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团队。虽然“创客”们已经由共同的创业梦想组建而成团队,但个体间个性、价值观差异容易引发矛盾甚至是冲突,团队的稳定性、队员间和谐性都会影响创业创新的成功。“众创空间”要建立团队稳定协调机制,及时化解团队队员间矛盾,指导推进创业创新事业的进程。第四,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脉。企业刚成立时缺乏影响力,“创客”们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人脉。“众创空间”以学校自身资源引进外界资源,为小微企业所用,从而帮助小微企业更好更快成长。

(四)构建创业融资机制,实现“项目—小微企业”对接转化

资金为企业成长壮大注入持续动力。小微企业创立初期,容易受资金影响波动,容易“壮志未酬”。“众创空间”协助项目募集沉没资金,指导小微企业募集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第一,发挥学校在“众创空间”创设引导基金主体作用,借助校友会等力量向社会募集扶持基金,借助金融机构等力量募集风险基金,对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小微企业给予不尽相同的支持。第二,完善校园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机制,发展校园股权交易市场。大学生群体虽然钱不多,但都是有着创业创新梦想的年轻人,身上或多或少有部分或生活费多余下来的、或奖助学金获得的、或打工兼职取得的闲钱,以完善的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机制实现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实现“有想法”和“有资金”有效精准对接。

(五)完善退出协调机制,实现创业创新良性发展

退出协调机制是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小微企业创立初期,容易受资金、技术成熟度和经营状况等因素影响,无法抵御外界因素影响。而对“众创空间”来说,无限制无底线地一味的资助可能使得自身进入窘境。因此,有限度资助是促进创业创新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涉及有限度资助,必然要完善退出协调机制。第一,建立小微企业经营状况预警机制。建立退出预警机制触发指标,当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触发预警指标时,“众创空间”服务平台不再予以资助。但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改组、重新认定获得“众创空间”政策、资金等资源。所以,“众创空间”服务平台要实时掌握平台里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第二,建立健全小微企业退出协调机制。小微企业触发预警指标时,被宣布进入退出协调阶段,或者宣布灭失进行改组或予以重新认定,在被接受一定条件后以全新身份重入“众创空间”获得发展支持。

四、结语

高职院校主动调整姿态与地方政府就业创业政策对接,建构适合高职学生群体创业创新的“众创空间”;高职院校在传统创业创新教育中嵌入小微企业模拟运营模块,构建适合学校空间特质、学生主观特点的“众创空间”,小微企业模拟在“众创空间”里,逐渐实现小微企业的培育、孵化。在地方政府工商服务体系下,高职院校主动调整姿势設立“众创空间”,为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5]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J]. 中国人才,2015(3):4.

[2] 李克强.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5-03-17)[2015-06-14]. http://he.people.com.cn/n/2015/0317/c192235-24177313-4.html.

[3] 李克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6-03-18)[2016-04-22]. 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3/18/c_135200852.htm.

[4] 任海华,赵晓玲. 创业创新视域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1):47-51.

[5] 黄燕飞,任海华. 南通“众创空间”服务平台设计的原则与逻辑路径[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2):1-4.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fertile soil to stimulate new ideas, the carrier base to hatch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y and they are also talent bases to nurture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Through "start-up space", new discoveries can be found, productive forces transformed and creativity further strengthened, which, in turn, can reach the goal of realization of innovative ideas, industri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scale. We can provide security for start-ups through the reinforcement of skill-oriented education. We can light up students dreams of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if we put emphasis on it and we can build a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innovation, a good project hatching ecology and build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mechanisms to achieve the "Project - SME" docking transformation and Mechanism of Draw-back Coordination to serve the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public start-up space.

Keywords: public start-up space; service platform;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众创空间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